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舜帝:上古四聖之一,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舜帝:上古四聖之一,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舜,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姚姓,一作嬀姓,號有虞氏,名重華,史稱“虞舜”,“三皇五帝”之一,“上古四聖”之一。舜爲東夷族羣的代表。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人物生平

舜:傳說中的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姚姓,名重華,建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市),爲五帝之一。帝舜是東夷集團繼太昊、少昊、蚩尤之後的著名部落酋長。 東夷族是中華民族的主要族源之一,太昊、少昊、舜、皋陶、伯益等東夷族領袖都曾擔任早期華夏族的領袖。舜是“東夷之士”,關於這一點,神話傳說與考古發掘表現出了一致性。 在被司馬遷列爲中國正史開端的“五帝”時代,東夷集羣已分化爲許許多多不斷重組的部落集團,如著名的蚩尤部、顓頊部、帝嚳部、帝舜部、皋陶部、伯益部等,都源出於更早存在的太昊、少昊兩大集團。

《元和姓纂》載:“姚,生於姚墟,一說出生於諸馮,子孫以姚爲氏。”

《新唐書·宰相世系》:“姚姓,虞舜生於姚墟,因以爲姓。”“舜後胡公嬀滿封於陳,裔孫敬仲仕齊爲田氏,其後居魯,至田豐,王莽封爲代眭侯,以奉舜後,子恢避莽亂,過江徙居吳郡,改姓爲嬀。五代孫敷,復改姓姚,居吳興武康。 ”

北宋景佑年間刊本:邵思著 《姓解》記載:“女生爲姓,故姓之字多從女。虞舜生於姚,故因生地爲姓,後世有以姚爲氏。”

《古今姓氏書辯證》和《通志·氏族略》記載:"虞有兩姓,曰姚曰嬀。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嬀水之居而姓嬀。故姚恢改姓爲嬀, 而嬀皓又改姓爲姚,知姚與嬀可通.......”

《尚書》雲:“德自舜明。”《尚書·堯典》記,舜 “堯釐降二女於嬀汭,嬪於虞。”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

《史記·五帝本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這裏說的舜和虞帝,史稱虞舜,又稱舜帝、帝舜,姚姓,有虞氏,名重華,是上古五帝之一。

根據《尚書》、《史記》等有關典籍,虞舜爲人處世、治國理政,皆以德爲先導,以和諧爲依歸,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諧,其和諧之道內涵十分豐富。

舜帝:上古四聖之一,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傳其稱號爲有虞氏,姓嬀氏姚,名重華,字都君,諡曰“舜”。因國名“虞”,故又稱虞舜。他是帝顓頊的六世孫(顓頊-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重華),自五世祖窮蟬起都是平民。 帝舜從小受父親瞽叟、後母和後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屢經磨難,仍和善相對,孝敬父母,愛護異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讚譽。

他在諸馮(因黃河淤積而消失)耕田,當地人不再爭田界,互相很謙讓。人們都願意靠近他居住,兩三年即聚集成一個村落。當時部落聯盟領袖帝堯年事已高,欲選繼承人,四嶽一致推舉舜,於是,堯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讓九名男子侍奉於舜的左右,以觀其德;又讓舜職掌五典、管理百官、負責迎賓禮儀,以觀其能。皆治,乃命舜攝行政務。

堯把帝位禪讓給舜,二十八年後去世。舜選賢任能,舉用“八愷”、“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堯未完成的盛業。傳說他巡狩四方,整頓禮制,減輕刑罰。要求人民“行厚德,遠佞人”,“直而溫,寬而慄,剛而毋虐,簡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鄰里。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賓服,四海鹹頌舜功。《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爲舜乎!”傳去世於南巡途中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山(今湖南永州市寧遠縣)。

顧頡剛於1923年5月在《努力》週報附刊《讀書雜誌》發表《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精闢地提出理念,指出中國上古史的許多說法是逐漸疊加、層層堆積形成的,越往後,所知古史越遠;越往後,所言古人事蹟就越加放大。“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時有堯舜,到戰國時有黃帝、神農,到秦有三皇,到漢以後有盤古等……時代愈後,傳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舜,在孔子時只是一個‘無爲而治’的聖君,到《堯典》就成了一個‘家齊而後國治’的聖人,到孟子時就成了一個孝子的模範了。”經過循流溯源式的歷史考辯和細緻的思索,顧頡剛得出中國“古史是層累地造成的,發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統,恰是一個反背”。因此,顧頡剛指出:堯、舜、禹的所謂聖王事蹟都是不可信的,且其人的有無亦可質疑,應是古代的“神”後來被“人化”而形成,並且首先考察了大禹從神轉化爲人君的演變過程。這立即引起十分激烈的論辯,也受到當時官方一定程度的打壓。

