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坐擁強兵良將的李自成爲何只崛起了兩年?

坐擁強兵良將的李自成爲何只崛起了兩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自成坐擁強兵良將,爲何崛起兩年就迅速落敗?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李自成這邊缺的就是根據地建設,他從崛起到失敗只有短短的兩年時間。而這短短兩年的時間裏,第一年李自成在大踏步的前進,推翻了明朝,第二年李自成在大踏步的後退,山海關敗後,大順的力量迅速退出了河北、山東、山西,在隨後的戰鬥中,大順軍在陝西又無法立足,只能又變回流寇。

坐擁強兵良將的李自成爲何只崛起了兩年?

其次,李自成戰略上有嚴重問題,攻下北京後應該馬上轉入政權建設,立足北京打防守反擊,而不是主動去攻山海關。事實上李自成攻破北京僅僅相當於朱元璋破南京,只是新生政權的開始,滿清相當於陳友諒,南明相當於張士誠。李自成必須先重創滿清,甚至於將滿清滅國,纔有能力南下進攻南明。北京守不住,所以他要去拿山海關。結果沒打過滿清,這相當鄱陽湖水戰,朱元璋輸給陳友諒。實際上陳友諒實力確實比朱元璋強大。此外,流寇當多了,李自成就沒有一個大勢力首領該有的覺悟。

敗了後不是跟隨大軍,而是和流寇時代一樣帶着少數人跑路,最後在湖北咸寧九宮山死於幾個農夫之手,這能怪誰呢?他死了不要緊,大順殘餘的那麼多瞬間就因爲羣龍無首而分崩離析,還放棄了原有的合理的政治口號,從李自成死亡開始,晚明的時局就徹底不可收拾了,他要是不死,順軍系的義軍不與南明那幫豬隊友湊到一塊去,大順未必沒有機會。大順的崩潰源於一片石戰敗,之後一潰千里,卻無法依託山西、陝西的山脈關隘止住頹勢,最終連最早經營的根據地荊襄都不保。這一切都源於李自成的戰略誤判,一着不慎,滿盤皆輸。

坐擁強兵良將的李自成爲何只崛起了兩年? 第2張

如果不急着進北京,至少先拿下川陝晉豫,掌握中國的山河形勝,屯田建政,穩打穩紮,不至於一敗就一潰千里。就算急着進北京,如果真意識到了滿清的威脅,就會第一時間攻擊山海關寧遠一線,不至於浪費一月時間,讓滿清完成舉國動員,讓吳三桂反覆橫跳,甚至二者合流。就算一片石戰敗,如果能死守北京,鐵了心跟滿清耗下去,滿清可能都不見得敢打北京。

也不至於人心不安,大量降軍又叛變。可惜戰敗後,李自成就急匆匆西撤,於是人心動搖,清軍尾隨追擊,原明軍大批反叛投降,連帶着山西也不穩,很快就失手了。李自成要是有朱元璋的水平,有點大局觀,在軍事戰略上重視一下滿清,也就沒有滿清啥事了,李自成手裏的野戰軍可不少,大順和滿清以及吳三桂的遼東兵在山海關對決的時候,幾大主力哪去了?大明西北的邊軍可是明軍裏的精銳,全部落到李自成手裏了。

滿清雖然是摘了桃子,但是人家早在明朝滅亡前就意識到明朝滅亡成定局,準備逐鹿中原了。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二者之間的差距會不會出在了教育體制上,朱元璋時代,謀臣如雲,爲政權如何建立鞏固發展提出戰略指導、出謀劃策。明朝開始實行八股文,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導致人才枯竭,所以一到明末,出現的謀臣很少,基本上都是武將,所以導致李自成難以像朱元璋那樣一統天下。

坐擁強兵良將的李自成爲何只崛起了兩年? 第3張

可以說李自成沒有朱元璋那種對天下大勢那種清醒的認識。在擊敗孫傳庭後,就應該明白明朝已經是冢中枯骨,敵人是其他割據勢力,在北方的大敵當然就是已經整合關外的滿清,而且這已經是明朝了,關外的勢力是有入主中原的先例的。還有人說,如果李自成不去北京,那麼滿清就會入關,然後能拿起大量軍隊打李自成。這點先不說滿清能不能拿下山海關,即使能拿下,作爲滅明的出頭鳥,肯定會成爲殘明勢力的首要大敵。

而大順只要經營好湖廣、陝西和山西,作爲全是骨幹的根據地,肯定比那種吸收了大量明朝降人後虛胖的情況要有凝聚力,要知道滿清纔開始時也不過是有東北作爲根據地。而且滿清入關後也是會因爲極速擴張而虛胖,這些前明降軍不會忠於順,同樣也不會忠於清,只要抗過幾板斧,那麼八旗的跑馬圈地等惡政,將迅速激化與新佔區的矛盾。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