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楓橋夜泊》這首絕唱背後有着怎樣的故事?探索張繼的生平

《楓橋夜泊》這首絕唱背後有着怎樣的故事?探索張繼的生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張繼,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蹟。

說起唐朝詩人張繼,可能很多朋友都對他沒什麼印象,但他所作的《楓橋夜泊》可謂是千古絕唱,令無數人感到敬仰。用現代話來說,張繼就是詩紅人不紅。安史之亂爆發後,張繼路徑寒山寺,眼前江南深秋的夜景深深吸引了他,瞬間涌出爲國憂慮之心,還有思家之情,然後便作出了這首《楓橋夜泊》。讀完這首詩後,想必會很好奇張繼的生平經歷,這首絕唱的背後又有哪些故事呢?

《楓橋夜泊》這首絕唱背後有着怎樣的故事?探索張繼的生平

(1)張繼:史書中的一道殘影

張繼和張若虛差不多是一類人,都是因爲寫了一首好詩才得以留名青史。張若虛還稍微好好一些,畢竟當時就已經有了“吳中四友”的名號,而張繼如果不是《楓橋夜泊》這首詩,估計也只能在劉長卿詩文的註釋中刷一刷存在感。

張繼在史書中只留下一道殘影。這殘影比他的好朋友劉長卿還要模糊許多。他們兩個應該都是唐玄宗天寶年間的進士,很可能是安祿山起兵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755年。寒窗苦讀,一朝得中,本來是喜大普奔的事情,可惜他們的進士還沒有來得及放榜,安祿山就在范陽舉起了馬刀,指向長安,指向李唐王朝。

此時的張繼應該也只有二十五六的樣子(史書中沒有記載他的生卒年,所以只能推測),他本該有個美好的前程,可惜這場戰亂不僅改變了大唐,也改變了衆多詩人的命運,此後唐詩再也沒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氣,只有“百年多病獨登臺”的孤憤。李白杜甫王維王昌齡等大詩人尚且不得不隨波逐流,在戰亂中漂泊,何況他一個寂寂無名的讀書人?!

的確,張繼就是一個來自襄陽的普普通通讀書人。雖然他也寫詩,但唐朝的讀書人哪裏有不寫詩的?他的詩在劉長卿眼裏可能是寶貝,但在當時也的確是非常一般的。毫不客氣的說,他就是一個十八線的小詩人。

儘管這一段的時光,我們不知道張繼做了什麼,但還是能想象到——找一個角落,在兵荒馬亂中,祈禱度日。

他有題爲《洛陽作》的詩,應該是寫於洛陽被政府軍收復之後,他要去徵西府中任職之時,從中我們多少可以窺探這位讀書人的日常生活。

洛陽天子縣,金谷石崇鄉。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牆。

書成休逐客,賦罷遂爲郎。

貧賤非吾事,西遊思自強。

這首詩實在泛泛可陳。結尾的“貧賤非吾事,西遊思自強”多少表明一下心跡,也無非是落魄書生的自我安慰或者阿Q式的自我開解。

但他後來真的升官了,先是檢校郎中,後爲鹽鐵判官,主管洪州財賦,也算是謀到了肥差。只是好景不長,他到洪州不久就與世長辭。

劉長卿,張繼的好朋友,在得知張繼去世後,寫有《哭張員外繼》一詩。這首詩很長,如同他們的友誼一般,雖然沒有元稹與白居易那麼基情滿滿,但也同樣君子之交悠悠長長。

撫孤憐齒稚,嘆逝顧身衰。

泉壤成終古,雲山若在時。

秋風鄰笛發,寒日寢門悲。

世難愁歸路,家貧緩葬期。

如果說《楓橋夜泊》是他才情的墓誌銘,那這首詩就是他人品的墓誌銘。他主管地方財賦大權,可竟然連身後事都無錢料理,還留下孤兒寡母無依無靠,這個讀書人的正值與品格,可見一斑。

