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魏武侯:三家分晉後魏國第二任國君,將魏國百年霸業再一次推向高峯

魏武侯:三家分晉後魏國第二任國君,將魏國百年霸業再一次推向高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武侯,姬姓,魏氏,名擊,魏文侯之子,戰國初期魏國國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史記》《資治通鑑》誤載魏武侯前387年即位,前386年爲魏武侯元年。據《竹書紀年》則爲前396年即位,前395年爲武侯元年)。他是三家分晉後魏國的第二代國君,在位期間將魏國的百年霸業再一次推向高峯。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魏擊是晉國魏氏大宗的宗子,也就是魏文侯的繼承人。魏氏本是晉國六卿之一,魏氏的先輩們在殘酷的卿族鬥爭中,深刻體會到繼承人的重要性。魏文侯也不例外,希望子孫有能力繼承自己的偉業。作爲魏文侯的嫡長子,魏擊自然成了魏文侯的重點關注對象。

大約在小魏擊還沒有成年時,就安排田子方的儒家名流做他的老師,教育他如何理家、治國、平天下。在父親的精心教導與栽培下,魏擊逐漸成長爲一名知書達禮、頗有才幹的政壇新人。

年輕的魏擊很快成爲了父親爭衡天下的得力助手。前412年(魏文侯34年),魏擊受命率軍攻打繁、龐二地(約在今陝西韓城東南),將當地百姓遷入魏國境內。這是史料中所發現的魏擊最早的出征記錄。這一年,魏擊大約二十餘歲。

前408年,魏文侯謀圖中山國。魏臣翟璜推薦中山國人樂羊,魏文侯馬上啓用樂羊,樂羊成爲魏軍元帥,攻打中山國。可樂羊畢竟是中山國人,而且樂羊之子樂舒還是中山武公麾下的大將。再派遣一個宿將前去,反而顯得魏文侯用人疑神疑鬼,頗傷士人之心。於是魏文侯決定派兒子魏擊隨軍出征。

魏武侯:三家分晉後魏國第二任國君,將魏國百年霸業再一次推向高峯

這次出征難度較大,中山國雖不屬於主流強國,但也民風彪悍,軍事強大。而且魏氏(這個時候三家尚未分晉)的封地與中山國相隔千里,中間夾着盟友趙氏的封地。遠征必然要勞師動衆,也就沒有什麼突襲可言。這可是對魏擊的艱鉅考驗。

這次出兵耗時兩年之久,於前407年,魏軍攻佔中山國國都顧城(今河北定縣),吞併中山國全境,在趙氏封地的中央建立起根據地。樂羊因戰功封於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而太子魏擊被封爲中山君,由趙倉唐輔佐,則坐鎮中山,獨當一面。

前403年,周威烈王懾於三晉聯盟的強勢,不得不同意冊封魏斯、趙籍、韓虔爲諸侯,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

繼任君位

前396年,魏文侯去世,魏擊繼任魏國國君之位,是爲魏武侯。[3]魏武侯即位後僅僅一年,朝中元老李悝就不幸去世。李悝是法家的先行者之一,魏武侯只能按照父親、按照李悝制定的國策、國法執掌魏國朝政。好在父親給自己留下極爲強大的家底。在經歷短暫的休整後,魏武侯終於可以一展宏圖,征戰天下。

南征北戰

前393年(武侯3年),魏國兩線作戰,同時攻打鄭國與秦國,並在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築城,扼制鄭國。名將吳起大敗秦軍於注城(今河南臨汝縣西)。

前391年(武侯5年),魏武侯號召韓國、趙國,即位以來第一次結成三晉同盟,三晉聯軍大敗楚軍於大梁(今河南開封)、榆關(今河南中牟西南)。三晉攻佔楚國的軍事重鎮大梁,輕取襄陵(今河南雎縣),並順勢對殘餘楚軍進行清剿,向楚國腹地挺進。楚國朝堂一片震恐,楚悼王派遣使臣向三晉求和,三晉拒不退兵。楚悼王無奈,一面派人帶着財物、珍寶赴秦,賄賂秦惠公,請求秦國出面與三晉謀和。秦惠公收下賄賂,並派兵攻打三晉之中最弱的韓國,攻取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六座城池。三晉迫於秦國的背後偷襲,放鬆了對楚國的緊逼。另一面楚悼王派使臣入齊國,希望齊國能夠插手中原戰事,協助楚國共謀三晉,減輕自己的正面壓力。

魏武侯:三家分晉後魏國第二任國君,將魏國百年霸業再一次推向高峯 第2張

前390年(武侯6年),魏武侯見到後院失火,便協助韓軍直撲秦軍主力,與秦軍大戰於武城(今陝西華縣東),不分勝負。吳起設置陝縣(今河南三門峽西舊陝縣),密切注視着秦軍的動向。在三晉與楚國爭鬥進入尾聲時,齊國陳和率軍攻打駐襄陵的魏軍,並乘機佔領襄陵城。

