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晚年出現九子奪嫡 那些不參與奪嫡的兒子又是什麼下場

康熙晚年出現九子奪嫡 那些不參與奪嫡的兒子又是什麼下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康熙和兒子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兒子很多,除了參與九子奪嫡的,其他的兒子後來怎麼樣?

康熙一生有35個兒子,序齒的有24個兒子,但是拋去夭折的15人,長大成人的共有20個兒子,而在康熙朝參與爭奪皇儲之位的便有9個兒子,也就是“九子奪嫡”。

參與“九子奪嫡”的9個兒子分別是皇長子胤禔、皇次子也就是廢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也就是後來的雍正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十三子胤祥以及十四子胤禎(又名胤禵)。

康熙的這九個兒子又分爲大阿哥一黨,太子和老三一黨,老四和老十三一黨,老八、老九、老十外加老十四一黨。

最初是大阿哥和太子互相明爭暗鬥,結果一廢太子時,老大和老二斗的是兩敗俱傷,兩人都被康熙圈禁起來。

這時候本來歸屬於老二太子一黨的老四胤禛便想着遠離太子,準備獨立山頭了,於是這期間就是老四一黨和老八一黨在爭皇位,二廢太子之後老八徹底失去康熙喜愛,於是推出老四的親弟弟胤禵來和老四打對臺戲,最終還是以老四雍正即位而結束。

皇五子胤祺:秉性平和,樂善好施的善人王爺

康熙晚年出現九子奪嫡 那些不參與奪嫡的兒子又是什麼下場

胤祺是老九胤禟的同母哥哥,他們的母親都是康熙最寵愛的貴妃宜貴妃,也就是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貴妃。

但是胤祺與親弟弟胤禟的關係並不是十分親近,因爲胤祺自幼是被皇祖母也就是順治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所撫養長大,所以胤祺與親弟弟胤禟關係並不親近。

由於胤祺自幼由皇祖母養大,因此他的脾氣秉性非常溫和寬厚,且謙恭謹慎,所以他並沒有參與“九子奪嫡”,他也是康熙沒有參與“九子奪嫡”的兒子中最大的兒子。

由於母親宜妃很受康熙寵愛,再加上胤祺自幼由皇太后撫養長大,所以康熙很早就冊封了胤祺爲恆親王。

歷史上的老九爲人比較豪爽仗義,不吝錢財,也能救濟貧苦百姓,而他的親哥哥老五胤祺雖沒有他的豪爽之氣,卻比他更加寬厚仁善,老五胤祺是歷史上出名的樂善好施的貴族王爺。

胤祺經常做善事,接濟貧苦百姓,樂善好施,對待下人比如宮女和太監也沒有太大的架子,所以他老爹康熙都稱他爲“心性善良,爲人敦厚”。

但是胤祺的母親宜貴妃和弟弟胤禟就不一樣了,在雍正繼位後,宜貴妃十分不滿雍正繼位,所以對雍正很是不禮敬。

在雍正繼位之初,宜貴妃就表現出了對雍正繼位的不滿,她無視雍正的生母德妃,在祭奠康熙時,宜妃故意走在了已經被雍正封爲皇太后的德妃前面,這是對雍正母子極大的藐視和不滿,但是雍正不敢對母妃發火,只是記恨在心,開始逐漸清理宜妃身邊的人。

比如宜妃最貼心的侍女和太監,可能是電視劇中的小桃紅和三德子啊,都被雍正藉故找茬發配到寧古塔爲奴,而宜妃也被雍正趕出了皇宮,就住到了她所生的大兒子胤祺的府上。

此後宜妃再未去皇宮給見過雍正,尤其是當老九被雍正圈禁折磨致死後,宜妃徹底對雍正只有恨意,而雍正對這位母妃也十分不滿,雍正和其子乾隆在冊封先皇太妃時,唯獨將康熙最寵愛的宜妃排除在外,宜妃在死後也沒能與康熙合葬。