他們這些讀書人才是歷史的基石。儘管沒有華麗的浮名,沒有人世的讚譽,可他們默默堅守着讀書人的品格和塵世的道義,他們過的很清貧,但卻用一生寫就了一個大大的“人”字。也許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寫出《楓橋夜泊》那麼美麗的詩,也只有這樣美麗的詩才能配得上這樣的人。

他去世後不久,他的夫人也在當地去世,大概是合葬了吧。劉長卿在《哭張員外繼》中有一句自注,雲“公與夫人相繼沒於洪洲……金輝玉潔”,有知己如此,夫復何求?

《楓橋夜泊》這首絕唱背後有着怎樣的故事?探索張繼的生平 第2張

(2)寒山寺:緣,求之不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寒山寺也是建於南朝梁武帝時期的,這位喜歡佛學的帝王沒有留下多大的歷史功績,好在還有幾座寺院,供人追憶那段“阿彌陀佛”的歲月。

當然剛開始也是不叫寒山寺的,是一個很有些拗口的名字,妙利普明塔院。這個名字,實在太過於佛化了。唐朝貞觀年間,有位僧人來到寺院,這僧人的名字漸漸的也就取代了寺院的名字——僧人叫寒山,寺院也成了寒山寺。

寒山是著名詩僧,並且還是中國少有的用白話文寫詩的大詩人,在國內可能聲名不顯,但在日韓等地,卻享有盛譽。

朝朝花遷落,歲歲人移改。

今日揚塵處,昔時爲大海。

這首題爲《桃花》的詩,純白話,但其中滄海桑田的錯覺與萬事萬物的自然代謝都很值得玩味,並透露幾許禪意。

妙利普明塔院,在姑蘇城外,默默的度過了百年的歲月,等來了妙僧寒山,於是它也有了新的名字。也許這就是佛家中的緣分吧。

但就算如此,在中國的名山古寺中,寒山寺仍然是排不上名號的。少林寺、白馬寺、法門寺……無論是歷史傳承還是文化厚度都不是當時的寒山寺所能比擬的。但寒山寺始終是與佛有緣的,是註定要受上天眷顧的。

百年之後,佛祖又安排了有緣人來到此地。這個有緣人可能是讀着孔子和孟子來的,但他是念“阿彌陀佛”還是“子不語怪力亂神”一點兒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來了——寒山寺,姑蘇城外矗立了兩百年的寒山寺,終於等來他要等的人。

宛若他的鄰家,斷橋邊的白娘子,終於等到了許仙一般。

張繼,這個宦遊的書生,在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乘坐一條小船,晃晃悠悠的來到了姑蘇城外。

一座落魄的寺院,一個漂泊的讀書人,就這麼金風玉露一相逢,就勝卻了人間無數。

緣,求之不得。該來的總會來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鸛雀樓遇見王之渙,黃鶴樓遇見崔顥,滕王閣遇見王勃,岳陽樓遇見范仲淹,大概就是這樣吧。

張繼似乎只留宿了一晚,但這就夠了。其實他只要寫下這首詩就可以了。

這首題爲《楓橋夜泊》的詩如同畫龍點睛一般賦予寒山寺以靈魂和精神,從此寒山寺不用再仰望少林與白馬,那悠揚的鐘聲更是有着穿越時空的魅力,讓世人着迷。

幸運如果是上天註定的,幸福如果需要佛祖加持的,那在對的地方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就是我們莫大的福緣。

只是你珍惜了嗎?緣,求之不得,得之需珍惜。

《楓橋夜泊》這首絕唱背後有着怎樣的故事?探索張繼的生平 第3張

(3)楓橋夜泊:那一夜的風情

我們把時間往前推1300年,把地點推到蘇州。

長江宛若一道分割線,北邊是安祿山起兵之後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南邊儘管沒有了“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但依然還是人間的天堂。

