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侍堯是什麼人?清朝乾隆時期大臣李侍堯生平簡介

李侍堯是什麼人?清朝乾隆時期大臣李侍堯生平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侍堯(?一1788年),字欽齋,清朝乾隆時期大臣,漢軍鑲黃旗人,清朝戶部尚書李元亮之子,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孫。乾隆初年,李侍堯以廕生的身份被授予章京之職,後遷至正藍旗漢軍副都統,被提拔爲工部侍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被授爲擢戶部侍郎、兩廣總督,加太子太保。出征臺灣有功,得以入列“紫光閣平臺灣二十功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月病逝,諡恭毅。

李侍堯是什麼人?清朝乾隆時期大臣李侍堯生平簡介

總督兩廣

李侍堯是二等伯李永芳的四世孫。其父李元亮,官至戶部尚書,死後清廷追諡勤恪。李侍堯在乾隆初年以廕生的身份被授爲印務章京,初入官場就被乾隆帝所器重。累遷至正藍旗漢軍副都統。乾隆十七年(1752年),調任爲熱河副都統。乾隆二十年(1755年),被提拔爲工部侍郎,又調任戶部,之後又署理廣州將軍。李侍堯在廣州將軍任上彈劾前廣州將軍錫特庫廢弛馬政,錫特庫因此被議罪。李侍堯又上奏議定廣州滿洲、漢軍駐防官制的兵額。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署理兩廣總督。剛到任就上疏乾隆帝:“廣東各地購買糧食補齊藩庫,購買的糧食有上、中、下三等,但是各地官員上報的都是上等的價錢。如果用作碾米,應當用上等的穀子;如果向外借貸,當用中、下等谷。”乾隆帝下諭,要根據李侍堯所說清查時弊,曉諭各省督撫嚴飭州縣。李侍堯又請求禁止廣東制錢的時候摻入古錢,合併當年吳三桂製造錢幣的機構。並上奏實行了很多有利社會的建議。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李侍堯實授爲兩廣總督。上奏乾隆帝說:“廣東是各國商船雲集的地方,請朝廷嚴格曉諭各國船隻要按期離開,不得在這裏常駐;商館不許私行交易;不許私自給內地商號貸款;不許他們僱傭內地的人爲役。”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李侍堯又上奏說:“廣東的海關有各國的商船出入,照例在正稅船鈔外有各種規禮,這些應該盡數除去,將其合併爲歸公銀。各個關口的僕役飯食、舟車諸費,到現在全部撤銷。”這些都吩咐下去辦理。廣西巡撫鄂寶因爲貴縣的僮族民衆韋志剛不法,知縣石崇光知道後避重就輕,請求將石崇光奪官。乾隆帝因爲此事是由石崇光上報的,下令不要將其奪官;李侍堯上奏說石崇光沒有先行探察,就始行上報,乾隆帝下令將石崇光按律羈押。李侍堯又上奏說韋志剛實際上沒有不法的事蹟,這是石崇光胡亂上報,所以清廷仍然剝奪了石崇光的官職。乾隆帝因爲李侍堯與鄂寶各持己見,告誡他一定要秉公處事。

官場沉浮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李侍堯被召回京授爲戶部尚書、正紅旗漢軍都統,襲爵勳舊佐領。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被授爲湖廣總督。到任後上疏:“湖廣地區銷售的是淮鹽,商家大多擡價賣出,請求朝廷平準物價。”清廷命兩淮鹽政使高恆去湖廣商議此事,完成後上奏請求按照淮商的成本,稍微加一點利息,並且進行明確規定,清廷同意了他的建議。不久加封加太子太保。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李侍堯調任爲兩廣總督。右江鎮總兵李星垣因貪污獲罪,清廷命李侍堯按律將其羈押,擬罪處刑。乾隆帝因爲李星垣是李侍堯所舉薦的,如今又對其處罰過輕,於是責備李侍堯袒護他,將其降職。不久回京署理工部尚書。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李侍堯又調署刑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李侍堯再回到兩廣總督任上,襲二等昭信伯。

