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爭議極大的皇帝究竟是誰?

明朝爭議極大的皇帝究竟是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爭議極大的皇帝究竟是誰?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公元1507年,9月16日這一天,安陸興王府上下一片歡騰,興王妃生了一個兒子,興王朱祐杬給他起名朱厚熜。夫婦二人對這個兒子格外看重,他們的長子出生不到5天就夭折了,這個兒子一出生就被寄予了厚望。

而朱厚熜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聰敏過人,教他的詩聽幾遍就能背誦下來,稍大一點就開始學習各自經典古籍,經常跟着父親一起參加王府的祭祀和慶典,小小年紀便熟悉了各自禮儀和規範,做得有有模有樣。

公元1519年,父親去世,年僅12歲的朱厚熜承襲了父親的王位,接管了諾大的王府。如果不出意外,朱厚熜的一生大概會和他的父親一樣,娶個身世不錯的妻子,過過閒散富貴的日子,再生個兒子,承襲他的王位。

然而命運的大手總喜歡出其不意的搞事兒,這一搞不要緊,給朱厚熜搞來個皇帝的寶座。因爲他的堂哥明武宗朱厚照沒有子嗣,彌留之際依照《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將自己的堂弟朱厚熜指定爲自己的接班人。

明朝爭議極大的皇帝究竟是誰?

這可真是人在家中坐,龍袍從天上來,公元1521年,4月20號,明武宗駕崩。首輔楊廷和與司禮監請太后懿旨,正式宣佈朱厚熜的繼承人身份。4月22日,朝廷派遣由太監古大用、韋彬、張錦、大學士樑儲、定國公徐光祚 、駙馬都尉崔元, 禮部尚書毛澄等人組成的使團,奉明武宗遺詔前往安陸興王邸迎朱厚熜進京繼位。

擱一般人,這麼大一塊餡餅突然砸頭上,一定會喜不自勝又小心翼翼的捧手上。不過朱厚熜顯然不是一般人,還沒進京城呢,就和使團之間發生了一次衝突。

起因是使團禮臣建議朱厚熜尊明武宗爲皇考,改稱已故的父親爲皇叔父,並以皇太子的禮儀繼承皇位。也就是改個稱呼的事兒,好讓皇室臉上有光,繼承皇位更名正言順。

現在有些人,別說給他個皇位讓他改叫別人爸爸了,爲了錢,爲了名利,主動管別人叫爸爸的也不是啥稀奇事兒。再說了,不管是叫爸爸還是叫叔父,他爸爸永遠是他爸爸,這誰也改變不了。

但朱厚熜特別較真,不僅不願意改口,也不願意以皇太子的禮儀繼承皇位,還振振有詞的說“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你們是叫我來當皇帝的,不是當皇太子的,搞清楚啊,喂!

雙方僵持不下,太后出來打圓場,讓羣臣上箋勸進,朱厚熜在郊外受箋,箋就是臣下向皇后、太子、諸王上呈的文書,比呈給皇帝的奏摺低一級。這其實是朝廷做了妥協,上箋、受箋就代表朱厚熜已經行了皇太子的禮儀,可以以皇帝的禮儀繼位了。

這是朱厚熜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朝廷的第一次勝利,5月27日,他正式繼位爲皇帝,次年改年號嘉靖,是爲明世宗。繼位沒多久,他又搞了一次大動作,要給自己的父親重新擬定封號。

要說這也正常,兒子當了皇帝,給父親追封尊號也是人之常情。但他想要給自己的爹追封皇帝的尊號,這還了得,以楊廷和、毛澄爲首的武宗舊臣抗疏力爭。這一爭就爭了三年,最終,歷史上稱爲“大禮議”的君臣之爭以嘉靖皇帝完勝告終。

牌位升袝太廟,並排序在明武宗之上。要說輩分,明武宗該叫朱祐杬一聲叔叔,但二人在世時,一爲君,一爲臣,君爲天臣爲帝,朱祐杬排位都沒有進太廟的資格,現在卻一下排在了明武宗的前面,這朱厚熜可真的是任性非常啊。

朱厚熜即皇帝位時只有14歲,擱現在還未成年呢,卻能在武宗舊臣的重重包圍之下,做成自己想做的事,逼着他們不得不讓步,這智商謀劃和心智之堅韌,在明朝歷代皇帝裏都算是佼佼者。

在位初期,他革除弊政,整頓朝綱,收拾了堂兄留下來的爛攤子,令朝野上下氣象一新,史稱“嘉靖新政”。大概他也覺得自己太聰明能幹,英明神武了,有點崇拜自己。

忽然想到自己這樣的優秀人才和那些凡夫俗子一樣,也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壽命,命數一到都得找閻王爺報到,那可太不公平了,而且也是這個世界莫大的損失,於是開始琢磨怎麼才能活得長命百歲。

