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何說袁崇煥到最後只有死路?真相是什麼

爲何說袁崇煥到最後只有死路?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稱讚袁崇煥的人,把他捧上天;而貶低袁崇煥的人,認爲他是賣國賊,最終,袁崇煥被殺。所以說,袁崇煥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關於袁崇煥被殺,一直以來都充滿了爭論。然而,站在崇禎的角度來看,從最初的絕對信任,到後來的極度失望,袁崇煥面對的其實已經是必死之局。

重新啓用袁崇煥,崇禎對其信任的無以復加

爲何說袁崇煥到最後只有死路?真相是什麼

早在天啓年間,袁崇煥便曾主政遼東,但在寧錦之戰後,由於閹黨的彈劾,導致袁崇煥沒有得到應有的賞賜,袁崇煥於是憤而辭官,明廷再以王之臣接替袁崇煥。

天啓七年(1627年),明熹宗的駕崩,明思宗朱由檢繼位,隨着魏忠賢和閹黨被剷除,在朝中大臣的建議下,袁崇煥被任命爲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崇禎元年(1628年)七月,袁崇煥返回京城,朱由檢於平臺召見袁崇煥。在此,袁崇煥給崇禎描繪了一個極有誘惑力的未來,“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即“五年平遼”。這個承諾顯然令崇禎極爲興奮,他對袁崇煥說道“復遼,朕不吝封侯賞。卿努力解天下倒懸,卿子孫亦受其福”。也正因爲這個“宏偉藍圖”,崇禎對袁崇煥不僅給予了極大厚望,而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信任達到了極點。

不過,袁崇煥很快便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於是先後向崇禎多次提出較爲苛刻的要求,例如“但五年內,戶部轉軍餉,工部給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須中外事事相應,方克有濟”,“以臣之力,制全遼有餘,調衆口不足。一出國門,便成萬里,忌能妒功,夫豈無人。即不以權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見亂臣謀”,“臣自期五年,專藉此三人,當與臣相終始。屆期不效,臣手戮三人,而身歸死於司敗”,“崇煥請停巡撫,及登萊巡撫孫國楨免,崇煥又請罷不設”。(《明史·袁崇煥傳》)

對於袁崇煥提出的一系列近乎苛刻的條件,爲了能夠達到“五年平遼”的目的,崇禎可以說是毫不猶豫的表示了同意,不僅讓戶部、工部、吏部、兵部權力配合,而且收回了王之臣、滿桂的尚方寶劍,轉而將其賜給了袁崇煥,等於將遼東毫無保留的託付給了袁崇煥。

與此同時,即使明末時期朝廷財政極爲困難,但在對袁崇煥的支持方面,崇禎卻始終不遺餘力,幾乎是要錢給錢、要糧給糧,朝廷大部分收入全都流向了遼東。袁崇煥殺死毛文龍後,爲了穩住其部屬,於是上書請求爲東江兵增餉,“(每年)四十二萬,米十三萬六千”,朱由檢雖然對於兵員減少,糧餉卻增加的事情感到疑惑,但最終還是同意了袁崇煥所請。

爲何說袁崇煥到最後只有死路?真相是什麼 第2張

可以說,爲了達到“五年平遼”的目的,崇禎對袁崇煥的信任無以復加,一方面通過撤巡撫、罷內臣,賜尚方寶劍給予其專斷之權,另一方面則要求朝廷全方位配合,即使在軍隊已經有“私人化”跡象的情況下仍然重來沒有疑心。然而,正是由於這種毫無保留的信任,最終卻給袁崇煥帶來了殺身之禍。

殺毛文龍崇禎雖未懲處,但卻給袁崇煥被殺埋下了伏筆

在袁崇煥被下獄處死的過程中,“謀款斬帥”乃是極爲重要的一條罪狀,而這項罪狀,指的便是袁崇煥矯詔擅殺殺毛文龍之事。

作爲孤懸在外的一支軍隊,毛文龍的東江鎮最初在對後金作戰中的確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由於糧餉的問題,後期作用實際上並不大。事實上,毛文龍的確有虛報兵力、走私禁物的罪狀,不過卻也情有可原,在糧餉不濟的情況下,毛文龍此舉更多是爲了艱難的生存,這一點袁崇煥其實也心知肚明。

