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末時期董卓撤往關中後,十八路諸侯爲何乘勝追擊

漢末時期董卓撤往關中後,十八路諸侯爲何乘勝追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董卓,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涼州軍閥。官至太師,封郿侯。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董卓死後,他的舊部對長安進行了瘋狂的反撲。在長安城破之時,王允對呂布囑託,讓他與關東豪傑們聯合,重新扶保漢獻帝。可是王允就沒有想一想,當初董卓撤往長安的時候,關東豪傑們都不願意追擊,現在怎麼可能扶保漢獻帝。那麼,當初這些反董諸侯們爲什麼在形勢大好的狀況下,不願意對董卓乘勝追擊呢?

一、董卓的實力依然強大。

由於董卓把持朝廷,倒行逆施,造成天下怨聲載道。因此反董聯軍建立的時候,一時間聲勢大震,擁有十幾萬人馬。天下大部分有實力的諸侯,要麼參加討伐董卓,要麼袖手旁觀,保持中立。這使得董卓的勢力被壓縮在洛陽一帶,戰略形勢十分不利。

在經過幾次作戰後,董卓感覺形勢上一直處於被動。雖然聯軍沒有攻破他的主要防線,可是處於四面楚歌的狀態下,很可能會帶來不利的前景。董卓的主要根據地在雍涼一帶,於是他產生了放棄洛陽,遷都長安的打算。

漢末時期董卓撤往關中後,十八路諸侯爲何乘勝追擊

這是因爲長安位於關中平原,東有崤函之險,西有自己的起家之地,戰略形勢要比洛陽好得多。因此董卓在大肆劫掠之後,放火燒燬洛陽,將漢獻帝的朝廷和百姓遷往關中。在得知董卓撤退後,聯軍中只有曹操率軍進行了追擊,其他諸侯都按兵不動,坐視董卓的離去。

諸侯們不去追擊董卓,最大的原因是董卓的實力依然十分強大,他們對追擊董卓沒有勝算。董卓的手下以涼州和幷州的精銳組成,還合編了大部分中央禁軍的精銳。這批軍隊以騎兵爲主,還擁有像呂布這樣的一流猛將。可以說,董卓的軍隊戰鬥力不比諸侯聯軍弱。

由於董卓的撤退是主動撤退,並不是在遭受了致命打擊後的潰逃,因此他的軍隊實力尚在。曹操不忿諸侯們的消極應付,主動率領自己的部下進行了追擊,結果在滎陽被董卓的後衛部隊打得大敗,自己也險遭不測。從這場戰鬥,我們也可以看到董卓軍隊的戰鬥力之強。

二、保存實力是諸侯共同的目的。

在董卓撤軍的時候,如果聯軍全軍進行追擊的話,對董卓的形勢確實不利。因爲董卓要護送漢獻帝的朝廷,還有押送上百萬的洛陽百姓。在面對討董聯軍的追擊時,會陷入十分複雜的局面。稍有應對失誤,董卓軍隊就可能一敗塗地。

爲了對付討董聯軍的追擊,董卓安排了徐榮進行斷後。徐榮精心準備,打敗了追來的曹操。但是曹操的部下數量不多,被優勢兵力的董卓軍擊敗,並不能說明徐榮能夠順利擊敗十幾萬討董聯軍。如果討董聯軍全軍壓上,徐榮軍很可能凶多吉少。

曹操在退回位於酸棗的聯軍大營時,看到天天置酒高會,不圖進取的聯軍將士時,他感到無比的痛心。他爲諸侯們進行了一番謀劃,大意是兵分三路,分別從北、中、南三路進逼關中。在和董卓軍接觸後不與其交鋒,堅守不戰。這樣,討董聯軍就發揮自己兵多糧足的優勢,把董卓軍隊拖垮。