前389年(武侯7年),秦國進攻秦軍東進道路上的重要城鎮——陰晉(今陝西華陰東),秦軍在陰晉城外排兵佈陣,一場大戰一觸即發。魏武侯親自到前線犒勞將士,魏軍上下士氣高昂。吳起率領五萬魏軍,包括戰車500乘、騎兵3000反擊秦軍。魏軍作戰勇猛,更兼有吳起爲將,個個以一當十,大敗秦軍於陰晉城外,取得了輝煌的決定性戰果,史稱“陰晉之戰”。此戰過後,吳起率軍勢如破竹地進入關中平原,橫掃河西。

前387年(武侯9年),吳起率軍攻打秦軍,再次大敗秦軍倉促間集結的殘餘部隊於武下(今陝西華縣東),並向秦國腹地推進。魏武侯中公叔痤離間之計,疑吳起,導致吳起投楚。這一年,秦惠公死去,年僅兩歲的公子昌繼位,是爲秦出公,其母親小主夫人當政,秦國進一步淪落。

前386年(武侯10年),魏武侯自認爲取得了輝煌的戰果。田和欲取代姜氏成爲諸侯,通過魏武侯向周安王討封,魏武侯對周天子施壓,周天子不得不冊封于田和爲齊侯,史稱“田氏代齊”,田和就是田齊太公。這一年,趙敬侯遷都邯鄲,趙武公之子趙朝作亂,不服從趙敬侯調令,投奔魏國,魏武侯陰謀操縱趙國朝政,竟然接納趙朝,並幫助趙朝攻打邯鄲,不克。魏趙關係破裂。同年,秦公子師隰回國,出公被弒,師隰成爲了秦君,是爲秦獻公。

前383年(武侯13年),趙敬侯涉足中原,攻打魏國的附屬國——衛國。衛慎公不能抵擋,急忙向魏武侯求救,魏武侯出兵大敗趙軍於兔臺(今河南清豐西南)。這是自晉陽之戰後魏氏與趙氏的首次火拚,標誌着三晉聯盟的瓦解。

魏武侯:三家分晉後魏國第二任國君,將魏國百年霸業再一次推向高峯 第3張

前382年(武侯14年),趙敬侯不滿魏武侯插手趙國對衛國的擴張,修築剛平城(今河南清豐縣西南),決定對衛國再次出手。魏武侯聯合齊侯剡共同抵擋趙軍,衛慎公仗着有魏國與齊國撐腰,甚至出兵攻取趙國的剛平,一直打到中牟(今河南鶴壁西),奪取了趙國河東的大片土地,趙國與魏國、齊國、衛國的矛盾升級。

前381年(武侯15年),趙國出兵攻擊侵略到本土的衛軍,魏武侯派軍隊大舉攻打趙國,趙敬侯遣使臣向楚國求救,楚悼王派軍協助趙軍,攻打魏國後方,使魏國首尾難顧。趙敬侯乘機反攻,奪取魏國棘蒲邑(今河北魏縣南),不久又佔領了黃城(今河南內黃西)。魏武侯鑑於多線作戰的睏乏,齊、楚等大國的日益崛起,不得不向趙敬侯求和,希望着重溫三晉同盟的舊夢。趙敬侯也期望着能以和平的方式與強大的魏國瓜分戰利品,三晉再次聯合。

前380年(武侯16年),陳侯剡攻打燕國,攻佔桑丘(今河北徐水西南)。燕簡公向趙敬侯求救,趙敬侯立刻將軍機要務告知魏武侯與韓文侯。三晉之君各自率領軍隊,兵合一處救燕國,大敗齊軍。

前378年(武侯17年),田齊不服三晉,再次出兵攻打燕國。燕簡公依然像趙國求救,趙敬侯率軍攻打齊國。魏武侯與韓文侯在趙敬侯的拉攏下,很快被捲入戰爭。三晉再次聯合,大敗齊軍。齊軍懼三晉之威,不斷後撤,三晉攻入田齊本土,直至兵臨靈丘(今山東高唐南),方纔退兵,中山復國。

前377年(武侯18年),與中山桓公戰於澮水,大敗。

前375年(武侯20年),魏武侯決定先發制人,與楚軍大戰於榆關。

前373年(武侯22年),魏武侯乘陳侯剡被弒,陳侯午(即齊桓公田午)初立,國勢不穩,聯合燕國、魯國、衛國大舉討伐田齊。燕軍敗齊於林狐;魯軍攻齊至陽關,魏軍伐齊至博陵(今山東荏平西北)。

前372年(武侯23年),由於衛國的衛慎公薨逝,衛國暫停了響應魏武侯的軍事行動。這年衛聲公即位,攻取田齊的薛陵(今山東陽谷東北)。趙成侯窺視着中原諸侯的一舉一動,盯着魏國、魯國都出兵攻齊,而臨近自己的衛國也隨之相應,國中空虛,急忙閃擊衛國,連下衛國73邑,衛聲公向魏武侯評理。趙成侯的行動點明瞭要與魏國爲首的中原諸侯爲敵,魏武侯率軍攻打趙軍,敗趙軍於藺(今山西離石)。

前370年(武侯25年),魏武侯魏擊崩逝,二子魏緩與魏罃爭位,趙國與韓國都參與魏國廢立之事。後魏罃擊敗魏緩,成爲了魏武侯的繼承人,是爲魏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