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古代,宋朝時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

在古代,宋朝時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老年人怎麼生活的?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宋朝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巔峯,陳寅恪曾說過: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朝是文治的時代,更是士大夫們的“天堂”,宋朝的士大夫一直是和後人學習和關注的對象。

衆所周知,古代士大夫年輕時的生活大多是夜以繼日地讀書以考取功名,若有幸考中,青年或中年的生活便是參與政治,等老年致仕之後,他們的事蹟在史書中則鮮有記載。這不禁引人好奇:古代士大夫的老年日常生活、他們的衣食住行都是怎樣的呢?本文將從“六一居士”歐陽修和他同時代的一些宋朝名士談起,來試談宋朝士大夫的老年日常生活。

一、歐陽修的老年生活概述

歐陽修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集名臣、名士於一身。是宋朝的一代文壇領袖,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文學、史學、書法等領域都有很高造詣。

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考中進士,歷經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曾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去世後,被追贈太師,諡號“文忠”,可以說,歐陽修是宋朝士大夫的典型代表。歐陽修晚年自稱“六一居士”。

準確來說,他的晚年生活是從宋神宗登基時(公元1067年)開始的,這一年,歐陽修60歲,在官場上辛苦了近40年後,歐陽修萌生退意。後來又因爲歐陽修對王安石變法持批評態度,遭到王安石的排擠,歐陽修退隱的想法更加迫切,最終,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致仕,遠離京城。

在古代,宋朝時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

《宋史·歐陽修傳》記載:

年六十,即連乞謝事,帝輒優詔弗許。及守青州,又以請止散青苗錢,爲安石所詆,故求歸愈切。熙寧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

退休後的歐陽修並沒有回到江西廬陵老家,也沒有回到他的出生地四川綿州,而是到了安徽,準確來說是在潁州(阜陽)和滁州,他的“六一居士”稱號因此而來。

《六一居士自傳》雲:

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於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

六一居士口中的“六一”,實際上是“5+1”,即

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爲六一乎?(歐陽修《六一居士自傳》)

歐陽修喜歡藏書、集古、撫琴、對弈、飲酒,再加上他自己這個“老翁”,所以稱之爲“六一”。

事實上,歐陽修的這五大愛好,在宋朝士大夫的老年生活中,頗具代表性。這“六一”,也是歐陽修晚年生活狀態的生動寫作。

需要說明的是“六一”只是歐陽修的生活情懷,並不是歐陽修晚年日常生活的全部內容,比如,歐陽修還喜歡品茶、書法、交友等樂趣。接下來,筆者就以歐陽修以及同時代的宋朝名士爲代表,說說宋代士大夫的老年生活。

一、衣食住行

衣食住行最能體現出古人的日常生活,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篇幅,先從這四個方面論述。

(一)衣——穿衣隨意,着“野服”

服飾是人類文明的代表之一,更是人類生活的基本物質保障。在古代,服飾的顏色、布料、配飾都非常有講究。在朝爲官時,當然要按品着裝,一旦致仕在家,脫掉朝服,穿上便服。古代文人又把便服稱爲“野服”,目的時候爲了和“朝服”相對應,如《宋會要編稿》中記載了範鎮退休後的衣着:

(範鎮)在京師專以讀書,賦詩自娛,客無貴賤皆野服見之。

範鎮,和歐陽修同時代的宋朝官員,曾任翰林學士,和歐陽修共同修訂《新唐書》。範鎮退居後,每日只穿“野服”,即使是見客,也同樣如此。

在《歐陽文忠集》中,曾記錄歐陽修和一位劉秀才下棋的詞,有一句詞曰:

解衣對子歡何極,玉井移陰下翠桐。

歐陽修在和他人下棋的時候,能做到“解衣”,可見較爲隨意,也是身穿“野服”。

在古代,宋朝時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 第2張

宋朝的士大夫退休後雖然穿的是便服,但這種便服也是“高級貨”,在古代,平民一般穿麻衣,條件好點的可以穿棉衣,而士大夫階層可以穿絲錦等布料,至於便服的款式,在《鶴林玉露》中有記載雲:

上衣下裳,衣用黃白青皆可,直領,兩帶結之,緣以皁,如道服,長與膝齊……又謂之便服。

可見,以歐陽修爲代表的士大夫在老年之後,衣服皆以便服爲主,而且較爲隨意,和官場上截然不同。

(二)食——豐富而不奢靡

關鍵詞1:豐富。

民以食爲天,老年人的飲食則更爲重要。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在《士大夫食時五觀》中曾指出:

