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世民逼宮成功後李淵只顧生孩子嗎 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說法是真的嗎

李世民逼宮成功後李淵只顧生孩子嗎 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說法是真的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李世民逼宮,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李世民逼宮成功後李淵只顧生孩子嗎 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說法是真的嗎

武德九年六月(626年7月),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逼宮唐高祖李淵。

一番權衡之下,李淵最終無奈地寫下了一封手敕,就算是默認了李世民殺兄屠弟的政變。

三天後,李淵下詔,冊封李世民爲太子,並同時詔書還說:“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兩個月後,李淵正式退位,李世民登基,是爲唐太宗。

李淵的“退休”生活,基本上可以用“宅男”來形容,每天最大的事情就是吃喝玩樂,大體來說,李淵在當上太上皇之後,小日子過得還算較爲愜意。

但這就十分的無聊,因此,造人生孩子,對於李淵來說,就成了一件極爲重要的事情。

李世民逼宮成功後,李淵確實不斷生孩子不假,但偶爾,他也想“聞窗外事”,只不過,李世民不會給他這樣的機會

李世民逼宮成功後李淵只顧生孩子嗎 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說法是真的嗎 第2張

李淵的“退休”生涯,以兩次搬家而貫穿其中。

退位之初,李淵暫時的居住在太極宮,這本就是他當皇上時的住所,而李世民則在太子所在地的東宮處理政務。

這樣的安置,是因爲李世民不想讓父親離他太遠。

這裏可沒有什麼擔心父親年邁身體不好等因素,而是單純的不希望離得太遠,以防生變纔是正解。

但在李世民將初唐的內憂外患解除,以及權力也得到穩定之後,就將目光投向了在太極宮裏逍遙自在的李淵。

如果李淵有那麼點覺悟,那麼就該明白,是該搬走的時候了,不要等着李世民來轟他走。

但尷尬的地方就在於,李淵沒有這個覺悟,似乎將太極宮當做自己的家,不走了。

而最尷尬的是,李世民即使有心想讓老爹挪挪辦公的地方,但也只能是想想,至於說?還是暫時算了吧。

爲什麼不敢說?怕被吐沫星子淹死,

一旦明目張膽的說了,那首先就會被魏徵等一幫人給噴死,另外,後世的史官們,指不定會怎麼罵他呢。

明目張膽的說是肯定不行的,但換點花樣,還是可以的。

這裏就要說下爲什麼李世民需要李淵搬家,衆所周知,唐朝建立之後,太極殿作爲皇帝的辦公場所,就意味着皇權,意味着正統。

而李世民怎麼發的家,就不必詳述了,他最看重的,也就是正統二字。

李世民逼宮成功後李淵只顧生孩子嗎 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說法是真的嗎 第3張

李淵一天不搬出太極殿,那李世民的皇位,就一天名不正言不順,這就是李世民如坐鍼氈的主要原因。

同時,如果地方官員來京,你說是去東宮參拜李世民?還是去太極殿參拜李淵?畢竟太極殿是皇帝所在。

還有,外國使者來朝貢,一瞅,這倆皇帝,這大唐誰說了算?

爲這個事,李世民他是吃不下飯也睡不好覺啊!

李淵是必須要搬出來的,強行讓他搬家行不通,那就先讓他身邊的人搬家!

這個人,就是李淵極爲寵愛的魏國公裴寂。

裴寂出身於河東裴氏,自小就生的姿容俊偉,在跟了李淵之後,先後策劃晉陽起兵以及協助攻破長安,深得李淵的喜愛。

喜愛到什麼程度呢?在唐朝建立後,裴寂被拜爲尚書右僕射,還兼任宰相,這還不算完,只要李淵臨朝,必定請裴寂同坐,散朝之後,也要把他單獨留在宮中。

爲了表示對裴寂的尊重和喜愛,李淵不僅對他言聽計從,並且對他只稱“裴監”,從不直呼其名。

李世民逼宮成功後李淵只顧生孩子嗎 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說法是真的嗎 第4張

由此,滿朝文武,皆對裴寂尊敬有加,而裴寂所享受的待遇,也是無人能及。

不僅如此,就連在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裴寂帶兵征討宋金剛叛亂,大敗而歸後,李淵也只是象徵性地將他下獄,很快又將他釋放,更加優寵。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麟州刺史告發裴寂意圖謀反,李淵派人查了一圈,也沒找到什麼證據,事後,爲了安撫裴寂受驚的小心臟,李淵安排自己的三位貴妃帶着美酒寶器,去到裴寂的府上,幾個人呆了一夜,次日纔回。

至於幹了什麼?我說只是聊聊天,談談理想,你信不?

總而言之,李淵對於裴寂的寵愛,是異乎尋常的,以至於在後來,李淵乾脆賞給裴寂自行鑄錢的特權,錢任他隨便印。

而在李淵退位之後,李世民對於裴寂這個前朝寵臣,暫時也沒怎麼着他,還將他的食邑增加至一千五百戶,並稱贊裴寂爲“佐命之勳”。

李世民不想整裴寂嗎?非也,而是時候不到,尤其是在公元619年,裴寂整死劉文靜以及征討宋金剛大敗之後,這筆賬,李世民早就給他記上了。

如今,裴寂依舊受李淵寵愛,兩個人每日裏在太極殿喝酒聊天,這就讓李世民越發的對裴寂感到厭煩。

李世民逼宮成功後李淵只顧生孩子嗎 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說法是真的嗎 第5張

先去掉裴寂這個羽翼,這就是李世民提醒李淵的方法。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李世民對裴寂終於下手了。