康熙晚年出現九子奪嫡 那些不參與奪嫡的兒子又是什麼下場 第2張

而胤祺的親弟弟老九也是因爲八爺黨的原因,在雍正繼位後不肯向雍正服軟,表示出臣服的態度,最終老九被雍正圈禁折磨致死。

對於母親和弟弟對雍正的不滿,胤祺並沒有往深了摻和,所以雍正也對這位比自己小兩歲的弟弟非常滿意和賞識,也並沒有因爲宜妃和老九而故意針對胤祺。

雖然雍正沒有針對胤祺,但是由於他母親宜妃和親弟弟老九的關係,雍正將老九圈禁折磨致死後,也是餘怒未消,他故意讓作爲老九親哥哥的胤祺去給老九改名爲“塞思黑”。

雍正此舉就是故意噁心宜妃和老九,讓他們母子看看,宜妃的大兒子去給弟弟改惡名,而弟弟也得眼睜睜看着親哥哥給自己改惡名。

溫和寬厚的胤祺也沒推辭,他也深知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再得罪雍正,也不敢爲弟弟老九求情,只能按照雍正交代的去給弟弟老九改名。

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因病去世,雍正以親王禮將胤祺厚葬,併爲他上了諡號爲“溫”,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雍正又親自爲這位五弟撰寫了碑文,稱其爲“秉性溫和,持躬謙謹,有樂善好施之風”。可以說胤祺在雍正朝結局還是十分不錯的,畢竟現實中這麼一個性格溫和謙恭的人,誰也不會去刁難他。

皇七子胤祐:安分守己的淳親王

胤祐的生母是成妃戴佳氏,成妃出身一般,胤祐且出生就有殘疾,但是史書沒有記載胤祐身體究竟有什麼殘疾,又是殘疾到什麼程度,不過從史書的一些記載來看,胤祐的身體殘疾應該並不嚴重,因爲胤祐曾經跟隨父親康熙親征過葛爾丹,也是皇子之中能帶兵打仗的人,所以即便身體有殘疾應該也不是很嚴重。

生母出身不高,成妃最開始只是康熙衆多後宮之中的一個嬪,直到五十多歲,熬了很多年,胤祐都已經長大成人,康熙纔想起來封其爲妃,可見她在康熙後宮之中非常平凡。

胤祐因爲自有身體有殘疾,也就可能失去了皇位繼承資格,畢竟康熙卓越的兒子實在是太多了,胤祐雖然也有一定的能力,但是身體殘疾,外加能力並不出衆,所以他也沒機會去競爭皇位。

而且胤祐也是因爲自幼身體有殘疾,所以爲人非常謙恭謹慎,而且平易近人,也和胤祺差不多,沒有皇子的架子。

胤祐雖然身體有殘疾,但還是有一定的能力,史書記載他曾經跟隨康熙親征葛爾丹且還立過戰功,後來也一直從事軍事管理職務,說明胤祐的軍事統率能力還是非常不錯。

胤祐也因爲徵葛爾丹立下戰功,在衆兄弟之中最早被封爲貝勒,後來更是晉封爲多羅淳郡王,晉封郡王爵位之後,康熙特地任命胤祐爲正藍旗統領,胤祐負責管理正藍旗滿蒙漢三旗軍務。

在康熙晚期,吏治腐敗,貪腐成風,而胤祐接手正藍旗軍務之後,開始整頓軍務,恪盡其職,諸務畢舉,頹風靡習得到了很大改變,可見胤祐是一把軍事管理能力的好手。

雍正繼位後,爲了安穩人心,特意將在“九子奪嫡”中保持中立,平時還很平易近人的胤祐晉封爲淳親王。

胤祐由於身體健康不行,在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就去世了,正好活了50歲,胤祐去世後,雍正表現的還很悲傷,評價胤祐爲“敬謹小心,安分守己”,雍正還給胤祐上了諡號爲“度”。

也可以說胤祐的結局也算比較不錯,除了去世的有些早之外,同樣也是因爲身體有殘疾沒有競爭皇位的資格,再有就是爲人謙恭隨和,平易近人,所以這樣人對於皇位沒有威脅,可以得到善終。

