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王堯臣是什麼人?他的2一生都有哪些作爲?

歷史上王堯臣是什麼人?他的2一生都有哪些作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爲北宋與南宋。這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是由無數個人組成的歷史,無論是傑出人物還是普通羣衆,都是匯成歷史長河的水滴。

王堯臣是宋仁宗時期的一名文人士大夫,他以進士高科入仕,在北宋前期的政治舞臺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其仕宦生涯前期,王堯臣主要在州縣地方及臺諫任職,其爲政作風經歷了由銳進到沉穩的變化。

慶曆元年正月出任陝西體量安撫使,至同年八月回朝,擔任這一職務大約半年多,這一時期正值宋夏戰爭的緊張階段。

王堯臣在任職期間力保韓範,初次對陝西防務提出系統建議,並指出延州等三次戰役失敗原因,建議以守代攻。

後來事實證明了這些建議是深諳陝西防務現實的真知灼見,這是王堯臣安撫陝西仕宦生涯的第一階段,也是其軍事思想的形成時期。

01

反對責帥,力保韓範

西夏國源於唐末拓跋思恭所建夏州地方割據政權,自宋太祖時李繼捧納土歸降,西夏便一直被視爲北宋附屬。宋仁宗寶元元年十月,西夏國主元昊正式稱帝建國。

北宋政府對此態度強硬,對西夏實行經濟制裁,隨之雙方關係急速降溫。宋政府詔削元昊官爵,募人擒元昊,宋夏從此開始進入戰爭狀態

慶曆元年正月,宋政府遣使體量安撫諸路,王堯臣以翰林學士安撫陝西,正式出任陝西體量安撫使。從此便參與到對西夏戰事之中,這也是王堯臣安撫陝西仕宦生涯的開始。

在當時是對西夏作戰的前線。按照慣例,體量安撫使在臨行前都要向皇帝進言。王堯臣趁機爲關中百姓請命,認爲以往安撫諸路只慰問官吏將校而不慰問百姓,自元昊叛命以來已有三年,關中百姓因戰爭早已疲敝不堪。

歷史上王堯臣是什麼人?他的2一生都有哪些作爲?

因而王堯臣請求朝廷免除關中百姓兩年租賦,以使人人願效死力。宋仁宗同意了這一建議,並派王堯臣專門攜詔敕曉諭當地官吏、軍民。

當時陝西前線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就在王堯臣赴陝西次月,元昊寇渭州,在好水川大敗宋軍,宋將任福等戰死。當時作爲主帥的韓琦被追究戰敗責任,最終被奪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一職,貶知秦州。

范仲淹曾任教於應天府書院,王堯臣在當時就與其結下了深厚情誼。對於王堯臣此次進言的性質,我們也可以理解爲公私兼顧。

02

籌劃防務,所言多切要害

在任陝西體量安撫使期間,王堯臣曾於慶曆元年六月向朝廷上了一篇論述邊防的奏章,對陝西防務提出了系統建議,初步展現出其軍事才華。

王堯臣在論奏中指出:陝西所轄鄜延、環慶、涇原、秦風四路,雖名義上屯兵二十萬,然而多老弱不能勝任,可以充當戰力者只有十餘萬。

三戰三敗之故在於軍事策略不當,不能夠集中使用兵力,“彼常以十戰一,我常以一戰十,其爲勝負甚明。”敵兵來犯時,四路之間不能相互策應馳援,基本是在各自爲戰,而敵兵則可集中攻擊一點,導致“衆寡之勢不侔”,從而使宋軍處於疲於奔命的被動地位。

針對這種情況,王堯臣主張加強諸路協防、集中使用兵力,在王堯臣看來,涇原路尤爲重要,是穩定西北邊防的關鍵所在。

其次,環慶路素稱險惡之地,但交通便捷,番族多有向漢之心;且此地與敵境相接,也應部署足夠的守備兵力。但在以往作戰中,諸州軍之間不能相互馳援,因而常常處於被動。

最後,王堯臣指出了西夏軍的弱點,認爲其“不患不能入,患不能出”,應該在西夏軍撤退時發動進攻。以往宋軍總是冒險遠出進攻敵軍,現在應當在敵軍撤退的險要處設伏。

在作戰中還要注意集中使用兵力,改變“兵寡而勢分”的態勢,這樣才能使宋軍佔據優勢地位。後來王堯臣因爲再度替韓琦、范仲淹求情,反對因小過將其貶斥,由此得罪了當朝宰相,他的很多進言包括這套邊防建議都未被採納。

歷史上王堯臣是什麼人?他的2一生都有哪些作爲? 第2張

到了第二年,西夏軍突入涇原路,與宋軍戰於定川,斬殺宋將葛懷敏,整個邊防形勢頓時緊張。而此處就是王堯臣先前指出應重點守備的地方,朝廷這才認爲王堯臣的邊防建議可行,以前被擱置的策略最後都付諸實行了。

由此可見,王堯臣是很有戰略眼光的,他所提出的重點守備涇原路、集中使用兵力、據險擊歸等建議,都是深諳陝西防務現實的真知灼見,後來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此外王堯臣還一再爲國舉才,先後舉薦狄青、王信、種世衡、劉昭孫等三十餘人,後來都是一時名將。

03

指出三敗之故,建議以守代攻

同年七月,王堯臣再度進言,深入剖析了宋軍在延州、鎮戎軍、渭州山外三次戰役中失敗的原因。王堯臣在奏言中指出了三次戰役中宋夏雙方所處的攻防地位。

宋軍將領不能夠因地制宜,往往做出錯誤決策,“不能守險擊歸,而多倍道趨利”,經常冒險遠出進攻敵軍,結果以疲憊之師應戰,自然難以抵擋西夏騎兵衝擊。

王堯臣的這番進言可以說是洞悉問題癥結所在,沒有敏銳的戰略眼光是辦不到的。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戰爭勝負與統兵將領的才能是有很大關係的。

尤其是在具體作戰環節朝廷不能直接節制的陝西前線,這種現象就更加明顯。王堯臣在這次的建言中,進一步指出戰敗責任在於主帥不能隨機應變,從失利中汲取教訓,這種情況應儘快改變。

如今正值防秋,希望朝廷下令曉諭前線將領精練士卒,在作戰要道上多設哨探;若有敵軍入界,應先根據路程遠近,等建好營寨後,再尋找時機出戰,決不能在準備不足時冒險出擊。

可見這是一種慎重出擊的戰略,基本上可以理解爲以守代攻,最終朝廷採納了王堯臣的建議,並以其言戒諭邊關將吏。

歷史上王堯臣是什麼人?他的2一生都有哪些作爲? 第3張

04

結語

由此可見,王堯臣能夠冷靜分析戰場上的敵我形勢,做到因敵以制宜,他的很多軍事建言都是很有針對性的。這對宋軍扭轉戰爭劣勢提供了一定幫助,其軍事才華也可見一斑。

總之,關中後方穩定,陝西前線才能獲得穩定的後勤補給,可見王堯臣考慮問題的周到。在宋代軍事史領域,有些學者認爲在宋仁宗時期,“崇文抑武”政策已經根深蒂固,由此帶來了社會風尚的變化,使文臣學子和社會精英遂遠離軍伍。

這種觀點深刻揭示出了北宋前期“崇文抑武”政策對社會風氣的影響,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但這也不是絕對的。

王堯臣是很關注邊防形勢的,他提出的很多建議都是深合時宜、很有建設性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