毛文龍被殺兩個月前,朝廷有人控訴毛文龍兩犯登萊,貪污鉅額公款,而且此前經萊州道覈准東江鎮只有兵員2.8萬人(毛文龍此前上報20萬),因此朝廷已經開始對東江鎮降低糧餉。這種情況下,袁崇煥上了一道《計復遼南及爲東江請餉疏》,在這道奏疏中,袁崇煥不僅爲毛文龍開脫,表示其已有悔意,並有意戴罪立功(《崇禎長編》)。袁崇煥爲此還將毛文龍請到寧遠進行了一次談心,毛文龍則明確承諾,將會全力協助袁崇煥對皇太極實施“東西合進之局”,袁崇煥對此十分滿意,當即爲東江鎮請餉十萬。

即使在毛文龍被殺前一個月,袁崇煥在《爲商定恢復之書以復臺臣之問仰祈聖斷事》中,還是再度爲毛文龍說情,並明確表示毛文龍尚可一用,而且急需毛文龍發揮作用。

可見,袁崇煥與毛文龍最初的相處還是比較愉快的,兩人的反目源自於毛文龍的態度。《薊遼督師題本》有載“今後旅順東行文龍印信,西行督師印信;又檄定營制;又檄諭恢復鎮江、旅順;毛文龍俱未遵依”,即袁崇煥多次給毛文龍下令,卻均被毛文龍拒絕。

正如崇禎對袁崇煥的信任一樣,袁崇煥對毛文龍也充滿了期望,可惜毛文龍還給他的是失望。袁崇煥對於毛文龍這種背信棄義之舉極爲憤怒,再加上毛文龍的確有諸多不法之事,於是便有了矯詔處死毛文龍之事。

按理來說,袁崇煥雖然有專斷之權,但對於毛文龍這樣同樣持有尚方寶劍的高級武官,本沒有權利私自處置,尤其是矯詔處死。不過,對於這件事情,袁崇煥事後只是給皇帝上了一道奏疏,而崇禎非但沒有怪罪袁崇煥,甚至還對其所作所爲進行了肯定。聖旨原文如下:

毛文龍懸踞海上,糜餉冒功,朝命頻違,節制不受,近復提兵進登,索餉要挾,跋扈叵測,且通夷有跡,犄角無資,掣肘貧礙。卿能周慮猝圖,聲罪正法,事關封疆安危,閫外原不中制,不必引罪。一切處置事宜,遵照勒諭行,仍聽相機行(《明清史料》)

不過,崇禎雖然沒有怪罪其擅殺大臣,但殺毛文龍這件事,卻在袁崇煥被殺過程中佔據了極爲重要的角色。

“己巳之變”爆發,從全面信任到徹底失望

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就在毛文龍被殺僅僅四個月後,皇太極取道蒙古,以蒙古喀喇沁部騎兵爲嚮導,親率八旗大軍,避開袁崇煥防守的關寧錦防線,繞道蒙古地區,突襲明長城薊鎮防區的脆弱隘口龍井關和大安口,破牆入塞,進攻北京,“己巳之變”爆發。

爲何說袁崇煥到最後只有死路?真相是什麼 第3張

十一月,袁崇煥得知清軍入關的消息後,率領祖大壽、何可剛入關守衛,分兵留守經過的薊州、撫寧、永平、遷安、豐潤、玉田各城。此時的朱由檢對袁崇煥還是比較相信的,不僅下令嘉獎了袁崇煥的部下,而且讓袁崇煥統領指揮各地援軍。

十二月初一,後金在進攻京師受挫後,由於補給耗盡,無奈退向良鄉。然而,就在袁崇煥佈置追擊之時,崇禎突然平臺召對,並在帝師文震孟等大臣的反對之下,堅決將袁崇煥下了大獄。

