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玄武門之變常何扮演着什麼角色?他有何功勞?

玄武門之變常何扮演着什麼角色?他有何功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何,汴州儀縣人,唐朝將領。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貼門神是春節的習俗之一。

玄武門之變常何扮演着什麼角色?他有何功勞?

充當門神的兩大神將傳說是唐初開國功臣秦叔寶和尉遲恭。

傳說的依據可參考《西遊記》第十回《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

說的是魏徵夢遊斬妖龍,妖龍死而魂未散,夜夜喧鬧皇宮,唐太宗夜不能寐。

尉遲恭和秦叔寶自告奮勇,各取披掛,介冑整齊,執金瓜鉞斧,在宮門外把守。

妖龍遠遠看見兩位將軍威風凜凜、殺氣騰騰,不敢走近,落荒而去。

唐太宗雖得安寧,卻又不忍二位將軍辛苦,於是召來巧手丹青,摹畫下他們的真容,貼於門上。

從此,兩位英雄豪傑舊勳臣,“千年稱戶尉,萬古作門神”。

不過,傳說只能是傳說,實際上,真正在關鍵時刻充當過“門神”作用的,乃是另外兩個人。

其中之一,就是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中,位列第十八位的郯國公張公謹。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的生命中曾經出現過一扇決定他個人生死榮辱、決定天下走勢的大門——玄武門。

《舊唐書》卷六十八《張公謹傳》(《新唐書》卷八十九《張公謹傳》同)雲:“(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謹與長孫無忌等九人伏於玄武門以俟變。及斬建成、元吉,其黨來攻玄武門,兵鋒甚盛。公謹有勇力,獨閉門以拒之。”

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宮被殺,他們手下的黨羽謝叔方、馮立率軍前來搏殺,關鍵時刻,是張公謹關閉了城門,使“東宮、齊府精兵二千不得入”,幫助李世民奠定了勝局。

張公謹也因此在李世民登位後出任代州都督,封定遠郡公,直至後來畫圖凌煙閣,風光無限。

玄武門之變常何扮演着什麼角色?他有何功勞? 第2張

但是,有一個明擺着的問題:當時埋伏在玄武門附近的,不過張公謹與長孫無忌等九人,單憑九個人,就算暫時關閉了大門,也不可能扛得住敵人的破壞與圍攻。

另外,當日隨同李世民進宮搏殺李建成、李元吉,以及控制皇宮,逼迫唐高祖李淵就範的還有七百二十名衛兵。這些人,是如何順利通過玄武門,從而進入皇宮的呢?

一般上,人們認爲是監門將軍敬君弘、中郎將呂世衡的功勞。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忠義傳上.敬君弘傳》(《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一《忠義傳.敬君弘傳》同)記:“武德中(敬君弘)爲驃騎將軍,掌屯營兵於玄武門,加授雲麾將軍。隱太子建成之誅也,其餘黨馮立、謝叔方率兵犯玄武門,君弘挺身出戰,與中郎將呂世衡並遇害。太宗甚嗟賞之,贈君弘左屯衛大將軍,世衡右驍衛將軍。”

看,這兩人負責守門,而且在馮立、謝叔方引軍來攻時,出兵迎戰,可惜不幸戰死。

但是,20 世紀初,法國漢學家伯希和從敦煌掠走了許多珍貴的敦煌文書,收藏在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史學大師陳寅恪爲此專門到法國巴黎圖書館研究這些敦煌文書,發現了一卷李義府撰的《常何墓誌銘》,考證出了常何纔是關鍵人物。

根據唐朝的城門管理制度,每個城門共有三名守將,分別是:城門郎、監門將軍、中郎將,如果要打開城門,需要這三個官員共同協作,對勘合符才能開門。

這麼做的目的,是三人相互制約,以保護皇宮的安全。

當時玄武門的城門郎是常何,中郎將是呂世衡,監門將軍是敬君弘,但真正管理城門的是常何。

該《常何墓誌銘》中的記載是:“(武德)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賜金刀子一枚,黃金卅挺,令於北門領健兒長上,仍以數十金刀子委公錫驍勇之夫,趨奉藩朝,參聞霸略,承解衣之厚遇,申繞悵(帳)之深誠。九年六月四日,令總北門之寄。”

據此可知,常何是李世民早在武德七年就佈置在玄武門的一顆棋子,而在玄武門兵變當日,他又“總北門之寄”,即總領北門之屯軍,所以,他太是關鍵人物。

玄武門之變常何扮演着什麼角色?他有何功勞? 第3張

陳寅恪大師指出:“唐代守衛宮城北門之禁軍,以其屯駐地關係之故,在政變之際,其向背最足爲重輕”。

但是,對於這個關鍵人物,爲何“舊史記載卻殊多隱諱”呢?

原來,唐太宗即位後,不想讓世人知道他在武德七年就有奪嫡之預謀,而精心炮製出玄武門兵變是臨時自衛的假象,所以故意隱去了常何的在該事件中的功績,沒有在凌煙閣記功,而另從它處彌補。

這樣,常何本是隋末唐初的重要人物,卻因此未能在兩唐書中獨立成傳,僅在《馬周傳》、《東夷傳高麗》、《李密傳》和《太宗本紀下》中簡略提及,語焉不詳;《隋書》甚至對其人其事隻字未提到。

敦煌遺書中這卷《常何墓誌銘》,無疑爲後人研究常何其人及隋末唐初的政治史提供了寶貴材料。

可以這樣說,常何在李世民武裝入城時開門放行,張公謹在李建成援兵臨近時關門攔截,很好地充當了“門神”的作用,他們,纔是貨真價實的“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