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適之:唐朝宗室宰相,性情粗疏,時常落入李林甫的圈套

李適之:唐朝宗室宰相,性情粗疏,時常落入李林甫的圈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適之(694 ~747年),原名李昌,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孫,恆山愍王李承乾之孫。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神龍政變後,進入仕途,歷任右衛郎將、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陝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節度使、刑部尚書等職。治政寬和,深得人心。天寶元年(742年),代牛仙客爲左相,併兼任兵部尚書,封渭源縣開國公,其後與中書令李林甫爭權不敵,漸漸失寵。天寶五載(746年),罷去相位,改授太子少保。 同年七月,李林甫上奏彈劾李適之與韋堅結黨營私,李適之被貶爲宜春太守。天寶六載(747年),李適之聽聞韋堅被殺,驚懼之下,服毒自盡,時年五十四歲,葬於河南溫泉裏。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神龍元年,唐中宗發動神龍政變,光復唐朝,史稱孝和中興。鑑於武則天屠殺李唐宗室殆盡,開始優渥提拔高祖太宗高宗的子孫後代,不斷提高皇室影響力。

在這種背景下,作爲前太子李承乾的孫子,李適之開始進入仕途。起家授朝散大夫、尚衣奉御,出攝金州別駕。爲按察使畢構推薦,遷湖州別駕,授爲右衛郎將,遷武陵太守,轉唐州、通州、梓州刺史,拜秦州都督、陝州刺史,河南尹。治政寬和,深受屬下愛戴。

李適之:唐朝宗室宰相,性情粗疏,時常落入李林甫的圈套

拜相封爵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鑑於谷水、洛水年年氾濫,耗費民力,遂命李適之修築堤防。河南尹李適之動用內庫錢財,修築上陽、積翠、月陂三大堤防,成功抵禦谷洛水患。唐玄宗大喜,爲李適之勒石記功,並讓永王李璘書寫碑文,令皇太子李瑛題寫碑額,拜李適之爲御史大夫。

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出任幽州大都督府長史,代理節度觀察事務,立功邊陲。上疏皇帝,請求將祖父李承乾與父親李象歸葬於昭陵。唐玄宗追贈李承乾爲恆山愍王,李象爲會稽都督、郇國公,追贈他的伯父李厥、兄長等人。不久,拜爲刑部尚書,兼任亞相。

天寶元年(742年),左相牛仙客去世。李適之接任左相,兼任兵部尚書、弘文館學士,授上柱國、光祿大夫,封渭源縣開國公。

罷相遭貶

李適之拜相後,與中書令李林甫爭權。但因性情粗疏,時常進入李林甫的圈套。李林甫曾對李適之道:“華山有金礦,開採可以富國,皇帝還不知道。”李適之便在一日上朝時,將華山金礦奏知唐玄宗,唐玄宗詢問李林甫,答道:“臣早就知道!但是,華山是陛下本命山,乃王氣所在,不宜開鑿,臣便沒有提及。”唐玄宗便認爲李適之慮事不周,對他道:“以後奏事時,要先與李林甫商議。”從此,李適之不得上寵,漸被疏遠。

李適之:唐朝宗室宰相,性情粗疏,時常落入李林甫的圈套 第2張

不久,與李適之交好的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刑部尚書韋堅、戶部尚書裴寬、京兆尹韓朝宗等人先後遭到李林甫的中傷構陷,全部貶官流放。李適之驚懼不安,便上疏請求改任散職。天寶五載(746年),罷去相位,改授太子少保。

此後,李適之欣然不已,自以爲可以避免災禍。宴請親朋,於席間賦詩道:“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同年七月,李林甫上疏朝廷,彈劾李適之與韋堅結爲朋黨,勾結廢太子李瑛。因此。韋堅流放臨封(今屬廣州),李適之貶爲宜春太守。

服毒自盡

天寶六載(747年),御史羅希奭奉李林甫之命,將韋堅、裴敦復、李邕等人害死於貶所。各地官員聞聽羅希奭之名,無不恐惶驚駭。不久,羅希奭前往宜春郡。李適之驚懼之下,服毒自盡。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