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狀元康海簡介:曾以詩文而名列“前七子”之一

明朝狀元康海簡介:曾以詩文而名列“前七子”之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明朝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加強,多民族國家也進一步統一和鞏固。明初廢丞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但同時也爲中後期宦官專政埋下伏筆。明朝時期農民反封建鬥爭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康海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康海(1475--1540)中國明代文學家。字德涵,號對山、沜東漁父,陝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狀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時宦官劉瑾敗,因名列瑾黨而免官。以詩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詩文集《對山集》、雜劇《中山狼》、散曲集《沜東樂府》等。

簡介

康海(1475~1540)字德涵,號對山、沜東漁父,西安府武功縣人(今陝西省武功縣武功鎮滸西莊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十一年(1475)六月二十日,死於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十二月十四日,享年66歲。

康海自幼機敏,童年事邑人馮寅爲蒙師,習小學,“凡灑掃應對之屬”,馮出仕後,又入關中理學名家習毛詩。成化二十二年,其父康鏞從平陽知府任上歸田,嘗爲之講授古今賢聖掌故,期其效法。父退,海嬉戲如忘,父怒欲捶楚,問所授,海從容複述無可責。

明朝狀元康海簡介:曾以詩文而名列“前七子”之一

生平

孝宗弘治七年(1494)入縣學,時提學副使楊一清督學陝西,見海文,盛讚其才,言必中狀元。24歲與三原馬理同舉於鄉,次年赴京會試落榜。弘治十五年(1502),海28歲復參與會試,順利通過殿試對策稱旨。遂登進士第一,大魁天下。康海在殿試對策中,仗義執言,力陳改善吏制,裁汰庸官,重用才智之士,興利除弊,升爲翰林院修撰兼經筵講官,曾參與修憲宗、孝宗兩朝實錄。武宗正德三年(1508)李夢陽入獄,爲救文友,海往見同鄉劉瑾,通宵暢飲,不日夢陽獲釋。八月,海奔母喪,途經順德遇盜。正德五年(1510)八月,劉瑾事發,被臠割3357刀,凌遲處死。海以同鄉受其株連,被削職爲民。夢陽不曾進一言以救。遂以文爲身累,倦於修辭。乃曰:“辭章小技耳,壯夫不爲,吾詠歌舞蹈泉石間矣!”曾有人勸他向朝廷申辯其冤,以圖起復,海斷然拒絕。

從此放形物外,寄情山水,廣蓄優伶,制樂府、諧聲容,自操琵琶創家樂班子,人稱“康家班社”。與戶縣王九思共創“康王腔”,扶植周至張於朋、王蘭卿組建張家班。曾廣集千名藝人,參與秋神極賽活動。自己因譴責李夢陽寫成的雜劇《中山狼》和《王蘭卿服信明忠烈》雜劇,被之管絃,自此俳優。在康家班基礎上組建的張家班,又名華慶班,在歷史上活動長達500年之久。爲重振北曲,爲秦腔藝術的發展,建樹了不朽的功勳。海放歌泉林30餘年,初衷不改。歿時。除詩文集外康,還著有散曲集《沜東樂府》、詩文集《對山集》、雜著《納涼餘興》、《春遊餘錄》等,尤以《武功縣誌》最爲有名。評者認爲康海編纂的《武功縣誌》體例嚴謹,源出《漢書》,“鄉國之史,莫良於此。”後世編纂地方誌,多以康氏此志作爲楷模。因爲文學理念相近,加上同時尊崇復古文風,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王九思等號稱“十才子”,又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王九思、王廷相號稱“七才子”,亦即文學史上的明代“前七子”。

明朝狀元康海簡介:曾以詩文而名列“前七子”之一 第2張

反誣陷害

康海不僅以他創作的詩文以及雜劇而聞名,成爲明朝中期七才子的核心,而且在官場剛正不阿,藐視權貴,頗具秦人風範。康海和李夢陽、何景明等七才子一起,觸權貴,罵奸黨,指責時弊,彈劾劉謹。正德元年(1506),太監劉瑾專擅國政,劉瑾是興平縣人,以其與康海爲同鄉,又風聞康海的才名,企圖拉攏康海作爲同黨,康海一直不肯去見劉瑾。恰巧李夢陽因爲代尚書韓文草擬彈劾劉瑾的奏章,事情暴露後,劉瑾加給李夢陽其他罪名,將其逮捕人獄,準備處死。李夢陽從獄中給康海遞了一張紙條,上寫“對山救我”四字。“對山”爲康海的別號。康海義不容辭,雖然一直不肯登劉瑾之門,但爲了朋友,只得硬着頭皮去拜謁劉瑾。劉瑾聽說康海登門求見,高興萬分,急忙跑出去迎接,下榻時十分匆忙,連鞋也沒有穿正,倒足汲着鞋跑出門迎接,並將康海奉爲上賓。康海在劉瑾面前,多方爲李夢陽辯解,劉瑾一心想拉攏康海,遂看在康海面上,第二天便釋放了李夢陽。過了一年,即正德五年(1510),劉瑾因謀反罪被朝廷處死,朝廷清查劉瑾一案,康海因與劉瑾有過來往,遂被列爲同黨,削職爲民。正在這個時候,已經官復原職的李夢陽,不但不爲曾救自己一命的朋友兩肋插刀,反過頭來倒打一耙,誣陷嫉害。 康海回家之後,“以文爲身累,遂倦於修辭”。他認爲“辭章小技耳,壯夫不爲,吾詠歌舞蹈於泉石間已矣,何以小技爲哉!”他與朋友、同鄉王九思遭遇相似,志趣相投,於是經常在其家鄉沜東及王九思的家鄉鄠縣(今戶縣)一帶,攜帶歌姬舞女暢飲,創作樂曲歌辭,自比爲樂舞諧戲的藝人,以寄託其憂鬱苦悶的心情。

自創

同時渼陂(王九思號)亦第一,兩人失志遭遷謫,絕調康王並盛名,崑崙摩挲無顏色!”一次,康海在揚州焦山彈奏琵琶後,傾倒觀者,後人遂將焦山易名“康山”,以示紀念。康海被革職後,在家閒居了整整30年,遺命以山人巾服成殮。檢其遺資“借金百餘”,而大小鼓卻存有300多副。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