五穀、五蔬養人,魚肉養老。

黃庭堅是蘇軾的門生,而蘇軾又是歐陽修的門生,所以,黃庭堅和歐陽修也算很有淵源。黃庭堅的這句話總結了宋朝士大夫的老年飲食:多吃五穀、蔬菜和魚,這樣最適合養老。也能看出,士大夫的老年飲食,還是較爲豐富的。

關鍵詞2:不奢靡

公元1067年,歐陽修在退休之前,曾極力推薦司馬光擔任翰林學士,司馬光作爲北宋的政治家,他老年生活對飲食也非常注重。司馬光曾倡導:

一杯、一飯、一面、一肉、一菜而已(馬永卿《嫩真子錄》)

可見,身爲大政治家,司馬光的老年飲食並不奢靡。

關鍵詞3:食藥膳

歐陽修晚年也是一位飲食大家,他在寫給兒子歐陽發的信多被收錄於《與大寺丞發》文集中,在信中,歐陽修多次提到自己的飲食簡單,還關心遠方的孫子的飲食情況。從歐陽修的信中來看,他除了吃正常的五穀蔬菜外,還吃一些“青黛丸”、“豆蔻丸”等可以治病的藥膳。

在古代,宋朝時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 第3張

關鍵詞4:喜食粥

宋朝詞人陸游曾作了一首詩《食粥》: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需要說明的是,陸游寫這首詩的時候是南宋慶元四年(公元1198年),當時陸游已經73歲。陸游認爲若想延年益壽,最好的食物就是喝粥。

的確,人到老年,牙口不好,粥對老人來說較爲方便,假如在粥中加入一些食補的藥材,確實能夠延年益壽。《宋史》曾記載,大臣王旦生病,宋真宗不惜親自和藥,給王旦熬一碗薯蕷粥,派人送去。可見,對於宋朝的老年人來說,喝粥非常風靡。

關鍵詞5:飲品

因歐陽修有大作《醉翁亭記》,所以,在大多數人心中,認爲宋朝士大夫退休後的飲品不過是酒而已。實際上,酒雖然必不可少,但不代表沒有其他飲品。舉三個例子,即飲子、熟水、牛乳。

飲子是加入果品的一種飲料,如宋朝的《養老奉親書》中記載:

煎取一升半汁,青粟米三合,上取前汁煮作飲,空心食之,日二服,最除熱毒。

飲子在宋朝的較爲流行,特別是老年人,經常以飲之解渴。

熟水,不僅僅是煮熟的開水,而是泡了其他花草的開水,例如豆蔻熟水、菊花熟水等。

除了飲子、熟水之外,宋朝老人已經開始食用牛乳,例如宋朝的《養老奉親書》中記載:

牛乳最宜老人、性平,補血脈,益心。

在古代,宋朝時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 第4張

可見,當時人們已經意識到,牛乳對老人的身體健康幫助很大。

(三)住——老有所住

古代士大夫一般是家族式居住,幾代人居住在一起,若父母沒去世,一般不輕易分家。宋朝的《夷堅志》曾記載一個叫範之綱的人:

婆婆年來家道長進,兩個兒子留意產業;孫男女五人……居於累世,真不易得,範之綱與子孫同居。

範之綱祖孫三代人居住在一起,這是宋朝士大夫最典型的居住方式。

另外,除了這種祖孫三代一起居住的方式,也有其他形式,例如,父母和某一個兒子居住在一起,把庶子或其他嫡子分出去。不過,這種形式多出現在農民或商賈之家,士大夫家族很少。

歐陽修的居住方式屬於特例,他致仕後帶着老伴居住在滁州,不和兒子們住在一起。原因有二:

第一,兒子們都在外地做官,按照規定,不允許帶父母同去。

第二,歐陽修自己也想放浪形骸,做一個山水之間的隱者。

所以,歐陽修的晚年居住方式屬於特殊情況,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宋朝士大夫晚年的居住,不管是家族羣居,還是歐陽修的獨居,在儒學“孝”文化的基礎上,做到老有所住,老有所依。歐陽修雖然獨居滁州,但作爲曾經的副宰相,身邊的侍從人員衆多,所以他並不孤獨。

(四)行——穩妥爲上

古代人的出行方式本就不多,人到老年時,其出行方式則更加有限。

在古代,宋朝時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 第5張

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曾寫道:

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這裏的“行”,是指走路的意思。沒錯,在古代,大多數老年人的出行方式是走路。若出遠門,則選擇坐轎或坐船,至於騎馬、騎驢,還是不選擇的好。

