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司馬光是什麼樣的人?他與王安石之間的關係如何?

歷史上司馬光是什麼樣的人?他與王安石之間的關係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光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陝州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衆所周知,司馬光是中國北宋名人,一生留下無數美談,其中最爲人廣知的是“司馬光砸缸”和《資治通鑑》。尤其是《資治通鑑》,“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深受歷代文人墨客的喜愛,幾乎屬於古代文人必讀書籍,從宋至今一直受到高度評價,可以說是堪比《史記》的史學著作。

然而史學地位崇高的司馬光,在他爲相期間,要將王安石打下的領土,一寸不要,全部歸還西夏,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北宋建立以來,主要有三個強敵,即北有契丹遼國,西有吐蕃諸部,西北西夏侵擾。其中,遼國威脅最大,但西夏最爲煩人,猶如打不死的小強,甩不掉的狗皮膏藥,每年都要侵擾北宋,實在讓人噁心。

宋仁宗在位時,對西夏主要以防守爲主,但宋神宗雄才大略,繼位之後想改變宋弱局面,最好能夠消滅西夏。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宋神宗繼位之後,開啓了王安石變法,目的就是爲了富國強軍,但鮮爲人知的是,宋神宗國內變法,但在對外也不放鬆,而是開疆拓土了2000裏。

歷史上的改革家,往往都有一個軍事幫手,比如張居正之於戚繼光,王安石的幫手就是王韶。

歷史上司馬光是什麼樣的人?他與王安石之間的關係如何?

1068年,王韶上書《平戎策》,提出“收復河湟,招撫羌族,孤立西夏”的戰略,主要方略是:要想攻取西夏,就應當先收復河、湟二州之地,這樣夏人就有腹背受敵之憂,並隔絕西夏與吐蕃的聯繫。

王韶的目的與宋神宗、王安石等變法派“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張相一致,因此得到朝廷高度重視,王韶得到王安石的鼎力支持,很快就被任命爲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相當於機要祕書)之職,以一文人出掌軍事,擔負起了收復河湟的任務。

唐朝時,吐蕃帝國達到巔峯,唐末時雖然崩潰,但北宋時殘餘勢力還很強大,佔據着河、湟二州。因此,王韶想要實現戰略目標,就不僅要和西夏作戰,還要和吐蕃作戰。

數年之後,王韶率軍擊潰羌人、西夏的軍隊,設置熙州,主導熙河之役,收復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邊二千餘里,對西夏形成包圍之勢。

對於熙河之役的勝利,史書評價是:“北宋王朝在結束了十國割據局面之後,八十年來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軍事勝利。”對於飽受外患的北宋是極大的鼓舞,使北宋對西夏形成了包圍之勢,達到了使西夏“有腹背受敵之憂”的戰略目標,一改宋朝西北戰略形勢。哪怕保持現狀不再進取,一直僵持下去,西夏都很難再對宋朝構成什麼威脅。

王韶的勝利,給王安石變法增加了重要砝碼,但以司馬光爲首的保守黨反應卻令人難以理解。

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趙煦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司馬光成爲宰相。由此,宋朝迎來一次劇變,司馬光提出“以母改子”,全面廢除新法,貶斥改革派,史稱“元祐更化”。

司馬光全面廢除王安石變法條例,注意是全面徹底一絲不留,但王韶打下的領土是王安石爲相時的戰績,也是王安石鼎立支持的結果,這該怎麼辦呢?

令人無語的是,司馬光認爲,王安石的積極軍事政策下,王韶開邊取得的領土,本是“夏國舊日之境”,應該全部歸還,一寸不留。

司馬光的邏輯是:如果不歸還領土,那麼西夏必不罷休,兩國再起刀兵,豈非禍國殃民勞民傷財?如今看來,司馬光這個邏輯太扯淡,因爲王韶取得的領土,只是收復漢唐舊土罷了,何曾是党項人的領土?況且,在那個年代,豈有流血開拓下的領土歸還道理?

歷史上司馬光是什麼樣的人?他與王安石之間的關係如何? 第2張

但就是這麼一個邏輯,卻得到很多保守黨的支持,最典型的是範純仁(范仲淹次子),認爲宋朝打下來的這些土地,猶如“竊人之財”,非常的不要臉、不道德。

不過,北宋朝廷也有有識之士,拿着地圖當庭責問司馬光,唐朝時因爲丟失河湟地區,導致回鶻、吐蕃長驅直入關中和長安,如今一旦“歸還”,那麼要重演舊日悲劇嗎?

無奈之下,司馬光不敢將河湟地區送給西夏,但卻堅持將安疆、葭蘆、浮圖、米脂四地送還。諷刺的是,四地送給西夏之後,西夏並未領情,還是不停侵擾宋朝,相反失去了四地,宋朝防禦形勢更糟糕。

除了讓宋朝西北局勢繼續糜爛、消耗無數軍費之外,司馬光還開啓了宋朝黨爭的潘多拉盒子,嚴酷對待改革派之餘,卻重用了以蔡京爲代表的一大批奸臣,導致日後在新舊黨爭時,淪爲意氣及權位之爭、不再着重於國政運轉,朝堂變得與晚明黨爭一樣激烈,連蘇軾都批判他。明朝陳汝錡認爲北宋亡於司馬光,“靖康之禍,論者謂始於介甫(王安石),吾以爲實始於君實(司馬光)。非君實能禍靖康,而激靖康之禍者君實也”。

可見,司馬光對王安石的恨,已經到了不顧一切的地步了,將一個即將復興的王朝生生推向滅亡,司馬光死後40年,北宋就迎來了靖康之禍。歷史上的司馬光,可以是一個頂尖的文學家、史學家,但成爲政治家卻是宋朝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