崇禎此舉對明朝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袁崇煥下獄後明軍立即陷入混亂,皇太極抓住機會殺回京師,在永定門全殲明朝四鎮4萬精銳,滿桂等陣亡,皇太極率領八旗肆意搶掠,甚至將張灣的糧倉都焚搶了。眼看京師再無軍隊,崇禎連忙下詔各路兵馬馳援,結果入援的陝晉邊軍因無餉譁變,並加入流寇,直接導致農民軍在崇禎三年迅速壯大。

都知道臨陣換帥乃是大忌,爲何崇禎會不顧一切的將袁崇煥下獄?《崇禎遺錄》作者、此次事件親歷者、明末錦衣衛王世德,給出了較爲合理的答案,那便是“匹夫恩仇+奸人反間”。

1、來自東江鎮的污衊。在明末御史毛九華的《東江遺事》中,明確提到有“東江逃將潛往京師,僞造訛言者,立拿正法,將龔正祥嚴行督師遞解回籍”,也就是說當時有包括龔正祥在內的毛文龍舊部前往京師製造輿情,惡意中傷袁崇煥。

2、來自朝廷內部的黨爭。因袁崇煥上任前曾和內閣首輔錢龍錫討論過毛文龍的去留問題,因此當時錢龍錫的政敵,便拿袁崇煥斬殺毛文龍大做文章。他們的策略也很簡單,那便是錢龍錫指使袁崇煥殺了毛文龍,而袁崇煥又跟後金有殺毛文龍的密約。如此一來,便可以“奸黨誤國”爲由將錢龍錫扳倒,於是他們一方面製造聲勢,誇大毛文龍的抗金作用;另一方面則渲染“謀款斬帥”的罪狀。

3、來自朝中大臣的指責。由於後金破關而入極爲蹊蹺,尤其是趙率教的中伏身亡和劉策軍隊的調遣,因此當時朝中有不少大臣表示,清軍入關就是袁崇煥故意所爲,並紛紛誹謗袁崇煥與後金互相勾結。而結合袁崇煥勤王以來的表現,崇禎對此也有所懷疑,這便是袁崇煥"遣散援兵"的罪狀來源。

可笑的是,根據《燃藜室記述》的記載,“謀款斬帥”這項罪名最初竟然是皇太極所創,只是在意圖通過朝鮮之口傳遞失敗之後,才通過東江鎮舊部將消息散步於京城,進而被樑廷棟、溫體仁等人利用,使其成爲袁崇煥被殺的一大罪狀。

正所謂“三人成虎”,被各種流言蜚語包圍的崇禎沒辦法分辨出其中的真僞,基於錯誤信息從而做出了錯誤的決斷,誤認爲袁崇煥果真“通虜謀叛”。

事實上,崇禎一直都是個疑心病很重,又寡恩薄義的帝王,眼看備受自己信任的袁崇煥竟然會“通虜謀叛”,從絕對信任到全面失望,崇禎根本不顧他人的勸說,以及此舉造成的影響,一怒之下便將袁崇煥打入了大牢。

爲何說袁崇煥到最後只有死路?真相是什麼 第4張

緊接着,下獄之後的袁崇煥慘遭落井下石,先有兵部尚書樑成棟上《請斬袁崇煥疏》,爲袁崇煥扣上了“謀款斬帥”的帽子,後有溫體仁連上五道奏疏請殺袁崇煥,而魏忠賢遺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等人也趁機大造聲勢。

羣情洶洶的朝中大臣,使得本就對袁崇煥極度失望的崇禎幾乎已經失去了正常思考的能力,最終採納了樑廷棟、溫體仁的建議,以“謀款斬帥”爲主要罪名將袁崇煥定罪,於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將袁崇煥凌遲處死,而錢龍錫也在同年十二月被逮捕下獄。

然而,雖說袁崇煥被殺的罪名是“謀款斬帥”,但袁崇煥死後崇禎卻仍然拒絕給毛文龍翻案,可見他對於毛文龍的所作所爲心知肚明,而“謀款斬帥”不過是殺袁崇煥的一個由頭罷了。崇禎處死袁崇煥真正的原因,不過是絕對信任之後的極度失望罷了,正如袁崇煥殺毛文龍一樣,已失君心的袁崇煥根本無法逃脫被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