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隆中對錶明天下有變才能北伐,諸葛亮爲何沒有那麼做?

隆中對錶明天下有變才能北伐,諸葛亮爲何沒有那麼做?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起兵的時候實力太薄弱,爲打好基礎,便廣招人才,不惜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決定蜀國未來戰略的《隆中對》也是誕生於此。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公元228年春,諸葛亮向劉禪上奏《出師表》,表明北伐的重要性,並表示此時就是北伐的最佳時機,在得到劉禪的應允後,諸葛亮派鎮東將軍趙雲和揚武將軍鄧芝率一支軍馬作爲疑兵出斜谷,擺出一副出北攻郿城,就此進軍長安的形勢。當時魏明帝曹叡果然上當,他當即命曹真督關右各路大軍,前去抵禦趙雲。與此同時,諸葛亮則親率主力大軍圍攻祁山。由於魏國此前毫無準備,以至於諸葛亮率軍前來後,隴右五郡中有三郡都投降了諸葛亮,僅有廣魏郡和隴西郡拒不投降,而且隴西郡太守遊楚堅決抵抗。一時間,曹魏整個朝廷大爲震驚。然而諸葛亮卻選擇了馬謖鎮守街亭以斷隴道,然而馬謖不遵循出兵前諸葛亮安排的部署,也不顧副將王平的勸說,他執意將大軍屯兵於一座孤山上,以至於被張郃率將包圍在山上後,導致水源被切斷,蜀軍就此大亂,張郃乘勢攻打蜀軍,蜀軍大敗,街亭失守,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隆中對錶明天下有變才能北伐,諸葛亮爲何沒有那麼做?

有人認爲,諸葛亮當年在《隆中對》時曾有提及,稱將來要等到天下有變時,才能出兵北伐,然而此時曹丕已經建魏國多年,雖然曹丕去世,但曹叡還算是一個明君,按理說,即便諸葛亮要發動北伐,他也應該等到天下有變時出兵,比如曹魏出兵與東吳交戰,或者曹魏內部出現混亂等等。既然北方沒有變動,爲何諸葛亮還要出兵北伐呢?

事實上,諸葛亮北伐的時候,當初《隆中對》中成立的條件已經沒有了,所以裏面的規劃沒辦法實現。自樊城之戰後,荊州已經落入了東吳之手,而在夷陵之戰戰敗後,蜀漢的勢力被完全趕出了荊州,從荊州出發攻打曹魏的可能性已經沒有了。在當前的情況下,蜀漢唯有與東吳結盟才能自保,要想再度收服荊州已經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更何況率領大軍從荊州出發,攻打曹魏的將領應該是關羽、張飛或者馬超才行,但這些將領都已經去世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因此諸葛亮親率大軍出兵北伐,是不得已而爲之的事情。

更何況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相對來說已經是最好的時機了,此時諸葛亮剛剛平定南方,沒有了後顧之憂,劉備時代的大將還有趙雲尚且在世,此時蜀漢的國力在諸葛亮的治理下逐漸恢復,雖然不如劉備時代,但在經過了數年的休養生息後,蜀漢好歹可以出兵北伐了。更何況曹丕去世,曹叡繼位而地位不穩,駐守上庸的孟達受到冷遇,心懷怨恨,曹真與司馬懿之間互相爭鬥,對於蜀漢來說也算是十分有利的條件,正因如此,魏延纔會提出子午谷奇謀這個方案,如果敵軍十分強大,魏延根本不會提出如此冒險的想法。

隆中對錶明天下有變才能北伐,諸葛亮爲何沒有那麼做? 第2張

最爲關鍵的是,當時東吳根本不會爲了配合隆中對而從荊州出兵北伐,畢竟盟友是不可靠的,諸葛亮確實做過兩路大軍出兵北伐的事情,比如當時東吳就派出陸遜與諸葛瑾兩路出兵牽制曹魏大軍,諸葛亮藉此機會出兵北伐,但東吳方面遇到了小小的失利就撤軍了,東吳的戰略思想太過保守,因此東吳即便願意出兵攻打曹魏,以協助諸葛亮出兵北伐,但由於東吳沒有過多的恢復中原的願景,因此東吳並不算是北伐的助力,諸葛亮的北伐自然也就難以成功了。

筆者認爲,對於諸葛亮來說,北伐的意義在於能夠成功地拖延住魏軍國力的發展,減緩兩國之間的經濟差距,因此即便天下沒有變動,諸葛亮也會出兵北伐。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