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探索王維晚年的隱居生活,他留下了哪些詩作?

探索王維晚年的隱居生活,他留下了哪些詩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代詩人、畫家,曾擔任尚書右丞,時人稱之爲“王右丞”,他是盛唐山水詩派的代表人物,開創了水墨山水畫派,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因爲篤信佛教,後世稱之爲“詩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王維晚年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王維步入仕途後,雖然也經歷過貶謫,甚至做過安祿山的俘虜,但總體還是頗爲順遂的,曾擔任過侍御史、尚書右丞等要職,但他清淨淡泊的個性,還有對禪機佛趣的領悟,使得他始終也不能成爲一個政治人物,他的心思,始終還在山水之間。

《舊唐書》記載:“……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於舍下,別漲竹州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

王維晚年隱居的輞川,在長安郊外藍田縣西南,依山傍水,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他買下了宋之問曾經住過的別墅,但和宋之問不同,他是真正的隱士,他在這裏營造草堂,彈琴作詩,參禪唸佛。他把自己的田園詩編在一起,就叫《輞川集》。

探索王維晚年的隱居生活,他留下了哪些詩作?

輞川的每一處山水,都留下了他和朋友裴迪的腳印;輞川的每一片風景,都寄託了王維的詩情。那首著名的《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就是他隱居生活的寫照: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寒山蒼翠,秋水潺潺,詩人在柴門外拄着柺杖,聽着蟬聲,望着落日和炊煙,好一份清靜恬淡。他把朋友和自己比作古代隱士接輿和陶淵明,這種豁達超脫的心境更是不言自明瞭。

探索王維晚年的隱居生活,他留下了哪些詩作? 第2張

遠離塵囂所帶來的平靜安詳,使王維領悟到了大自然濃濃的禪機禪趣,徐徐清風,悠悠浮雲,都化作了筆下的淡淡的禪意。比如這首《酬張少府》: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現實和官場的一切早已讓人失望之極,還是歸隱園林吧,松風解帶,月下彈琴,這是何等的舒心愜意!至於窮通之理,又何必再說。

在大自然中,王維已經忘掉了自己,人變成了大地山川的一部分,自己就是風景。 就像《竹裏館》裏寫的: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探索王維晚年的隱居生活,他留下了哪些詩作? 第3張

再比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人和自然山水親密無間,因此詩中的自然的美和詩人的人格美以及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已經水乳交融,密不可分。這首詩深得中國儒釋道傳統中所共有的豁達開放,《唐宋詩舉要》說它:“隨意揮寫,得大自在。”

王維的晚年,就在這種寧靜淡泊之中度過了。《舊唐書》記載,上元二年(761年),六十一歲的王維安然辭世。在臨終的時候,要來紙筆,給遠在鳳翔的兄弟王縉寫信告別,又給其他一些親友寫了告別信,奉勸他們多多向佛修性,放下筆後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