十二子胤祹:康熙兒子中最爲長壽,自幼由蘇麻喇姑撫養長大的皇子

康熙晚年出現九子奪嫡 那些不參與奪嫡的兒子又是什麼下場 第3張

胤祹是康熙第十二子,生母是康熙的定嬪萬琉哈氏,定嬪雖然是正黃旗出身,但是家族出身並不高貴,所以在康熙後宮之中地位並不高,胤祹也是生性低調內斂,因此胤祹母子並不是很受康熙重視。

儘管胤祹母子不受康熙重視和喜愛,但是不耽誤他們母子是康熙兒子和後宮嬪妃之中結局最好的一對母子。

胤祹是康熙所有兒子中壽命最長的兒子,他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纔去世,享年78歲,而胤祹的母親定嬪則更能活,定嬪活了將近100歲,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97歲高齡去世,定嬪也是清朝歷史上最長壽的妃嬪。

胤祹生性低調內斂主要是跟他自幼就被康熙交由孝莊太后的丫頭蘇麻喇姑撫養有很大關係。

歷史上蘇麻喇姑比康熙大了40多歲,和孝莊太后差不多大,活了93歲纔去世,在康熙時代是一位特殊的皇宮服務人員,她身份雖然只是孝莊太后的陪嫁丫鬟,但是由於她忠於孝莊太后,而且對幼年的康熙有呵護、撫養和教育之恩,所以自幼父母雙亡的康熙視其爲母親一般。

胤祹出生不久正好孝莊太后去世,已經年過70多歲的蘇麻喇姑因此深受打擊,成天鬱鬱不樂,康熙爲了轉移蘇麻喇姑的注意力,所以把出生不久的胤祹交由蘇麻喇姑撫養,希望藉着胤祹能轉移蘇麻喇姑對孝莊太后的悲傷之情。

果然蘇麻喇姑由此開始盡心盡力撫養胤祹,由於蘇麻喇姑在孝莊太后影響下,非常信奉佛教,所以蘇麻喇姑從小就教育胤祹一切隨緣,不爭不搶,低調內斂。

正是在蘇麻喇姑的盡心教育下,胤祹謹遵蘇麻喇姑的教誨,不過問政治,也不參與皇位之爭,可以說胤祹的人生是帶有佛系的人生。

胤祹在康熙時期無慾無求,沒有太多的表現,所以康熙想封他爵位都沒有由頭,因此胤祹在康熙時代只被封爲固山貝子的爵位。

不過康熙倒是對胤祹很賞識,蘇麻喇姑在93歲高齡去世時,胤祹以皇子身份堅持要爲一生只是孝莊太后陪嫁丫頭的蘇麻喇姑披麻戴孝守靈得到了康熙許可,康熙由此認爲胤祹是至誠至孝之人,對他這種行爲大加讚賞。

不過至誠至孝的人未必要重用,而且這樣人也都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老實人,因此這樣的人在政治場上是吃不開的,也幸虧胤祹是皇子,如果是普通人,也混不進政治圈了。

老實人在政治場上是混不開的,胤祹在雍正即位後被封爲履郡王爵位,但是很快因爲胤祹老實,雍正就褫奪了他的郡王爵位,又將他降爲貝子。

即便如此,胤祹還因爲小錯,將乾隆生母姓氏寫錯了,被雍正連貝子爵位都剝奪了,降爲了護國公。直到雍正後期,胤祹纔再度被雍正恢復了履郡王爵位。

胤祹在康熙和雍正兩朝甚至在乾隆時期,大多數時間都是管宗人府的事情和一些禮儀事情,比如王公貴族婚喪嫁娶,不過胤祹倒是主持葬禮比較多,胤祹主持葬禮生涯中最輝煌一幕的就是主持哥哥雍正的葬禮。

