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35個兒子中參與奪嫡的人只有九個 剩下的兒子到底在做什麼

康熙35個兒子中參與奪嫡的人只有九個 剩下的兒子到底在做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康熙兒子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千古一帝”乃是對古代帝王的美稱,最早見於李贄在《藏書·世紀列傳總目》中對秦始皇的評價:“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據《中國曆代帝王世系年表》統計,歷史上共有421位皇帝,其中不包括洪秀全、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而建立的政權,也不包括吐蕃、南詔以及大理國的王。

不過,能被稱爲“千古一帝”的皇帝少之又少。首先,繼位者必須從始至終勤於朝政、勵精圖治,哪怕晚年犯了錯誤,但與功績比起來不值一提。其次,必須精通文治武功,選賢舉能,善待百姓,對外開拓疆土

再者,品德與才能也是重要的評判標準。如若該皇帝內心殘暴,但行爲舉止符合國家章法,且有條有理,那也納入標準。歷史上第一位被冠以千古一帝之稱的乃是秦始皇,他任命李斯爲相,重用蒙恬、白起等爲將,頗具政治與軍事之才。

在滅掉六國後,建立起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帝國,爲後世王朝的建立奠定基礎。此外,秦始皇還廢分封、立郡縣,統一貨幣與度量衡,極大便利了天下蒼生。漢武帝劉徹也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他十六歲登基,提拔了董仲舒等有志之才,解決了大漢的人才危機。

康熙35個兒子中參與奪嫡的人只有九個 剩下的兒子到底在做什麼

爲了解決諸侯問題,漢武帝頒佈推恩令,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文化上,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外,漢武帝開闢絲綢之路,興辦太學,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唐太宗李世民也無愧於“千古一帝”之稱,他開創了“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征服了東突厥與高昌等地,被尊稱爲“天可汗”,對內以文治天下,勸課農桑,讓大唐國泰民安,更爲唐朝後來的百年盛世奠定基礎。不過,在此三位皇帝后的宋明兩朝,並未有帝王可獲“千古一帝”的殊榮。

直到清朝,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創下了連漢人皇帝也無法比擬的功績。康熙帝開府設縣、統一臺灣,不僅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促進了臺灣經濟的發展。此外,康熙帝還學習先朝漢人皇帝的做法,興修水利工程,重視農業生產,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康熙朝最爲人詬病的當屬康熙晚年爆發的“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的激烈程度堪稱歷史各朝代之最,可劃分爲大千歲黨、太子黨、三爺黨、四爺黨以及八爺黨等五大派系,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的勝利而告終。千古一帝康熙一生共有35位皇子,爲何參與奪嫡的僅有九位皇子呢,剩餘26位皇子就不想爭一爭?

01激烈的“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指的是康熙的九位皇子爭奪帝位的歷史事件。“大千歲黨”以皇長子胤褆爲首,在大學士明珠與餘國柱的幫助下共同爭奪帝位。“太子黨”是以太子胤礽爲首的黨派,許多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將這位皇太子描繪得庸庸碌碌與懦弱無能,實則是隨意歪曲與更改歷史。

真實的胤礽文武雙全,爲人謙恭有禮,年僅一歲半就被康熙寄予厚望,封爲皇太子。代父聽政期間,令朝中上下無不驚歎其才能,連康熙本人也稱太子辦事“周密而詳盡”。不過,也正因爲康熙過早立太子,導致皇太子身邊簇擁着無數阿諛奉承之人,造成結黨營私的局面,同時促使太子與諸皇子面和心不和,矛盾重重。

康熙35個兒子中參與奪嫡的人只有九個 剩下的兒子到底在做什麼 第2張

再者,康熙對太子極盡寬容與溺愛,縱容其肆意揮霍,東宮內的日常花銷竟比皇宮還高。此外,太子脾氣暴躁,不少大臣受其鞭笞,但康熙卻加以包庇。最終,太子胤礽經二廢二立後徹底退出康熙朝的舞臺。

“三爺黨”僅有三爺一人自稱黨派。不過,三皇子胤祉並未有明顯的朋黨之勢,雖有奪嫡之心,但動作卻比其他皇子小得多。“八爺黨”是所有黨派中奪嫡力量最強的一支,以八阿哥胤禩爲首,還包括九爺、十爺與十四爺。八爺生母良妃出身辛者庫,因此八爺不能子憑母貴,在衆皇子間受盡冷眼與嘲笑。

不過,八爺天資聰穎、通曉人情世故,在朝中頗有威望。一廢太子時,覬覦太子之位的各大黨派蠢蠢欲動,尤以八爺黨最甚。當康熙詢問衆大臣立誰爲儲君時,文武百官皆舉薦了八爺,令康熙大爲不滿。康熙平生最恨結黨營私,自此在心中杜絕了立八爺爲嫡的可能。

“四爺黨”也就是最終勝利的黨派,四阿哥胤禛心思縝密,成功奪嫡,繼承皇位,年號爲雍正。伴隨皇四子雍正的繼位,九子奪嫡正式落下帷幕,兄弟間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也就此終止。

02剩餘皇子無法奪嫡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著名的九子奪嫡共有九位皇子參與其中,但根據《清史稿·皇子列表》記載,康熙帝雖有35位皇子,剩餘26位皇子就不想爭一爭?其實,康熙帝雖然子嗣衆多,但是其中有11位皇子因早夭而無法參與序齒,即皇家子弟按照年齡排序。

即便在已經序齒的皇子中,仍有四位皇子在成年之前就已過世。因此,除奪嫡的九位皇子外,剩餘的26位皇子中共有15位因早夭而無法參與奪嫡。此外,年齡過小的皇子也會被排除在奪嫡資格之外。康熙四十七年,皇十四子胤禵是參與奪嫡的皇子中年齡最小的,年僅20歲。

康熙35個兒子中參與奪嫡的人只有九個 剩下的兒子到底在做什麼 第3張

很顯然,排行在胤禵之後的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祿以及皇十七子胤禮都無法踏進奪嫡門檻內,更別提年齡更小的皇子了。綜上,共有八名皇子因年齡不達標而被排除在外。除此之外,還有三名年齡尚可卻無法參與奪嫡的皇子,分別爲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和皇十二子胤裪。

皇五子與皇九子胤禟是一母同胞,年僅十七歲便跟隨康熙噶爾丹,康熙47年甚至獲封“親王”之位,擁有足夠能力與衆皇子抗衡。然而五爺生性敦厚,不喜參與手足相殘的奪嫡之爭,最終全身而退。

皇七子胤祐天生殘疾,是個名副其實的瘸子,最終被迫出局。皇十二子胤裪的生母爲定嬪,被康熙交與蘇麻喇姑撫養。而蘇麻喇姑教其明哲保身,將其培養成與世無爭的性格,自然不會參與慘烈的奪嫡之爭中。

康熙35個兒子中參與奪嫡的人只有九個 剩下的兒子到底在做什麼 第4張

03結語:

身爲皇子,出身便享受天下人敬仰的尊榮,卻不得不被捲入殘酷的鬥爭之中,可見萬事萬物福禍相依。許多史學專家認爲“九子奪嫡”過於殘忍,但它的歷史影響不容忽視。如若沒有經歷九子奪嫡,四爺胤禛也無法成爲下一任雄主,乾隆時期的鼎盛局面也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