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瞻死後姜維尚在 劉禪爲什麼就直接投降了

諸葛瞻死後姜維尚在 劉禪爲什麼就直接投降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諸葛瞻和劉禪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明明姜維尚在,爲何諸葛瞻一死,劉禪就投降了?

一、爲何蜀漢滅亡會讓人痛心?

無論看《三國演義》,還是深究正史。蜀漢的滅亡都是讓人非常痛心的一件事。也正是因此,後人對劉禪的評價,明顯存在兩極化——當然,主流還是否認的,幾乎全部集中在了,劉禪最終不戰而降的這件事上。

所謂“此間樂不思蜀”。劉禪的這一句話,讓人五味雜陳。有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有人則無可奈何之下,玩了一把黑色幽默。

所謂:此間樂?不!思蜀也!塞入幾個標點符號意思大變!這既是對劉禪的鄙視,同時也是對蜀漢的愛之深恨之切。那麼,爲何蜀漢的滅亡會讓人如此痛心?概括說來,有三點原因。

諸葛瞻死後姜維尚在 劉禪爲什麼就直接投降了

其一,蜀漢能圓人們一個英雄夢。蜀漢的創建者劉備,屬於草根一枚。別看《三國演義》沒事就替劉備吼皇叔。但實則在東漢末年,皇叔堪稱遍地走,極少數者成了諸侯。

比如劉表、劉焉(劉璋)。但絕大多數者都成了如劉備這般的“織履販席之輩”。須知連皇上都成了“橡皮圖章”,皇叔算個啥?所以真實的情況是,劉備成就了“皇叔”,而非皇叔成就劉備。

因此劉備帶着強烈的草根氣息撲面而來,再加上關羽、張飛,這兩位草根猛人的輔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關張身上就透出了這信息——能圓人們一個英雄夢。這便讓絕大多數的吃瓜羣衆,都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傾向。

其二,蜀漢出了一位諸葛亮。有人總喜歡問:是蜀漢成就了諸葛亮,還是諸葛亮成就了蜀漢?其實在筆者看來,最公允的答案就是互相成全。還是劉備說得好,就是“魚水關係”,兩者缺一不可,不可分割。

比如司馬炎統一三國後,就曾公開表示過:我手中咋就沒有諸葛亮這種人物啊?害得我這個累。但最終司馬炎的這句話卻成了笑話——是啊,爲啥沒有呢?因爲你天天坐着羊車,在後宮佳麗從中跑,卻還想要諸葛亮,這不是癡人說夢嗎。

因此“諸葛亮現象”,屬於歷史獨有。不排除後世之人想當諸葛亮,奈何皇上大哥不讓當,卻還喊着爲啥沒有諸葛亮。三國因有諸葛亮的存在,而變得有了“溫度”,至今依舊溫暖着後人。

諸葛瞻死後姜維尚在 劉禪爲什麼就直接投降了 第2張

其三,便是劉禪不戰而降!只因有了缺憾,才達到了完美!道理很簡單,強烈的反差何和反襯,才能造就豐富的話題性,形成持久不衰的熱度。

人們探討蜀漢滅亡,劉禪不戰而降時,總不忘劉備創業的九死一生,諸葛亮散發着強烈的理想光芒,高歌着《出師表》五伐中原(六出祁山)。所以人們纔會痛,纔會恨。其實愛和恨,無非一枚硬幣的兩面,也是互相促成,互相成就,不可分割的。

比如劉禪投降時,無論《三國演義》還是正史都寫得很明白,明明姜維尚在,手握數萬蜀漢精銳雄兵,可劉禪卻選擇了投降!那麼這到底爲何?此問題的鑰匙,掌握在一人手中,他便是劉禪的女婿,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二、諸葛瞻:劉禪的最後希望

筆者曾經說過,劉備敢舉國託孤諸葛亮,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劉備死時,諸葛亮還沒有後代。懂得人,自然明白這意味着啥。不懂者也無所謂。就如筆者從來不信曹操和司馬懿,一出孃胎就要篡權一樣——爲子孫當牛馬,是曹操和司馬懿最終選擇的催化劑。

諸葛亮在四十六歲時,才生出了諸葛瞻。不到八年後,諸葛亮便星落五丈原了。所以,爲何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都那麼有出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卻不行?還用解答嗎?就一個答案:諸葛亮沒時間去好好培養!