雍正去世後就是由胤祹主持的葬禮,由於胤祹主持葬禮非常讓乾隆滿意,所以乾隆因爲胤祹主持雍正葬禮有功,即位後就冊封胤祹爲履親王,命胤祹專職掌管宗人府和禮部事宜。

乾隆對胤祹母子還是非常不錯,後來由於胤祹是乾隆在世的叔叔中最年長的叔叔,所以乾隆下旨胤祹享有御前免跪待遇,還批准他可以乘轎子進入皇宮。

而且因爲胤祹的母親定嬪太能活,所以乾隆尊其位祖母皇太妃,逢年過節或定嬪過壽,乾隆必定親自到胤祹府上去問候定嬪。

乾隆這一生寫的幾千首詩中還有很多詩是寫給胤祹和他的母親定嬪的詩,可見乾隆對胤祹這位叔叔和皇祖母定嬪還是非常不錯。

胤祹在康熙朝不冷不熱,在哥哥雍正朝只能說是馬馬虎虎,到了乾隆朝纔得到了尊重,還算是侄子乾隆對他比較不錯了,而且胤祹壽命還很長,所以在康熙的所有兒子中就屬胤祹的佛系人生結局最好。

十五子胤禑:由雍正生母德妃親自撫養長大的皇子

康熙晚年出現九子奪嫡 那些不參與奪嫡的兒子又是什麼下場 第4張

胤禑是康熙的十五子,他和十六子胤祿是同母兄弟,都是康熙的密妃所生,出生之後由雍正的生母德妃撫養。

按理說胤禑算是由雍正生母德妃撫養長大的皇子,應該和雍正關係比較親密,但是其實歷史上雍正自幼是由孝懿仁皇后撫養到11歲,之後一直是由哥哥胤礽撫養長大,所以雍正與生母德妃關係並不是很親近。

而胤禑在康熙在世時年紀還小沒有得到封爵,到了雍正時期,雍正並沒有因爲胤禑是由母親德妃撫養長大而跟他特別親近,只封了胤禑一個貝勒爵位,然後就把胤禑派去給康熙守陵。

在胤禑臨死前一年,雍正才封他爲愉郡王,雍正九年(1731年)胤禑去世,享年39歲。

可以說胤禑一生很碌碌無爲,父親康熙沒來得及喜歡他時就去世了,而哥哥雍正也不怎麼喜歡他,史書對他記載非常少,他本是雍正生母德妃撫養長大,按理說雍正應該與他比較親近,但是雍正對他卻是十分冷淡,從這其中可以看出雍正與生母德妃關係也不是很好,所以雍正對胤禑也不是太好。

十六子胤祿:雍正最爲喜愛和倚重的三個弟弟之一

胤祿與胤禑是同母兄弟,但是在雍正朝的待遇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胤祿是雍正最爲倚重的三個弟弟之一,雍正最爲信任和倚重三個弟弟分別是老十三胤祥、老十七胤禮和老十六胤祿。

胤祿在雍正朝時期,雍正這些兄弟中待遇和喜愛僅次於老十三和老十七。

胤祿備受雍正喜愛和信任,主要因爲胤祿早在康熙時期就被過繼給了康熙的堂兄莊親王博果鐸爲子嗣,雖然博果鐸比康熙晚死一年,但是康熙在世時就曾經看博果鐸沒有子嗣讓胤祿去伺候博果鐸終老,這也就算是將胤祿過繼給了博果鐸。

所以胤祿本身就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他對雍正的皇位構不成任何威脅,而且胤祿本身爲人謙恭,還善於團結兄弟姐妹,胤祿繼承博果鐸的莊親王爵位後,對博果鐸家族這頭的堂兄弟姐妹也是十分關照,而且胤祿在康熙諸子之中也是一個比較能團結兄弟姐妹的人,有好人緣。

在雍正繼位後胤祿的待遇在雍正的衆兄弟之中僅次於老十三胤祥和老十七胤禮,雍正臨死前詔命胤祿和胤禮爲顧命大臣輔佐乾隆。

在乾隆即位後,胤祿和胤禮都被封爲總理王大臣,還獲得了御前免跪的待遇,但是在胤禮去世後,乾隆擔心胤祿一人沒有人能制衡,所以故意炮製了廢太子胤礽長子的弘晳逆案,將胤祿牽扯進來,剝奪了胤祿的權力。

