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趙光義與孝章宋皇后之間的關係如何?他們之間有何故事?

歷史上趙光義與孝章宋皇后之間的關係如何?他們之間有何故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光義,宋太祖趙匡胤之弟,北宋第二位皇帝,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宋史》中如此評價宋太宗趙光義“: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陳洪進、錢俶相繼納土。未幾,取太原,伐契丹,繼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災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亂。其故何也?帝以慈儉爲寶,服浣濯之衣,毀奇巧之器,卻女樂之獻,悟畋遊之非。絕遠物,抑符瑞,閔農事,考治功。講學以求多聞,不罪狂悖以勸諫士,哀矜惻怛,勤以自勵,日晏忘食。”

歷史上趙光義與孝章宋皇后之間的關係如何?他們之間有何故事?

由此觀之,趙光義的爲政之道確實不俗。然,後世中關於趙光義弒兄篡位的說法卻從未停止,“斧光燭影”更是他身上不可避免的“污點”。

對嫂子孝章宋皇后的“恨意”

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大病在牀,召來了晉王趙光義議事,期間無一人在旁。後來有人遙見,在燭光下趙光義時而離席,還有遜避之狀,甚至聽見了宋太祖引柱斧戳地,大聲喝道:“好爲之”。二十日凌晨,宋太祖駕崩後,晉王趙光義按其遺照繼位,史稱宋太宗。

這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斧光燭影”事件。正是因爲宋太祖的突然駕崩以及趙光義一人在場,使得世人對趙光義的皇位是否正統充滿了懷疑。

此外,趙光義對於孝章宋皇后的態度也令人猜疑。此前,趙光義加封孝章宋皇后爲“開寶皇后”,但在宋皇后死後,趙光義卻沒有按該有的禮儀爲宋皇后治喪。故而這也被認爲是趙光義弒兄奪位的重要表現。

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箇中緣由。

孝章宋皇后的身世顯赫,其父宋偓是宋初的一代名將,祖母是後唐莊宗的女兒義寧公主,母親則是後漢高祖的女兒永寧公主,可謂是與皇家淵源頗深。

如此優越的家世,使得她從一出生便受盡寵愛,成長爲了一代大家閨秀。

開寶元年,即公元968年,年僅17歲的宋氏進宮爲宋太祖趙匡胤的皇后。性情柔順且知書好禮的宋氏與太祖度過了八年鶼鰈情深的夫妻生活。

事實上,直到公元995年宋皇后逝世時,她與趙光義的交集也不多,可趙光義卻明顯沒有做好一位皇弟和繼任皇帝的責任。

在宋皇后去世之後,趙光義不僅禁止了任何一切擡高自己嫂子地位的行爲,就連大臣上書請求他爲其服喪時,趙光義也是十分果斷拒絕。有人在私下議論應當讓宋皇后按照舊禮下葬,但趙光義卻以誹謗之名將大臣罷免。

歷史上趙光義與孝章宋皇后之間的關係如何?他們之間有何故事? 第2張

趙光義還禁止作爲皇后的宋皇后死後與宋太祖合葬,就連她的神位也不得進入太廟。即便當時朝中大臣不少上書,但趙光義卻彷彿聞所未聞,仍然堅持所謂的“一切從簡”。

那麼爲宋太宗究竟爲何對這位皇嫂如此苛刻呢?後世大部分人都猜測趙光義如此做法是與宋太祖去世後的皇位繼承有關。

因此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記載了一事,記載的正是在宋太宗去世後,宋皇后在皇位繼承權一事上的表現。

或是因這四字所導致的

宋太祖剛剛駕崩之時,宋皇后命人去知會宦官王繼隆,讓其立馬帶秦王趙德芳進宮。卻不想王繼隆在接到孝章宋皇后的命令之後,反而是徑直去了開封府晉王府邸。

彼時,宋皇后聽說王繼隆回來了,於是便問道:“德芳來耶?”。這四個字,或許就是趙光義對宋皇后存在恨意的原因。

當時王繼隆回答說:“是晉王到了!”宋皇后見到晉王十分錯愕,而後反應過來連說:‘我們母子的命,都託給你了。’

趙光義當下也一同哭泣着說:“共保富貴,無憂也。”但是在趙光義登基之後,他卻對宋皇后十分苛責。

正是因此,纔會有人猜測是宋太祖死後,宋皇后想要的是秦王趙德芳繼位,所以使得趙光義心生不滿。 此說法確實有一點的依據,而趙光義因宋皇后的這四個字如此在意,是否就說明了趙光義的皇位不是光明正大得來的呢?

繼位或是正統?殺兄難以成立

衆所周知,宋朝杜太后,即趙匡胤、趙光義的生母,與趙匡胤立下了“金匱之盟”,也稱金櫃之盟。

彼時,杜太后病重,在臨終時召來了宰相趙普入宮記錄遺言,其中交代的正是未來的皇位繼承問題。杜太后一直勸說太祖趙匡胤在死後傳位於其弟趙光義。

歷史上趙光義與孝章宋皇后之間的關係如何?他們之間有何故事? 第3張

史書中有載“汝百年之後,當傳位於光義,光義傳於光美,光美傳於德昭(太祖子)”。

後來這份遺書藏在金匱之中,故而名爲"金匱之盟"。

由此可見,趙光義的即位是有杜太后的遺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代表了太祖的意思,這麼一來,趙光義“燭影斧聲”弒君殺兄篡位謀逆的傳言也就缺乏了重要的依據。

也有人認爲趙匡胤的皇位並非是傳承得到的,而是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那麼趙匡胤又爲何要聽太后的建議,立下傳位趙光義的誓言呢?

自然不僅僅是因爲孝,趙匡胤之所以這樣做更爲主要是緣於歷史的教訓——五代亂世。

五代亂世是不誇大的,在短短半個世紀中,前後經歷了20個左右的統治者。政權更替頻繁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於接班人的選擇。繼位者的年紀過於免幼、能力過弱都是造成皇位被奪,朝代更迭的根源。

而趙匡胤雖有次子趙德昭以及四子趙德芳,但趙德昭的能力不足,而趙德芳尚且年幼,都不是繼位的好人選。所以,趙匡胤纔會考慮讓年富力強的趙光義作爲接班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