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說鄭冠在科考上的成就無人能及?他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爲什麼說鄭冠在科考上的成就無人能及?他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鄭冠,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每年六月的高考是莘莘學子檢驗自己十多年學習成果的日子,勤學苦讀十多年,爲的就是能夠取得好成績,讀上心儀的大學,開展精彩的人生。

每年高考放榜,高考狀元都是人們十分關注的事情,有些學霸會同時獲得總分狀元和單科狀元的情況。這種情況在現代並不罕見,但是在古時候,能同時獲得文科狀元和武科狀元的,那就是千載難逢的一件事,而歷史上同時獲得這兩種榮譽的人只有一位,他就是唐朝時期的鄭冠。

爲什麼說他在科舉考試上的成就無人能及,這就要從科舉制度說起。

科舉這個名詞,大家並不陌生。科舉制度起源於隋朝,在唐朝得到發展,直到清朝最後一次科舉,在這一千多年時間裏,歷史上總共產生了文科狀元654名,武狀元185名。

爲什麼說鄭冠在科考上的成就無人能及?他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古代的讀書人就是通過參加科舉,在科舉試中取得功名,爲國家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光輝門楣。這種考試方式也成爲了朝廷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在選拔人才方面,科舉制度和現在的公務員考試有一些相似。

然而,古時候的科舉卻比現代公務員考試要難得多,因爲科舉並不像現在的考試那樣,只需要考幾天就可以得到成績,能在科舉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都是一方學霸。

因爲科舉考試和現在全國統考不一樣,需要層層考覈才能取得狀元的稱號,考生必須要在殿試中獲得第一名才稱得上狀元。

而參加殿試的條件就是必須在地方鄉試、中央省試這兩場考試中脫穎而出,才能得到參加殿試的機會。歷史上,鄭冠就是絕無僅有的一位雙料狀元。

爲什麼說鄭冠在科考上的成就無人能及?他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第2張

鄭冠生卒年不詳,他到底幾歲開始參加科舉也無從考證。唯一能知道的就是他當年參加殿試的時候,根據考官禮部侍郎王起的出題,以獨特的角度,優美的辭藻,最終擊敗了其他一起考試的進士,成爲當年的文科狀元。

成爲狀元並不容易,唐朝的科舉考試科目並不像我們當下的幾門,而是包括明字、進士、明經等數十科。雖然唐朝的科舉沒有殿試,但是能從這些考試中脫穎而出,摘取狀元桂冠,也十分不容易。

唐朝年間,流傳着“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這也從中瞭解到能夠考取功名的也並非像現在初出茅廬的小萌新了。而據記載,鄭冠考中狀元的歲數才31歲,在當時的考試環境來說,可說他是一位十分出色的人才。考取功名以後,鄭冠入仕當官去了。

爲什麼說鄭冠在科考上的成就無人能及?他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第3張

武則天統治時期,科舉增添了武術,包括射箭、負重、馬術等。舉辦這個武科舉後,因爲人們對武術不及文科重視,所以參加武科舉的人不算多,也沒有大範圍推廣。

然而,在奪得文科狀元5年後,鄭冠又參加了武科舉,擊敗對手再次摘下狀元桂冠,成爲武狀元,官職升爲戶部郎中。

鄭冠作爲歷史上獨一無二的雙科狀元,可以說是官場無憂了,然而在史書上對他的記載少之又少,後人對他的瞭解也僅限於他對書法有一定的造詣,並有一部名中《濟亭記》的作品,但是時至今日,這位雙科狀元的作品已經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