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楊榮的一生有多傳奇?

明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楊榮的一生有多傳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與楊士奇、楊溥並稱爲“明初三楊”的明朝政治家、文學家楊榮,他的一生有多傳奇?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楊榮,善於審時度勢、辦事機智果斷,從而獲得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及明英宗,四代君王的重用。

明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楊榮的一生有多傳奇?

下面就來說說楊榮不平凡的人生故事。

一.年少有才,受成祖重用,盡職盡力

楊榮生於明太祖洪武四年十二月九日(1372年1月4日),是福建建寧府建安(今福建建甌)人。他從小愛好學習,17歲時被選入郡庠(科舉時代的府學)讀書。因刻苦認真,得到了當時視學福建的侍郎夏元吉的賞識。

建文元年(1399年),楊榮參與福建鄉試,中解元。建文二年(1400年),楊榮於禮部會試中第三名,殿試中二甲第二名 ,賜進士出身,授翰林編修,開始走入仕途。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即明成祖)取得“靖難之役”勝利進入南京時,楊榮審時度勢,爲朱棣能名正言順登基考慮,大膽地拜在朱棣馬前說:“殿下是先拜謁太祖(朱元璋)陵呢,還是先即位?”朱棣得到他的提醒後,便馬上驅駕先拜謁了太祖陵。

楊榮從此受到朱棣任用。即位後,明成祖把楊榮選入剛剛建立的內閣,賜名榮。在一同當值的七人中,與解縉、胡廣、黃淮、胡儼、金幼孜、楊士奇相比,楊榮的年齡最小,也最機敏。

有天晚上,當時內閣正是楊榮當值,朱棣在右順門(今熙和門)召見他,將寧夏被圍的奏報給他看。楊榮說:“寧夏城很堅固,人民又都習戰,從發出奏報到現在已過了十幾天了,寧夏之圍應該已經解了。”到夜半時,果然有奏報來說圍已解。朱棣高興地稱讚楊榮道:“你怎麼預測得這麼準?”

永樂二年(1404年)春,朱高熾被立爲太子,楊榮升任右春坊右諭德,授奉訓大夫,仍兼前職,每日分值進講經史,與在內閣當值的諸臣同被賜給二品金織衣。他評議各部門事宜,都能符合朱棣的意旨,並常常受到厚賞。

朱棣非常威嚴,與大臣們議事無法決斷時,經常發怒,大臣們都嚇得戰戰兢兢,無所適從。但每當楊榮一到後,朱棣臉色便轉好了,朝政也得以決斷。可見明成祖已經非常倚重楊榮了。

在後來明成祖的五次北征中,楊榮每次都跟隨在軍中,朱棣有關軍務皆讓楊榮參與,無論白天還是晚上,他經常召見楊榮,並且親暱地稱之爲“楊學士”而不直呼其名。充分表現了明成祖對他的信任度之高。

二.善於審時度勢,遇事機智果斷

當明成祖爲了從根本上解決北部邊患的問題,下決心遷都北京時,楊榮善於審時度勢,積極支持他的這一舉動,並且在《題北京八景卷後》指出:“迨我皇上繼承大統,又以薊燕左環蒼海,右擁太行,內跨中原,外控朔漠,宜爲天下都會,乃詔建北京焉。”

正是因爲楊榮看到遷都北京對於解除蒙古部的威脅有不可低估的戰略作用,與戶部尚書夏原吉、吏部尚書蹇義等堅決支持遷都,永樂十九年(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

在後來因北京新宮中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因雷擊起火,又引發了一場反對遷都的政治風波時。楊榮等人仍然極力支持朱棣,使風波很快平息下去。實踐證明,遷都北京,對北部邊防的鞏固起了重要作用。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第五次北征回師途中病逝於榆木川,隨從宦官馬雲等人不知所措,與楊榮、金幼孜密商如何處置。此時楊榮沉着冷靜、指揮若定,認爲離北京尚遠,爲防止軍心渙散,應祕不發喪。

爲妥善處理遺體,兩人命工部官搜取軍中所有錫器,熔化後打造成一隻圓桶,將遺體裝置桶內,再密封桶口。同時命光祿官每天三餐照常進膳。由於軍紀號令更加嚴明,直到入境,竟無人察覺朱棣已駕崩。

明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楊榮的一生有多傳奇? 第2張

楊榮和少監海壽先回京師,向太子朱高熾報告情況,決定處理方法。結果,朱高熾得以順利地即位成明仁宗,國家政局竟未發生絲毫的騷動。這其中與楊榮爲首的大臣們機智果斷行事功不可沒。

三.助力仁宣之治,輔佐少主執政

由於在明成祖朝建立的功勳,楊榮受到後來的明仁宗、宣宗,直至英宗的一致信任與重視。楊榮也一如既往,繼續發揮他那善於審時度勢、做事機智果斷的特長,成功助力“仁宣之治”、輔佐少主完成執政。

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楊榮因功升任太常寺卿,授職嘉議大夫,仍兼兩職學士。一月後,晉升爲太子少傅、資善大夫、謹身殿大學士兼工部尚書,明仁宗還非常信任的賜“繩愆紏繆”金印,鼓勵楊榮直言直諫,並命令其輔修《文皇帝實錄》,預備總裁《仁宗實錄》。

洪熙元年(1425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不久,漢王朱高煦發動叛亂。朱瞻基聞訊後,召楊榮等商討對策。他極力主張趁朱高煦尚未切實準備之際,出其不意,御駕親征,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朱瞻基先是遲疑,後在夏元吉以建文朝李景隆兵敗的先例勸說後,朱瞻基接受了楊榮的建議 ,並親率軍隊迅速包圍樂安,朱高煦被迫投降,叛亂很快被平定。回師後,楊榮因決策之功得到重賞,被賜給五枚銀章,受到優厚的獎賜。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駕崩,太子朱祁鎮即位(即明英宗)。英宗即位時年僅9歲,由太皇太后張氏(誠孝張皇后)聽政,張太后非常信任楊榮、楊士奇、楊溥三人,多諮詢三人裁決朝事,並稱贊他們爲“三楊”。

正統三年(1438年),由楊榮任總裁官的《明宣宗實錄》書成,楊榮被進升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仍兼任尚書、大學士之職,並獲賜玉帶,負責同知經筵(帝王爲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事。

總之,明朝政治家、文學家楊榮,善於審時度勢、辦事機智果斷,從而獲得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及明英宗,四代君王的重用。他博學多才、審時度勢、處事機敏果斷的精神與作風值得人們敬佩,他始終兢兢業業爲國爲民工作的良好品德,更加值得我們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