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世如何評級唐高宗?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後世如何評級唐高宗?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治,即唐高宗,小名稚奴,字爲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生母爲長孫皇后,唐朝第三位皇帝,在位共34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628年六月,李治出生於東宮麗正殿。649年,李治即位於長安太極殿;在位期間先後滅西突厥、滅百濟、滅高句麗。同時寵幸武則天,在其末年時,重病纏身,遂使武則天逐漸掌握政權。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天寶年間增諡爲天皇大聖皇帝,後再增諡爲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人物評價

唐太宗李世民:①太子仁孝,公輩所知,善輔導之!②汝能孝愛如此,吾死何恨!

《舊唐書》:“大帝往在籓儲,見稱長者;暨升旒扆,頓異明哉。虛襟似納於觸鱗,下詔無殊於扇暍。既蕩情於帷薄,遂忽怠於基扃。惑麥斛之佞言,中宮被毒;聽趙師之誣說,元舅銜冤。忠良自是脅肩,奸佞於焉得志。卒致盤維盡戮,宗社爲墟。古所謂一國爲一人興,前賢爲後愚廢,信矣哉!” 贊曰:“藉文鴻業,僅保餘位。封岱禮天,其德不類。伏戎於寢,構堂終墜。自蘊禍胎,邦家殄瘁。”

《新唐書》:“武氏之亂,唐之宗室戕殺殆盡,其賢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遺德餘烈在人者未遠,而幾於遂絕,其爲惡豈一褒姒之比邪?以太宗之明,昧於知子,廢立之際,不能自決,卒用昏童。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嗚呼,父子夫婦之間,可謂難哉!可不慎哉?”

蔡東藩:高宗爲色所迷,昏庸已甚,貶勳舊,斥忠良。

後世如何評級唐高宗?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呂思勉:①唐朝對外的威力,以高宗時爲極盛,然其衰機亦肇於是時。高宗的性質是失之於柔懦的。他即位之初,還能遵守太宗的成規,所以永徽之政,史稱其比美貞觀。②只有高句麗……高宗乘其內亂,把百濟和高句麗先後滅掉。突厥西方的疆域,本來是很廣的。其最西的可薩部,已和東羅馬相接了。高宗亦因其內亂,把他戡定。分置兩個都督府。其所轄的羈縻府、州,西至波斯。唐朝對外的聲威,至此可謂達於最高峯了。

《劍橋中國隋唐史》:①可是太宗仍然認爲,他是被迫作了錯誤的選擇,而且懷疑意志軟弱的李治不能有效地治理國家。 [33] ②高宗統治時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變統治階級內部社會力量的對比這一難以作爲定論的企圖,而是對科舉制本身進行一系列大改變。

孟憲實:唐高宗外圓內方、膽大心細,凡他要做的事情,無不達成。沒有高宗 時代的發展、鞏固、鋪墊,貞觀之治就只是短暫的高潮,開元盛世將成爲 無源之水。無論用“君主無爲”的傳統政治思想還是實際達成的事功來衡 量,他都是一個成功的皇帝。

後世如何評級唐高宗?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第2張

軼事典故

李治開始扶着牀學走路的時候,喜歡拿着筆亂劃,身邊的人把紙給他讓他劃在紙上,人們看到李治在紙角上畫出來的竟然是個“敕”字(唐朝政事堂議出的命令和政策後,由皇帝畫個敕字,代表詔令)。李世民叫人把紙燒了,而且命令不許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