但這並不說明,諸葛亮不關注兒子的成長,比如他在給哥哥諸葛瑾的信中,就流露出了對諸葛瞻“過早卓越”的擔憂。也就是說諸葛亮認爲:神童,不利於成長和成才。因此我們可以斷定,諸葛瞻必是非常聰明的。

諸葛瞻死後姜維尚在 劉禪爲什麼就直接投降了 第3張

奈何諸葛瞻還不到八歲,諸葛亮就去世了。此刻的劉禪已經28歲了,從此諸葛瞻就等於成了劉禪“義子”的角色。劉禪雖無雄才大略,卻是一位人情味滿滿的皇上,這點無人能反駁吧。

當諸葛瞻17歲時,劉禪就把女兒嫁給了他。由此,諸葛瞻開始嶄露頭角了。先擔任羽林中郎將,後遷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顯然,劉禪對諸葛瞻異常信任和重用。

公元258年,尚書令陳祗病逝,大將軍姜維隨後返回成都,諸葛瞻、董厥統領尚書檯,朝政則更多掌控在黃皓手中。也就是說,在此刻黃皓代表着劉禪,姜維代表着軍方,諸葛瞻、董厥等則屬於朝中頂樑柱了。這明顯是一個三足鼎立的穩定架構。

隨後劉禪爲了培養諸葛瞻,開始讓他掌控軍權,加封諸葛瞻爲“衛將軍”等。對於諸葛瞻進入軍界,並節制諸軍,顯然有人是不高興的。比如《三國志》載:廖化曾約鎮軍大將軍宗預,一起去拜會諸葛瞻,宗預對此卻毫無興趣,認爲沒必要。

同時此刻的姜維,也在代表軍方發聲,要求除掉黃皓!自然劉禪不答應,採取了包庇策略。那麼諸葛瞻對此啥態度?恐怕就是痛心疾首——認爲這是內鬥!果然,姜維怕黃皓打擊報復,而避難於沓中屯田。這一系列的變化說明了啥?

似乎只有一條:無論劉禪還是諸葛瞻,都對姜維一味北伐心生不滿了。作爲劉禪來言,他必須要找出一人節制住姜維,而諸葛瞻便是人選。

諸葛瞻死後姜維尚在 劉禪爲什麼就直接投降了 第4張

奈何此刻的蜀漢,已經達到了“國無政令,而玩戎黷武,民勞卒弊,競於外利,不脩守備”的地步。也就是說由於內鬥嚴重,出兵打仗跟玩一樣,守備也鬆懈異常。劉禪想依靠諸葛瞻挽回,顯然不現實,同時也沒人給他這個時間。

鍾會和鄧艾撲向蜀漢!鍾會軍隊拖住姜維,鄧艾偷襲陰平得手,直撲成都而來。諸葛瞻成了劉禪的最後希望。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諸葛瞻跟鄧艾的綿竹之戰爆發了。

這一戰劉禪連自己的禁衛軍,都交給了諸葛瞻,奈何諸葛瞻卻戰敗了!

三、諸葛瞻:我有三罪

諸葛瞻臨死前大呼:“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隨後殉國身亡。

長久以來人們普遍認爲,諸葛瞻臨死前這句話表示,他跟姜維不和,甚至是爆發了內鬥。以至於還都非常奇怪,明明這兩位都是蜀漢頂樑柱,一個諸葛亮之子,一個號稱諸葛亮的學生,咋不團結呢?

其實筆者認爲,這無非是表明了蜀漢末期的失衡狀態,不能說諸葛亮跟姜維不和或內鬥。劉禪也好,諸葛瞻也罷,明顯瞭解蜀漢的局面,都想極力改變,奈何力不從心。

諸葛瞻死後姜維尚在 劉禪爲什麼就直接投降了 第5張

但不論怎樣,諸葛瞻雖戰死了,但姜維尚在,爲何劉禪卻選擇投降?聽聽當時蜀漢朝廷上的聲音就明白了,幾乎一片投降聲。那些蜀漢的主戰派在哪兒?全隨着諸葛瞻戰死沙場了。

比如諸葛瞻父子,張飛之孫張遵,黃權之子黃崇,趙雲之子趙廣,李恢侄兒李球……人們總喜歡於把他們當成符號,已襯托蜀漢亡國前的悲壯,卻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

劉禪並非沒有抵抗,而是他孤注一擲把所有的寶,全押在了諸葛瞻身上,以至於連禁衛軍都給了。所以,當諸葛瞻帶領着這些主戰派,幾乎全部殉國後,還如何能在朝廷上,聽到抵抗的聲音?劉禪投降時,幾乎已成孤家寡人了,是被逼着投降的!

諸葛瞻死後姜維尚在 劉禪爲什麼就直接投降了 第6張

雖說姜維還手握蜀漢的精銳雄兵,卻正在跟鍾會軍隊對峙——如今,我們都看過歷史劇本,瞭解鍾會已經有了退兵想法了。但當時誰能瞭解?也就是說,姜維被普遍認爲根本回不來的。

再者言就算劉禪要守,如今主戰派幾乎全隨着諸葛瞻殉國了,誰還聽劉禪指揮?

所以諸葛瞻臨死前大呼:吾有三罪。前兩條是對蜀漢內耗和內鬥的痛恨。而最後這條,“進不守江油”,則是對自己無能,未挽回局面的痛恨,且就算逃回去,也已經無法改變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