漁村酒市本無期,小蹇扁舟信所之。

這句詩是陸游在79歲的時候寫下的《出遊》,陸游已過古稀之年,腿腳不便,乘小舟出行,避免顛簸。

綜上所述,筆者通過歐陽修和宋朝其他人物的記載,來探究宋朝士大夫的老年衣食住行,其中,在飲食方面更爲詳盡。可以看出,宋朝的士大夫到了老年,因爲身處社會上層,其物質保障還是較爲充足的。

二、興趣愛好

每個人都有興趣愛好,但是同一個時代的同一羣體,也有一些相同的興趣愛好,宋朝的士大夫老年時也不例外。

(一)藏書

宋朝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及,在那個時代,若想博覽羣書,就不得不收集圖書,古代士大夫階層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都有藏書的習慣,等到年邁時,藏書數量便會更多。

歐陽修晚年曾說自己“藏書一萬卷”,歐陽修的同事梅堯臣也是藏書大家,歐陽修晚年曾向梅堯臣家人借閱梅堯臣遺稿抄錄,這個過程非常不容易,歐陽修稱:

餘既哭而銘之,因索於家,得其遺稿千餘篇,並舊所藏……

可見,宋朝士大夫階層,每家基本上都藏書,老年人藏書,已經是一種興趣,但要想藏的全面,即使向歐陽修這樣的大人物,也有困難。

在古代,宋朝時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 第6張

(二)飲酒

詩酒文學,在古代,酒和文人好似最佳搭檔,唐朝李白斗酒詩百篇,宋朝的士大夫皆爲文人,即使到了老年,也離不開酒。歐陽修雲“常置酒一壺”,其《醉翁亭記》中,甚至把自己比作“醉翁”。到了老年,歐陽修的身體情況不太好,但仍然堅持飲酒。在《會老堂》中,歐陽修寫道:

公能不遠來千里,我病猶堪醉一鍾。

老朋友不遠千里來看他,他即使老年生病,但也要酣飲一場。可見,酒在北宋士大夫的老年生活中,是必不可少之物。

(三)下棋

有宋一代,圍棋堪稱時最流行的遊戲,棋雖爲小道,但卻有大境界。歐陽修喜歡下棋,衆所周知,其“六一”裏面,就有“一盤棋”。

紅薇始開,影照波上,折花弄流,銜媳對弈。(歐陽修《遊大字院記》)

和歐陽修同時代那些名臣,例如韓琦、司馬光、蘇軾等人,都喜歡下棋。而對弈不分老少,士大夫們年邁之後,下棋更是成爲生活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四)撫琴

中國古琴是歷史悠久的樂器,其承載着非常濃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宋詞中關於琴的描寫非常多,歐陽修也寫過:

“琴聲雖可狀,琴意誰可聽。”

宋朝名臣沈遵曾受歐陽修之遙,到琅琊山一遊,歸來後創作一曲《醉翁吟》,歐陽熙欣喜萬分,連作《贈沈遵》《贈沈博士歌》等詩作爲回贈。

宋朝理學盛行,在儒家思想中,有“琴音調而天下治”的說法,所以,宋朝士大夫若不會撫琴,就好像秀才不會寫字一般。和歐陽修同時代的晏殊、以及後來的晏幾道、劉永、蘇軾、黃庭堅等皆愛撫琴。撫琴不須多人,一人即可,在這些人的老年生活中,琴是必不可少的。

在古代,宋朝時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 第7張

(五)其他

宋朝士大夫的老年興趣愛好中,還有品茗、書法、繪畫、郊遊、收藏等興趣等,在這裏就不一一詳述了。

三、體育和保健

老人們除了衣食住行以外,他們的休閒生活也值得關注。士大夫作爲古代社會的精英階層,他們人到老年,其休閒生活自然也十分豐富。下面,筆者從體育鍛煉、休閒娛樂等方面來一一概述。

(一)五禽戲

宋朝很多文人士大夫都是養生保健的先行者,其中,歐陽修、蘇軾、陸游等人都是這方面的優秀代表。例如,陸游81歲時曾作詩:

啄吞自笑如孤鶴,導引何妨效五禽。

五禽戲始於東漢末年,在古代流傳甚廣,在宋朝士大夫圈中,也是日常保健的重要方式。除了五禽戲外,還有八段錦、六字氣訣等日常健身方式。

(二)散步

散步這項運動,可謂古今皆宜,特別對於老年人來說,跑步不是很方便,在茶餘飯後,經常以散步的形式來鍛鍊,促進消化系統工作。例如宋朝《壽親養老新書》第三卷就寫道:

出門庭,行五六十步,稍息之。中食後,還以熱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緩緩行,勿令氣急。

