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隋朝教育家王通,揭祕其生平經歷

隋朝教育家王通,揭祕其生平經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通(584年—617年),隋朝教育家、思想家。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王通從小受家學薰陶,精習《五經》,著名的啓蒙讀物《三字經》把他列爲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王通的六部著作:《續書》、《續詩》、《元經》、《禮經》、《樂論》、《贊易》,在唐代就全部失傳了。只留下他的弟子姚義、薛收編輯的《文中子說》。《中說》系王通和門人的問答筆記;體仿《論語》敷衍成書,由王氏家人定爲王道、天地、事君、周公、問易、禮樂、述史、魏相、立命、關朗10篇行世。

此書提出了“三教合一”的思想,爲後世所重視。在哲學上此書提出以氣、形、識分別作爲天、地、人的特點,含有一定的唯物主義思想因素。流傳版本有《子書百家》本、《明世德堂》本。宋代阮逸作《文中子中說注》,有《四部叢刊》本和《續古逸叢書》本。

隋朝教育家王通,揭祕其生平經歷

著作

傳說王通15歲時便開始從事教學活動,18歲時有“四方之志,遊歷訪學,刻苦讀書“不解衣者六歲,其精志如此。”學問大有長進。隋文帝仁壽三年(603)考中秀才後西遊長安,見隋文帝,奏上《太平十二策》、主張“尊王道,推霸略,稽古驗今,運天下於指掌。”深得文帝讚賞,但下議公卿時卻被冷落排擠縣通化,遂作《東征之歌》,抒發了懷才不遇的心情。

此後,雖被任命爲蜀郡司戶書佐、蜀王侍讀,但不久便因對朝廷失去信心而辭官歸鄉,只將興王道之志付諸於續述《六經》和聚徒講學的文教事業上去。回鄉後,王通首先確定了續述《六經》的計劃,決心以古代隱逸賢才爲榜樣,“退而求諸野”,以著述和教學來爲弘揚儒學作貢獻。就這樣,王通用了九年的時間著成《續六經》(亦稱《王氏六經》),包括《續詩》、《續書》、《禮論》、《樂經》、《易贊》、《元經》等,共8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