但是整體來說乾隆對胤祿還是比較不錯,只是將他的權力收了回來,所以說胤祿也是康熙諸子之中結局比較好的一位。

十七子胤禮:雍正衆位兄弟之中受信任程度僅次於老十三

康熙晚年出現九子奪嫡 那些不參與奪嫡的兒子又是什麼下場 第5張

胤禮生母爲漢人勤妃,胤禮自幼師從清朝大詩人沈德潛,爲人斯文謙恭,他深有乃師沈德潛的豁達氣度。

胤禮在“九子奪嫡”時還尚年幼,而且少年時期的胤禮就非常老成持重,他在少年時從不參與政治,也不參與皇權爭奪,只是縱情山水,工於書法,還擅長詩詞歌賦。

外加胤禮的母親勤妃家族沒有強大的政治勢力,所以知進退,明得失,善於明哲保身,且性格還溫和謙恭的胤禮在雍正即位後被封爲果親王,深得雍正喜愛和信任。

雍正繼位後他最信任喜愛和重用的兄弟就是老十三胤祥和老十七胤禮,其次則是老十六胤祿。

當老十三胤祥因病早逝之後,雍正最爲信任和喜愛的弟弟就屬老十七胤禮了,可以說老十七接替了當初老十三的位置。

甚至後來雍正在最後臨終時還一再叮囑乾隆要善待果親王老十七,對十七叔好一點。

果親王至性忠直。才識俱優。實國家有用之才。但平日氣體清弱,不耐勞瘁。儻遇大事,諸王大臣當體之,勿使傷損其身。若因此而損賢王之精神,不能爲國家辦理政務,則甚爲惋惜。——《清史稿》

看看這話,雍正不光讓乾隆善待老十七,還擔心老十七操勞國事把身體整垮了,步上老十三的後塵,還一再叮囑老十七切勿操勞,保重身體。

這都說明了雍正對老十七的信任和關愛,所以歷史上雍正和老十七兄弟關係還是非常不錯的。

雍正臨終前,將老十七任命爲顧命大臣,希望他在自己死後繼續輔佐兒子乾隆。

而乾隆也確實遵照雍正遺囑,繼位後對胤禮是禮遇有加,並且特賜胤祿和胤禮免去入朝跪拜之禮。

惋惜老十七最後還是步了老十三的後塵,乾隆三年(1738年)胤禮因操勞過度去世,享年41歲,他一生無子,乾隆讓幼弟六阿哥弘瞻入嗣胤禮,繼承了果親王的爵位。

胤禮的結局在康熙諸子之中算是非常好的一位了,惋惜就是壽命太短。

康熙晚年出現九子奪嫡 那些不參與奪嫡的兒子又是什麼下場 第6張

二十子胤禕:除了守陵還是守陵的皇子

胤禕是康熙的二十子,生母是襄嬪,也是康熙的老來子,“九子奪嫡”時期胤禕還很小也不可能跟着摻乎,所以雍正即位後,胤禕到也沒受到政治打擊。

雍正對這個弟弟算是不好不壞,按規矩給他晉升了貝勒,後來雍正命他去給康熙守陵,胤禕不肯去,被雍正盛怒之下降級成了輔國公。

雍正去世後,乾隆繼位後恢復了胤禕的貝勒爵位,但是大侄子乾隆還讓這位叔叔去給老爹雍正守陵,胤禕可是見識到了哥哥雍正發怒,所以他也不想惹得侄子在對自己發怒,於是乖乖的就去守護哥哥雍正的清泰陵了。