(三)投壺

宋朝時期,體育項目衆多,例如馬球、蹴鞠、登山等,但對於老人來說,這些大運動量的項目已經不適合,但有一項體育活動在士大夫圈中非常盛行,那就是投壺。歐陽修在《歸田錄》中寫道他的前輩楊大年的事情:

與門人賓客飲、博、投壺、奕棋,語笑喧雌。

楊大年,原名楊億,比歐陽修大30多歲,歐陽修年幼時曾十分崇拜楊大年,這首詩記錄了楊大年晚年投壺的生活。

在古代,宋朝時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 第8張

歐陽修謫居夷陵時也喜歡投壺,曾作詩云:

平日相從樂會文,博泉壺馬佔朋分。(《龍興寺小飲呈表臣元珍》)

另外,歐陽修的同事司馬光老年也酷愛投壺:

司馬溫公(司馬光)既居洛,每對客賦詩、談文,或投壺以娛賓。(《澠水燕談錄》)

因爲投壺具有鍛鍊身體和修身養性兩種特質,所以比較適合作爲宋朝士大夫的老年體育活動。

四、社會生活

士大夫階層到了老年,除了參加休閒活動以外,還有許多社會活動,例如參加會社。

會社,即古代的民間社會團體,例如,宋朝有許多蹴鞠社,老年人蔘加的會社則相對文靜,例如詩社、賞菊社等,參加會社,是古代士大夫老年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和普通百姓階層完全不同。就以歐陽修的好朋友文彥博所創辦的耆英會爲例。

文彥博77那年致仕(當時歐陽修已逝),居住於洛陽,因仰慕唐朝白居易所創辦的樂天九老會,於是創辦洛陽耆英會,因爲文彥博曾位居太師,在他的倡議下,洛陽的年老士大夫們紛紛加入,大家一起飲酒、賦詩、郊遊,每次能聚集兩百餘人,是洛陽的一大看點。

另外,司馬光年邁時也曾成立真率會,參加會社是宋朝士大夫老年社會生活的一大特點。

除了參加會社,在重大節日、國家、種族大事中,這些德高望重、已經致仕的士大夫也必須要出席,這也是他們主要的社會活動。

五、家庭生活

在古代,宋朝時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 第9張

除了上述活動之外,老年人的家庭生活不得不提,宋朝士大夫年邁之後,最大的家庭建設活動就是對晚輩的關懷和教育。

古人講究言傳身教,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中尤爲重要。歐陽修對自己的對家中的兒孫更是關懷備至,在他和長子歐陽發的書信中,歐陽修曾問:

爾來汝與諸幼各安樂否?迎孫、婆孫入夏來長進否?

可見,一代文壇巨匠,其家庭角色和常人無異,在家庭中,他也是一位溫暖可親的長者。

歐陽修的好友、宋朝三朝宰相韓琦在老年,也在子孫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安陽集》曾記載韓琦教育子孫的一段話:

“吾雖起於蔭補,當吾祖考之亡,諸父未達之前,家甚窘,吾嘗同歷艱苦。今幸竊榮祿,敢效世家子之所爲哉。”

韓琦自幼父母雙亡,由兄長養大,宋仁宗年間考中榜眼,在自己的努力下終成一代名臣,所以他教育子孫不可沾染奢靡之風。

除了言傳,還有身教,宋朝名臣、歐陽修的同事包拯:

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

包拯做官後,仍然簡樸生活,除了辦公,都是身穿布衣,這給子女們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總之,宋朝的士大夫皆以儒學恪守修身之道,當他們步入老年,勢必會把自身的經驗傳授給下一代,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誨之中,中華文化才得以傳承。當然,除了言傳身教意外,也有一些士大夫給後世制定家訓、家規等。

在古代,宋朝時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 第10張

六、總結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爲古代上流社會的士大夫階層,他們的老年生活更是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效仿。

宋朝士大夫們的老年日常生活中,物質保證是基礎,精神和社會、家庭活動也必不可少,這除了士大夫階層本身的經濟條件不錯意外,還和宋朝的尊老養老制度分不開,也和中國傳統的“孝”文化分不開。

當今社會,老人羣體也是值得我們關注和尊重的羣體,我們在關注老年人的基本物質保障的同時,也要關注他們的健康,拓展他們的興趣愛好,讓他們積極參與家庭建設、參與社會建設。

《孟子·梁惠王上》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羣體是最重要的羣體之一,瞭解老人、關愛老人、孝敬老人是永恆的話題,亦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堅守的社會品德。相信只要人人皆關愛老人,一定能使每一位老人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