事情的起因,是一個叫做法雅的僧人,此人常出入皇宮,深受李淵和李世民的喜愛。但後來某次,李世民請法雅估算天象,不知道是業務不熟練還是別的原因,總之結果李世民很不滿意。

至此,法雅就失去了皇恩寵愛,結果,他不僅不知道鑽研業務來提升自己,反而四處詆譭,將一些大逆不道的話到處亂說。

有人將其告發後,李世民下令嚴查,查來查去,就查出來裴寂就曾經聽法雅講過這種詆譭之言。

因此,裴寂莫名其妙地就被捲入此事,被李世民勒令滾回老家,不得呆在長安城。

裴寂當時很蒙圈,怎麼我就回老家了?就因爲這點小事?於是,他向李世民請求留居長安,但結果是,被李世民一通臭罵給拒絕了。

李世民給他的理由很簡單,大致分爲三條:其一,德不配位;其二,擔任宰相時,政務一塌糊塗;其三,李世民是念舊情,纔沒下狠手,你裴寂該知足。

李世民逼宮成功後李淵只顧生孩子嗎 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說法是真的嗎 第6張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裴寂也只得灰溜溜地回到老家,但還沒等他安穩,就又有人告發裴寂,這次,裴寂算是真的栽了。

告發的理由是,一個叫做信行的狂人,對裴寂的家童說“裴公有天命”,裴寂知道後大吃一驚,不敢奏明李世民,卻安排家裏的另一個僕人將知情的家童殺死,但這個僕人卻偷偷的放走了家童。

之後不久,該僕人獲罪,被裴寂追捕,於是,僕人就向朝廷告發此事。

結果就是李世民大怒,指責裴寂結交妖人、殺人滅口,這次老家都不讓他呆了,直接流放靜州。

此時的裴寂,已然是流逝多歲的古稀老人,流放靜州對他來說,基本上就是要他的命,而最重要的,李世民對裴寂所做的一切,都被李淵看在眼裏。

有道是打狗還要看主人,自己二兒子如此折騰裴寂,不就是讓自己看嗎?

是該有點覺悟了,於是,李淵的第一次搬家,就此成行,他主動提出,要搬到李世民給他指定的宮殿宏義宮,並在搬過去不久,改名爲大安宮。

大安宮原是李淵賞給李世民的宮殿,無論是規模還是配置,比着太極殿那肯定是差了不少,李淵很不習慣,但也別無他法。

不管怎麼說,李世民是達到了他想要的目的,象徵着皇權正統的太極殿,他也很快住了進去,爲此,他還高興地大賞天下。

就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可能對於李世民的做法頗有微詞,但在當時的情景之下,也不能說李世民的做法就完全錯誤,兄弟殘殺,父子反目,這根本的原因,還是那個令人入魔,令人發狂的權力,爲了至高無上,什麼都可以不在乎。

最是無情帝王家,皆是如此。

搬到大安宮之後,李淵似乎換了一個人,可能他也知道,自己已經是過氣的皇上,往日的榮耀,已經不屬於自己,而自己二兒子,纔是這個國家說了算的人。

還爭什麼呢?爭也不可能會贏,一不小心還可能搭進去性命,與其這樣,倒不如縱情聲色,來一個樂享晚年。

生孩子,就是李淵居住大安宮後,最大的樂趣和成就。

要知道,當時的李淵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了,還能給李世民創造出不少弟弟妹妹,不得不讚嘆,老李的能力,很強。

李世民逼宮成功後李淵只顧生孩子嗎 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說法是真的嗎 第7張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李淵一生共有兒女41人,其中兒子22人,女兒19人,除了其中五個女兒和六個兒子是在登基前所生,其餘的均爲大唐建立後生的。

而他在大安宮具體生了幾個兒女,沒有具體統計,但大致也有個五到六個,比如最小的兒子李元嬰,就是那個著名的滕王閣主,就是李淵退位後所生。

當然,這些李世民的弟弟妹妹,撫養費自然也是李世民出,總之就是,李淵只負責造人,不負責養育。

除了玩命生孩子,李淵也確實沒別的事情可做,他本性好動,在位時,即便是公務繁忙,也會抽空打獵遊玩,但在大安宮,這個願望,基本上是不會實現的。

直到去世前,李淵也沒有出過大安宮的宮門一步,想必他的日常,也是極爲無聊的,因此,他就找機會搞點樂子。

公元630年,李世民大破突厥,李淵就大擺宴席慶祝,不僅李世民要來,文武羣臣也要來,在宴會上,李淵酒至酣處,還親自彈琵琶高歌。

公元632年,李淵生日,再次大擺宴席,李世民和長孫皇后親自伺候李淵,一副父慈子孝的畫面,讓酒醉的李淵,一時間有些恍惚。

可能是李世民心性轉變,也可能是良心發現,公元634年,李世民決定讓父親李淵再搬一次家,這次,是要爲李淵修建一座“清暑之所”的大明宮。

不管李世民出於什麼目的,總之這座宮殿名義上就是爲李淵修建的,並且李淵得知後,也“頗爲欣慰”。

只不過,大安宮裏的生活,已經耗盡了李淵的精力,這個曾經所向披靡、奪得天下的男人,已經沒有了精氣神,如今只是一個了無生氣的垂垂老人而已。

公元635年5月,李淵駕崩,享年69歲。

李世民逼宮成功後李淵只顧生孩子嗎 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說法是真的嗎 第8張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可以說,大唐由他而起,也由他而興,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而在登基後,卻面臨中年喪子,以及被逼退位的結局,成爲了後世人們口中“最窩囊”的開國之君,而在他退位之後的生活,與其說是縱情聲色、放飛自我,倒不如說是面對現實的一種無奈,和一種不願接受痛苦的逃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