用兵西南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清軍用兵緬甸,清廷命李侍堯向暹羅(泰國)傳佈檄文。當時暹羅剛剛爲甘恩敕佔據,李侍堯以爲不宜傳檄暹羅;就根據自己的意思宣諭暹羅各個部落首領,要他們祕密地偵查緬甸的軍情,然後進入緬甸,擒住緬王來獻,乾隆帝否定了他。豐順亂民朱阿姜密謀起事,李侍堯派人前去抓捕。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授爲武英殿大學士,仍留兩廣總督任上。當時安南發生內亂,清廷令廣西鎮、道嚴格防禦。乾隆四十年(1775年),兵部因爲廣東地區的民衆結黨起事,不過數月出了五起事故,所以追查武官的失職之罪。李侍堯上奏說:“武職是負責協助辦理的,如果追查罪過會導致武官懈怠,到時會有更多亂民起事,請朝廷三思。”乾隆帝認爲他說得對,並且下詔嘉獎李侍堯忠心辦差。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軍機大臣兼職雲貴總督處理“緬甸遣越州民入關爲諜案”,乾隆“嘉其合機宜”。至此,李侍堯一生仕途達第一個風光峯巔。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緬甸派遣騰越州民入關做間諜,被李侍堯抓獲送往京師。不久向清廷建議,永昌、普洱的邊界接連緬甸,每年應該派兵五千五百人,在張鳳街、三臺山、九龍口諸地防守。乾隆帝認爲無需這樣。李侍堯再次請求在杉木隴設大汛,調撥騰越的士兵五百人前去。在千崖設置小汛,調撥南甸的士兵二百人前去,兩處輪駐巡防;並且分兵守虎踞、銅壁等關。這些建議乾隆帝都准許。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雲南糧儲道海寧上訴李侍堯貪縱營私的罪狀,乾隆帝命尚書和珅、侍郎喀寧阿按律治理。李侍堯自承得道府以下都進行了賄賂,乾隆帝非常生氣。下詔將其奪官,逮捕回京師。和珅等上奏擬斬監候,奪取爵位並授給其弟李奉堯。又下大學士九卿商議李侍堯的罪狀,改爲斬立決,乾隆帝想要寬恕他,又下了一道旨要各部商議。改爲斬監候。

處理回亂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撒拉爾回人蘇四十三爲亂,乾隆帝派遣大學士阿桂前去視察,特旨授予李侍堯三品頂戴、孔雀翎,前去甘肅管理軍事。當時,甘肅冒賑案東窗事發,總督勒爾謹被治罪,乾隆帝命李侍堯代理總督。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上奏:“皋蘭等州、縣虧欠很多錢糧,請在現任總督以下的各官養廉銀中扣除來彌補虧空”,乾隆帝予以豁免。又請求豁免除當地民衆拖欠的三十萬兩稅銀。不久清廷發給他現任品級頂帶,加太子太保銜。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廣東鹽商譚達元上訴李侍堯在兩廣任上的時候斂派公費進行貪贓,乾隆帝命尚書福康安將其羈押。乾隆帝免除了他的罪過。蘇四十三起義被平定之後,乾隆帝多次下諭李侍堯祕密查看新教的回民。不久,田五等人再次起事,李侍堯與固原提督剛塔逮捕了田五。又過了不久,田五的黨徒又攻打靖遠。當時李侍堯駐紮在靖遠,令剛塔帶兵前去彈壓。叛亂很長時間沒有平定,乾隆帝命大學士阿桂、尚書福康安前去平定。結果渭城失陷,西安副都統明善戰死,叛賊佔據了石峯堡。乾隆帝責備李侍堯瀆職怯懦,於是將其奪官,仍在軍效力督餉。不久李侍堯督兵前去伏羌。福康安到了軍中之後,揭發了李侍堯玩忽職守的罪狀。將其逮捕到熱河行在。諸王大臣按律治罪,擬罪爲斬立決,乾隆帝下令改爲斬監侯。乾隆五十年(1785年),下諭將其釋放,署理正黃旗漢軍都統、戶部尚書。

晚年平臺

湖北江陵的民衆上訴知縣孔毓檀貪贓冒賑,清廷命李侍堯前去治理。李侍堯查驗之後上奏說孔毓檀沒有貪贓,只是救災遲緩。清廷命李侍堯署理湖廣總督。不久,被實授爲湖廣總督。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入朝覲見乾隆帝,同年臺灣林爽文起義,清廷調李侍堯爲閩浙總督,駐留在蚶江。當時前閩浙總督常青率軍渡海去臺灣,李侍堯認爲兵力不足,調廣東、浙江的兵馬前去幫助。又考慮到叛賊佔據笨港會搶劫搶劫糧械,調撥繪船分別防衛鹿耳門、鹿仔港。乾隆帝嘉獎李侍堯調度有方。因爲叛亂持久未平,乾隆帝認爲常青非將才,命福康安爲將軍前去臺灣領兵。並寄諭常青回到福建,等福康安到了之後,再籌劃進攻。李侍堯怕常青透露了朝廷的旨意,導致人心惶惑,於是祕密寄發,並上疏請罪。乾隆帝非常高興,嘉獎他“深合機宜,得大臣體”。賜給他雙眼孔雀翎。福康安彈劾提督柴大紀,乾隆帝責備李侍堯徇私枉法。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李侍堯也彈劾柴大紀貪贓的罪狀,並自請治罪,乾隆帝寬恕了他。臺灣平定之後,清廷命他仍然襲伯爵。平定臺灣後,清廷在臺灣建了福康安等人的生祠,命李侍堯居福康安、海蘭察之後,以示優隆。乾隆帝再次下命將其圖像掛於紫光閣,位列前二十功臣。同年十月病逝,諡恭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