漢末時期董卓撤往關中後,十八路諸侯爲何乘勝追擊 第2張

但是諸侯們都不聽從曹操的建議,隨後不久聯軍就解散了,各個諸侯都率領自己的軍隊回到自己的領地。諸侯們不去追擊董卓,表面上是董卓的實力尚存,沒有勝算。而本質上的原因是如果追擊董卓會進行激烈的戰鬥,會消耗各自的實力。各個諸侯都爲了保存實力,不願意再爲消滅董卓做出自己的犧牲。

三、諸侯們急於瓜分關東的地盤。

諸侯們保全自己的實力,完全是出於自身利益的打算。那就是在那個變革的時代,要求每一個人做出的抉擇。東漢末年經過黨錮之禍、黃巾之亂和董卓亂政,已經走向了衰亡。諸侯們打着匡扶漢室的旗號起兵反董,內心卻各懷鬼胎,有着各自的打算。

當時的諸侯們內心都很清楚,漢室已經不可復興,但是對於歷史下一步的走向又有着各自的判斷。比如曹操還希望能夠匡扶漢室,袁氏兄弟則已經有了取代漢室之心。至於其他的諸侯,有的是隨波逐流,有的是擁兵自保。不過這一切,都建立在自己實力的基礎之上。

在董卓遷都關中的時候,整個漢獻帝的朝廷已經失去了號令天下的能力。漢獻帝對朝廷的影響,只能依附在董卓的勢力之上,範圍不出潼關。這樣,整個關東地區就變成了無政府的狀態。這片廣袤的土地,就成爲關東諸侯們眼中的成熟的果實,引發了他們的爭奪。

在討董戰爭初期,爲了共同的利益,諸侯們尚且能夠齊心協力,共同對敵。但是如今董卓已經龜縮在關中一隅,對關東已經失去了威脅。那麼接下來,諸侯們必然要爲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去爭奪地盤。所以大家都不肯再把實力消耗到追擊董卓上去,而是準備投入下一步爭奪勝利果實。

在董卓撤軍後,各個諸侯就開始了分裂。大家都匆忙趕回領地,去擴張自己的勢力。袁紹就是在這個時候,與曹操進行了著名的談話,來討論下一步的方略。袁紹與曹操是少年時的好友,一直想要收服曹操爲己用。

袁紹用半威脅的語氣對曹操說,自己要先統一黃河以北地區,然後再率領北方的優勢兵力,向南爭奪天下。曹操看穿了袁紹的用心,不卑不亢地回答說,自己運用才能來抵抗,定然能夠阻擋。袁紹還不死心,他派人勸說曹操,還在與曹操相會時,拿着一方玉印,向曹操示意,曹操都不予理睬。

漢末時期董卓撤往關中後,十八路諸侯爲何乘勝追擊 第3張

從這些事件來看,作爲聯軍盟主的袁紹,早就心懷異心。他爲了爭奪天下,自然不會去痛打董卓這條落水狗。而其他的諸侯們也不是傻子,也看穿了袁紹的居心。爲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他們也照樣學樣,對追擊董卓毫不上心了。不久之後聯軍就解散了,隨後整個關東就陷入了混戰狀態。在殘酷的戰爭中,百姓慘遭塗炭,滿目瘡痍。

結語:

討董聯軍在初期的戰爭中佔據了優勢,迫使董卓撤往關中。在這種有利的形勢下,如果討董聯軍的十幾萬大軍能夠團結一致,對董卓軍隊進行追擊,很可能會給董卓軍隊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就在此時,除了曹操之外,其他諸侯都停止了戰鬥行動,放任董卓聯軍安然撤往關中。

這是因爲董卓的軍隊實力尚存,如果對它進行追擊,會付出巨大的代價,而這種代價是諸侯們不願意付出的。董卓脅迫漢獻帝的朝廷龜縮關中,整個關東成爲了諸侯們爭奪的戰場。爲了保存實力,爲下一步的生存和發展打算,諸侯們都不約而同地放棄了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