大抵追求長生的帝王,都是自戀非常的,比如秦始皇,他就認爲自己是繼三皇五帝之後,最偉大的帝王,所以自稱“始皇帝”,也是一生孜孜不倦的求長生之術。

明朝爭議極大的皇帝究竟是誰? 第2張

於是世宗開始崇尚號稱能修煉長生不老的道教,寵信道士,有道士說常處子經血煉製的”先天丹鉛“可以長生不老。世宗便命道士煉製此藥,那麼煉藥的原料從哪裏來呢?自然都着落在那些年輕的宮女身上了。

明人王世貞做詩云“菱花小樣黃金合,昨夜真人進藥來。兩角鴉青雙箸紅,靈犀一點未曾通。自緣身做延年藥,憔悴春風雨露中。”

菱花小樣黃金合,就是繪有菱花的黃金小盒子,給世宗裝丹藥用的,兩角鴉青雙箸紅,靈犀一點未曾通,這兩句都是指代未經人事的處子,最後兩句就是說因爲經常給道士提供煉藥的原料,導致宮女們都非常憔悴。

那個時候沒有“月經杯”,不知道這個經血是如何收集的,估計不會很溫柔,不然怎麼會讓宮女們都憔悴不堪呢?而且世宗對待宮人的態度也非常嚴苛,性情暴躁,“宮人多有不測,宮人懼”。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正如陳勝吳廣起義時所說的幹也是死,不幹也是死,不如干一票,真把皇帝弄死了,也算夠本。

1542年,嘉靖21年的一天晚上,朱厚熜和他寵愛的端妃曹氏正在熟睡中,楊金英等十幾個宮女一擁而上,用一條黃花繩勒住了皇帝的脖子,有的用抹布塞住他的嘴,有的用釵股刺他的胯間,好幾個宮女一起壓在他的身上拉繩子。

奇怪的是這麼大的動靜都沒把端妃吵醒,不知道她是真的睡得人事不省啊,還是醒了裝睡呢。

這幾個宮女業務不熟練,又害怕,把繩套栓成了死結,怎麼也拉不動,僵在那裏不知如何是好。有個叫張金蓮的宮女一看事辦不成了,不知怎麼想的,估計是想着能戴罪立功吧,跑出去報告了方皇后,皇后帶人來救下了世宗。

然而皇后並沒有念她的告發之功,以“張金蓮事露方告”爲由,將她和另外十幾個人一起“不分首從,悉磔於市,剉屍梟示。”

由於事情是在端妃宮中發生的,那麼皇后有理由懷疑端妃也參與了謀劃,趁世宗未醒將其祕密正法。方皇后不僅成了皇帝的救命恩人,重獲恩寵,還順帶收拾了自己的情敵端妃,成了這場宮變中最大的贏家。

世宗未死實屬僥倖,清醒之後,他非但沒有反思,宮女們爲是什麼要勒死他,歷來造皇帝反的人不少,但宮女造反卻是曠世稀有,連夏桀商紂那樣的暴君宮裏都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爲什麼就偏偏發生在我的宮裏了呢?

他認爲自己大難不死是有神祗保佑,先是潛文武大臣告謝天地、宗廟、社稷,還佈告天下“朕以沖弱遇茲危篤,卒獲康寧,然非天地、神人陰佑默相,以保我國家萬萬載靈長之祚,何以由此”,語氣居然頗爲自得。

嘉靖皇帝認爲這是自己一心崇信道教帶來的功效,非但沒有以此爲戒,反而變本加厲,聽信道士“深居無與外人接,則不死藥可得”的妄語,自己“移居西內,日求長生,郊廟不親,朝講盡費。君臣不相近”。

朝也不上了,祭祀也不親臨了,龍袍也不穿了,整天穿着道袍,戴着道冠,“以爲祈天永命之事”。可能覺得這樣還不夠顯示自己的誠意,命整個後宮的宮女妃嬪都陪他一起玩cosplay, “皆羽衣黃冠,誦法符咒,無間晝夜寒暑”。

嘉靖如此誠心,雖未得長生不老,返老還童倒是真的,晚年經常和寵妃一起玩過家家,有一次兩人在帳子裏放焰火,結果引起火災,把毓德宮給燒了,沒過幾個月自己就病死了。

當時的輿論都把皇帝的死歸於這次火災,認爲是這位妃子害死了皇帝,這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犯了錯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教壞他的女人。

由於他在位前期和後期的行事風格完全不同,朝廷的局面也是由綱紀清明到黑暗腐敗,後世對他的評價也是嚴重的兩極分化,有人說他是“稟賦甚高的帝王,有責任心、敢擔當的君主,人品端正,才情卓著”,也有人說他“煉丹修道,昏聵老朽”。

是非功過,非我等所能評說,人生百年,草木一春,所有的生命都有一定的自然規律要遵循,無論是帝王也好,平民也罷,在這一點上都是公平的,無人能夠例外,在這一點上,他確實過於貪心和自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