可以說胤禕這一生基本就是碌碌無爲,專門和守陵掛鉤的皇子,雍正派他給老爹康熙守陵,乾隆還派他給雍正守陵,可以說胤禕這一生就是皇家御用守陵人。

二十一子胤禧:乾隆的畫家小叔叔

胤禧和侄子乾隆同歲,僅比乾隆大7個月,他也是康熙老來子,生母是庶妃陳氏,沒有封號的一位妃嬪,地位也不高。

胤禧因爲年紀小,所以也沒資格去爭奪皇位,因此他一生之中也是不問政治,寄情于山水之間,擅長書畫,尤其善畫山水,而且還能寫詩文,乾隆曾經稱讚這位小叔叔詩賦爲清朝第一。

胤禧生性淳樸,雖然貴爲皇子,卻生活勤儉樸素,很是難得,所以雍正和乾隆父子對他也是十分不錯,胤禧在雍正朝被封爲貝勒爵位,到了乾隆朝因爲乾隆也好詩詞書畫,叔侄算是趣味相投,所以乾隆因此將胤禧晉封爲慎郡王爵位。

胤禧曾一度爲乾隆朝議政大臣,但還是由於胤禧一生無慾無求,不想太過於插手政治,所以胤禧最終還是寄情于山水書畫詩詞歌賦之中。

胤禧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去世,享年48歲,乾隆聽聞這位小叔叔去世,也是非常悲痛,由於胤禧一生無子,乾隆將兒子永瑢過繼給胤禧爲孫子,承襲了胤禧的爵位。

可以說胤禧結局也算是康熙兒子中比較好的一位。

康熙晚年出現九子奪嫡 那些不參與奪嫡的兒子又是什麼下場 第7張

二十二子胤祜:史書記錄最少的皇子

胤祜生母爲謹嬪,胤祜比侄子乾隆還小了一歲,他的一生事蹟史書幾乎沒什麼記載,可以說他是康熙所有兒子中最沒有存在感的兒子,只瞭解他有幾個媳婦兒,生了幾個兒子,感覺他這一生除了娶媳婦兒生孩子就沒做過別的值得記載的事情。

雍正對他也是不冷不熱,按部就班晉爵貝勒就完事,乾隆九年(1744)比乾隆還小一歲的胤祜就去世了,年僅34歲。

胤祜這一生只能說是還算湊乎,在最是無情帝王家的皇室中沒被迫害就算不錯,當然也破害不到他,都屬於康熙老來子,對雍正皇位沒有任何威脅。也可能是在皇家生活壓力比較大,所以34歲就早早去世了。

二十三子胤祁:最不受乾隆尊重的小叔叔

胤祁生母是靜嬪,康熙老來子,比侄子乾隆還小3歲,胤祁爲人輕佻浮躁,雍正時期年紀比較小還無所謂,被雍正晉爵爲貝勒,到了乾隆時期因爲辦事不力各種被大侄子乾隆斥責,可以說他是最不受乾隆尊重的叔叔。

臨死前才被乾隆授予了郡王的虛職,即不拿郡王俸祿,只掛郡王之名。

二十四子胤祕:康熙最小的兒子連侄子乾隆都跟着寵愛

康熙晚年出現九子奪嫡 那些不參與奪嫡的兒子又是什麼下場 第8張

胤祕是康熙最小的兒子,所以受寵愛比較多,雍正對他就很疼愛,外加胤祕生性寬和忠厚,侄子乾隆也是對這位比自己小5歲的叔叔比較厚愛,在乾隆時期胤祕被晉封爲和碩諴親王爵位,也算是康熙最小的這幾個兒子之中待遇最好的了。

所以說還是老幺得寵,老幺只要會來事,性格寬厚一些,不管老爹還是哥哥甚至是大侄子都會寵愛着他。

胤祕在乾隆三十八年(1774年)去世,享年56歲,結局也算是康熙諸子之中比較好的一位了。

寫在最後

康熙的這些沒參與九子奪嫡的兒子中要說結局最好,壽命最長最有福氣的還得是老十二胤祹,佛系人生給他帶來了好的結局,最受雍正重用的是老十七胤禮。

康熙後面的幾位比乾隆還小的兒子,除了最小的胤祕比較享福之外,其他的人都不是很受侄子乾隆尊重。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