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獻公作爲大秦帝國的引路人,一生都有哪些作爲?

秦獻公作爲大秦帝國的引路人,一生都有哪些作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秦國發展迅速,四處擴張,掃平六國,後又南征北討,締造了一個龐大的帝國。跟着小編一起探尋。

在商鞅的幫助下,秦孝公完成了秦國的迅速崛起,爲大秦帝國的基業奠定基礎。然而鮮爲人知的是,秦國變法事業的先驅者並非一代明君秦孝公以及商鞅,早在秦孝公的父親秦獻公時,秦國就在他的組織下進行變法改革了。與兒子不同,秦獻公的即位以及變法並不順利,甚至是四處碰壁。然而秦獻公雄才大略,爲了大秦帝國的未來,近乎一個人撐起了整個秦國的事業,做到了僅憑一人之力扶大廈之將傾,爲後繼者樹立了偉大的榜樣。回國之路各種坎坷、祖國的積貧積弱、變法圖強面對的阻礙,且隨筆者一道,一睹秦獻公是如何披荊斬棘,完成這華麗麗的逆轉吧。

秦獻公作爲大秦帝國的引路人,一生都有哪些作爲?

一、非復強盛,舉步維艱

嬴氏部落在商朝時爲貴族,世代輔佐商朝,先祖蜚廉與惡來因爲愚忠商紂王而導致嬴秦部落受到周王室打壓,起步非常低。但在秦非子、秦莊公、秦襄公等明君的帶領下,秦暴霜露、斬荊棘,逐步成爲一個身居西方的龐然大物。秦穆公時,秦國參與中原爭霸,“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在大批賢臣良將的盡心輔佐下,秦遂“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逐霸西戎”,以至步入春秋強國之列。

然而好景不長,在秦獻公死後,秦國事業逐步下滑,哪怕後繼者秦康公及其子秦共公在位期間繼父祖之餘烈,繼續向晉的霸主地位發起挑戰,與楚靠攏,但秦國的事業卻與鄰居晉國形成強烈的對比:時晉靈公頑劣成性,晉國由卿族把持,秦國打不過;楚莊王大敗晉師於邲,晉國霸業驟衰,秦桓公陰攻晉之肋,被晉國卿族之一魏氏的令狐文子大敗;後秦桓公背棄盟約,轉而攻晉,被晉厲公率四軍八卿攻入秦國,諸侯之師揚威於關中六卿輪番執政,秦國的事業幾近崩潰。若不是因爲“晉公室卑而六卿強,欲內相攻,是以久秦晉不相攻”,六卿輪番執政導致晉國內訌,很有可能秦國就被晉國滅了,但“秦國向東不能出崤函,爭南不能及巴蜀。秦以晉爲城池”,早已不復大國之威,甚至被晉國的壓制下舉步維艱。

二、哀鴻遍野,明君返國

秦獻公作爲大秦帝國的引路人,一生都有哪些作爲? 第2張

“三家分晉”後,秦國的威脅沒有絲毫的減少,反而岌岌可危。魏國在魏文侯的帶領下完成變法強國,以李悝、吳起爲左膀右臂,侵吞秦河西之地,窺視關中。秦簡公、秦惠公不願捱打,屢屢攻魏想要奪回西河,被名將吳起打敗,沒有一次成功,反而是吳起乘勝攻破函谷關,進逼秦都,魏軍勢如破竹,秦國上下竟無人能敵。在陰晉一戰中,秦惠公舉全國之力,率領五十萬軍隊進攻秦國東進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陰晉,但在士氣高昂裝備精良的魏武卒面前被一舉擊潰,戰場上哀鴻遍野,秦國上下深以爲恥,急切尋求一位能夠有所作爲,能打敗“無敵”的魏武卒的明君。

在秦穆公之後,秦國國君大都沒有作爲,甚至不是短命、就是被廢,國家動盪不安,在正值外患之際,內憂成了幾乎壓倒秦國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爲父親早逝,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年僅十歲的公子嬴師隰不得不過上流亡他國,背井離鄉的生活。在魏強秦弱之際,嬴師隰是目睹了秦國被魏國處處捱打的全過程,但他深知僅憑現在的自己是沒辦法挽救秦國於水火的,在流亡魏國的二十九年內,嬴師隰過着寄人籬下的卑微生活,但他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積極學習研究魏國的強國經驗,一邊密切注視秦國國內的局勢,靜等回國奪位的時機。秦後惠公十三年(前387),秦後惠公嬴仁去世,僅兩歲的秦出公嬴昌即位,國政由其母主把持,爲了穩固自己的地位,秦出公嬴昌母親重用外戚和宦官,還因爲賞賜過多而使得秦國的國庫空虛,不得不加重稅率以增加國庫收入,這引起了近乎全秦人的不滿,在上下一片呼聲中,嬴師隰覺得時機已到,決定從魏國返秦。

三、大刀闊斧,逆轉困境

魏武侯想要藉機扶持一個親魏的傀儡國君,提出護送嬴師隰回國奪位,但被嬴師隰婉拒,因爲秦魏已經互爲世仇,若是由魏國送他回去,那秦國將可能永遠沒有翻身之地,因此決定隻身返秦。在經過近一年的籌劃,嬴師隰終於奪回了本在三十年前就該屬於他國君之位,並決定在秦國效仿魏國的變法,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秦獻公元年(前384),秦獻公首先廢除了導致秦國人才大量流失的活人殉葬制度在即位第二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地的櫟陽,一方面是向國人表明他誓奪河西重振秦國國威的決心,另一方面則是爲了擺脫舊貴族奴隸主的限制。此外,秦獻公還爲戶籍相伍,頒佈了“連坐”制度,在秦獻公執政時期,秦國退出諸侯爭鬥,專心發展,國力逐漸增強,國人均渴望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洗刷屈辱,國內的舊奴隸主和新地主階級都渴望得到來自國君的賞賜,秦人對恢復秦穆公嬴任好時的榮耀也越來越強烈。

秦獻公作爲大秦帝國的引路人,一生都有哪些作爲? 第3張

在壓抑了數年,秦獻公同樣等到了第二個時機:韓、魏兩國威脅周天子,於是秦獻公迅速發起戰爭,在洛陽打敗韓、魏兩軍,受到周天子的賞賜。這一戰不僅是這麼久以來秦國第一次打敗魏國,還一舉提升了秦國的國際地位,秦人彷彿看到往昔的榮耀。秦獻公與親人嚐到了變強和戰爭的甜頭後,國內上下掀起狂熱的請戰熱潮,秦國開始參與中原的事務,“與晉戰於石門,斬首六萬,天子賀以襜霢”,這是秦國取得的前所未有的一場大勝利,秦獻公本人也被周天子賜予與秦穆公嬴任好一樣“伯”的稱號,秦獻公二十三年(前362),“與魏晉戰少樑,虜其將公孫痤”,還佔領了龐城。但在秦國國運蒸蒸日上時,秦獻公卻去世了,享年六十二歲。

說秦獻公是秦國昏暗前進道路的引路人一點也沒錯,在國家處於內憂外患之際,是他忍辱負重,在魏國偷師學藝,造福祖國。他是秦國變法圖強的設計師,儘管他的變法並不徹底,國內舊奴隸主勢力和新興地主間矛盾逐步升級,但他及時通過戰爭轉移了國內的矛盾,在他的帶領下,秦國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大勝利,有了東出的資本。最爲重要的是,在他的以身作則和薰陶下,其子秦孝公也是變法的維護者和發展者,也有了這對父子的努力,“獻、孝之後,稍以蠶食六國,百有餘載,至始皇乃能並冠帶之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