名字

雙瞳說:舜兩眼都是雙瞳仁,故名重華。《尚書緯·帝命驗》記“姚氏縱華感樞。”鄭玄注:“舜母感樞星之精而生舜重華。”

外貌

《屍子》堯瘦舜黑

《孔叢子·居衛》:舜身修八尺有奇,面頷無毛(舜身高八尺,外貌奇異,臉上沒有毛)

《荀子·非相》:帝堯長,帝舜短(堯長的高,舜長的矮)

《莊子·天地》:帝舜禿而施髢(舜因禿頭而戴假髮)

《史記》:舜目重瞳(舜的每一隻眼睛都有兩個瞳孔,且互相重疊)

《太平御覽》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龍的容貌,大囗、黑皮膚,身高六尺一寸)

《路史》:舜長九尺,大上圓首,龍顏,日衡。

舜帝:上古四聖之一,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第2張

家境

虞舜有虞氏爲東夷族。《孟子·離婁下》說:“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諸馮在山東諸城,與孟子所說的舜爲“東夷之人”頗爲吻合,舜的出生地、虞舜族的發祥地在今諸城。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歷坎坷。他在五帝時的歷山耕耘種植,在雷澤打漁,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而在這些工作的過程中,由於舜的德行不斷感染他周圍的人,於是凡是舜工作的地方都會很快發展起來成爲一個富庶且人民風氣很好的地方。

聞名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爲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爲人稱揚。過了10年,堯向四嶽(四方諸侯之長)徵詢繼任人選,四嶽就推薦了舜。

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的才幹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他到了哪裏,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爲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爲他修築了倉房。

重用

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佔這些財物。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隻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倖免於難。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裏面。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瞽叟和象以爲陰謀得逞,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裏卻說:“我思舜正鬱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後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鍊。舜不但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進。堯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愷”,早有賢名,使“八元”管教化,使“八愷”管土地;還有“四凶”,即帝鴻氏的不才子渾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窮奇,顓頊氏的不才子檮杌、縉雲氏的不才子饕餮,雖然惡名昭彰,但堯未能處置,舜將“四凶族”流放到邊遠荒蠻之地。這些措施的落實,顯示出舜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才幹。

舜帝:上古四聖之一,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第3張

接位疑雲

經過多方考驗,舜終於得到堯的認可。選擇吉日,舉行大典,堯立舜爲繼承人,《尚書》中稱爲舜“受終於文祖”。由於堯帝年老,故而德雖爲天子,但是已經開始慢慢過渡放權,將權力逐步過渡於舜。也即舜攝政此指部落聯盟首領之政的事情。

《竹書》雲:昔堯德衰,爲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

《竹書》又云: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

舜執政後,傳說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曆法,又舉行祭祀上天、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羣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繫,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

傳說中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

按照史記所載傳說,舜攝政28年,堯纔去世。舜於三年的喪事完畢之後,便讓位給堯的兒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諸侯都去朝見舜,卻不理會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狀到舜那裏,民間編了許多歌謠頌揚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裏。舜覺得人心所向,天意所歸,無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過,傳說中舜的都城與堯的都城不在一個地方。

政績

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尚書》的《堯典》《皋陶謨》《禹貢》等篇,可以看到大一統的思想體系。《堯典》把原本屬於“族邦聯盟”內的堯、舜、禹、共工、四嶽、皋陶、伯益、夔、后稷、商契等不同族屬的邦君,按照在一個朝廷裏擔任各種官職來描述的做法,就體現了作者的大一統思想觀念。 [20] 堯死以後,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興革。原已舉用的大禹、皋陶、契、棄、伯夷、夔、龍、垂、益等人,職責都不明確,此時舜命禹擔任司空,治理水土;命棄爲田疇,掌管農業;命契擔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任“士”,執掌刑法;命垂擔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擔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擔任“秩宗”,主持禮儀;命夔爲樂官,掌管音樂和教育;命龍擔任”納言”,負責發佈命令,收集意見。還規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績,由考察三次的結果決定提升或罷免。通過這樣的整頓,“庶績鹹熙”,各項工作都出現了新面貌。上述這些人都建樹了輝煌的業績,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盡心治理水患,身爲表率,鑿山通澤,疏導河流,終於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樂業。

舜在年老的時候,因爲自己的兒子商均不肖,因此決定威望很高的大禹爲繼任者,並由大禹來攝行政事。

據說舜在堯死之後,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時,死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山,稱爲“零陵”。屈原在《楚辭》中就經常提到九嶷山上的舜帝,像“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之句,充分顯示出舜帝在當地是一尊統率羣靈的大神。

孝悌

《二十四孝》中第一孝就是舜的故事。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嚚,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爲之耕,鳥爲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