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國曆史上最講仁義的君主是誰?

宋國曆史上最講仁義的君主是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國曆史上真正講仁義的君主是誰?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周朝的宋國曆史,自商紂王兄長微子啓受封於商朝舊都商丘立國,到公元前286年齊、楚、魏三國聯手滅掉宋國,享國八百二十九年,共有三十四位君主。這些君主,若論講仁義,當屬宋襄公最爲著名。

宋襄公,名茲甫,是宋國第二十位君主,宋桓公嫡子,宋成公之父。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2年 ),宋桓公病重,開始安排後事,本應是繼位之人的茲甫懇求宋桓公把太子之位讓賢於庶兄目夷。雖然後來因爲目夷逃到衛國避讓,茲甫的太子之位沒有讓出去,但他還是贏得了講仁義的美名。

宋襄公即位後不久,霸主齊桓公去世,宋襄公於是想要接替齊桓公,成爲天下霸主。

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不聽目夷勸諫,要求楚成王等諸侯到鹿上會盟。楚成王假裝答應,暗地裏卻佈下重兵,在盟會上拘捕了宋襄公。同年冬,諸侯再次在毫相會,楚國才釋放宋襄公回國。

宋襄公被楚成王擺了一道,很不甘心,於公元前638年出兵討伐與楚國結好的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援,於是宋國與楚國在泓水河畔爆發了戰爭。

宋國曆史上最講仁義的君主是誰?

楚軍渡河未完時,目夷勸諫宋襄公說:“彼衆我寡,要趁他們渡河時攻打他們。”宋襄公不聽。

等到楚軍渡完河還未排列成陣勢時,目夷又建議:“可以攻打了。”宋襄公卻說:“等他們排好陣勢再打。”楚軍陣勢排好,宋軍纔出戰。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也受了重傷。

宋國人都怨恨宋襄公,宋襄公卻辯解說:“君子不能乘人之危,不能攻打未列好陣勢的軍隊。”

“君子不困人於厄,不鼓不成列”,這就是講仁義的宋襄公。

目夷聽到宋襄公的辯解,說:“打仗勝了就是功勞,說些空洞的道理又有什麼用呢?真的按襄公說的做,乾脆直接去當奴隸服侍別人得了,何必還打仗呢?”

宋國曆史上最講仁義的君主是誰? 第2張

大文豪蘇軾在《宋襄公論》一文中認爲,宋襄公與漢末的王莽一樣,都“以不仁之資,盜仁者之名爾。”是欺世盜名之徒。

毛主席則更乾脆,直接說宋襄公的所謂仁義,是“蠢豬式”的。他在《論持久戰》中說:“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

可見,宋襄公的講仁義,歷來頗受非議。

實際上,宋國是華夏聖賢文化的源頭,處於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發源地,被譽爲''禮儀之邦''。所以,在宋國曆史上,還是有真正講仁義的君主。比如宋穆公和宋景公。

宋穆公,名和,宋武公之子,宋宣公之弟,宋國第十四任國君,公元前728年至公元前720年在位。

公元前729年,宋宣公病重,把宋國君主之位讓給宋穆公。

宋穆公在位九年(前720),也病重,便對大司馬孔父說:“先君宣公捨棄太子與夷而把君位讓給我。我永生不能忘懷。我死後,一定要立與夷爲國君。”孔父卻說:“大臣們都希望立公子馮(宋穆公的兒子)!”宋穆公說:“不要立馮,我絕不能辜負宣公。”

爲了讓宋宣公的兒子與夷能夠順利繼位,宋穆公甚至不惜讓自己的兒子公子馮出使鄭國,並居住在那裏。同年八月,宋穆公去世,與夷即位,是爲宋殤公。

據《史記》記載,君子聽到這種情況後,說:“宋宣公可算是知人善任了,立自己的弟弟爲國君,既保全了道義,也讓自己的兒子終於享有了國家。”筆者以爲,宋宣公知人善任是一方面,更加主要的一方面是,宋穆公品德高尚,是一位真正講仁義的君主。

宋景公是宋元公的兒子,宋國第二十八任國君。公元前517年,宋元公去世,宋景公即位。

宋景公三十七年(前480),發生火星侵佔心宿星區天象。心宿區是宋國的天區,宋景公因此十分擔憂。

司星子韋於是建議說:“可以把災禍移到相國身上。”宋景公說:“不行,相國象是我的手足。”

子韋又建議:“可以移到百姓身上。”宋景公說:“也不行,國君靠的就是百姓。”

子韋再建議:“可以移到年成上。”宋景公說:“更不行,年成歉收,百姓貧困,我做誰的國君!”

子韋於是說:“天雖高遠,卻能聽到下界細微的聲音,您有這三句國君應該說的話,火星應該移動了。”

在古代歷史中,一旦發生災異天象,帝王君主爲了保住自己的權位,把災異天象轉嫁到相國大臣或黎民百姓身上,讓相國大臣或黎民百姓給背黑鍋的,不勝枚舉。

然而,宋景公既不願把災異天象嫁禍於相國大臣,也不願把災異天象甩鍋給黎民百姓,亦可謂仁義之君!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