秋日裏,張繼的小舟在長江上搖搖晃晃。

小舟上就他和老艄公。老艄公在船頭,很是熟練的操控着小舟。張繼在船尾。一卷詩書,一疊花生米,一壺花雕,一個人,品嚐。

清風徐來,撩動他的衣袖。

流水悠悠,撥動他的心絃。

曾經的少年如此已經是滿目滄桑鬢角斑白,但卻還不得不爲生計奔波。他想起了他的妻子——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慚愧,沒有讓他跟自己過上好日子。他想起了他的朋友劉長卿。這或許是他仕途中唯一的溫暖。不知道他在隨州怎麼樣了?張繼小飲一杯,愁緒漫無邊際。

夕陽一抹最後的餘暉徹底的墜入了另一個輪迴。月亮悄悄爬上天際,開始新的征程。“客官”老艄公喊道:“一會兒我們就要靠岸歇息了!”張繼點了點頭。其實無所謂的,反正都是漂泊,碼頭還是江中,又有什麼區別。

小船終於在碼頭慢悠悠的停靠下來。老艄公打了個哈切,擺了擺手就去歇息了。張繼呢?他一點兒睡意也沒有。月亮升起又漸漸落下,一點一點的在天空中滑翔。突然從遠處傳來陣陣的烏鴉叫聲,甚是淒涼。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張繼輕嘆道:“曹孟德也是雅人啊!”已是深秋,月色中,霜華漫天飛舞。楓葉蕭蕭,黯然銷魂。岸邊燈火點點,大概是未眠的漁家把。燈光下,江水嶙峋,泛出奇異的光。

張繼站在船頭,把目光由岸邊移向遠方——那裏就是寒山寺嗎?可惜啊,寒山已經坐化了!他心裏還是有些遺憾的。對着黑漆漆的山頭,在風中,留下一聲嘆息。

夜深月褪色,風寒人未眠。岸邊的燈火漸漸的少了,有的也是時隱時現,像是很快要睡着一般。怎麼睡的下啊?

江西洪州?呵呵,又是千里之遙。他無奈——

就在此時,從寒山寺的方向,一陣悠揚的鐘聲響起,劃破夜空,宛若一道閃電,擊中了正陷入無限傷感的張繼。他心頭一震,詩意涌來,於是就趕緊拿出紙筆,一蹴而就。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叫什麼名字呢?張繼在琢磨。

他看見一座小橋,橋上楓葉陣陣,心裏不禁一動,於是就有了《楓橋夜泊》這個名字。

沒有驚天地也沒有泣鬼神,就是那麼一瞬間,張繼精準記錄了周圍的事物和自己的感覺,並且將這一切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讓他的愁緒在寒山寺的鐘聲裏瀰漫千年。

這就是緣分到了吧——不知道是張繼等來了寒山寺,還是寒山寺等來了張繼。總之,那一夜的風情,無人知曉;那一夜的風情,令人回味。

《楓橋夜泊》這首絕唱背後有着怎樣的故事?探索張繼的生平 第4張

(4)餘味:幸運的張繼

《唐詩品彙》中將張繼歸爲“接武”一級,其實就是認爲張繼在唐代詩壇就是個不太入流的詩人。他現在留下來的詩雖然也有四十來首,這個數量比王之渙都要多,但除了《楓橋夜泊》其他的詩真是聊勝於無。

《楓橋夜泊》這首詩比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幸運,它自誕生之日就引起了世人的重視和喜歡,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愈發顯赫,以至於讓人不得不重視它的作者張繼。就這麼張繼幸運的在中國詩歌史上擁有了無可置疑的一席之地。

但我不相信這只是個偶然之作。就像王勃,闖入滕王閣聚會,還成就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

那個夜晚,還有很多人在楓橋邊留宿,但爲什麼偏偏是張繼?我更相信這是一種積澱,就像是修行——只有經歷日日夜夜的苦修,在機會來臨時,纔會開悟。

沒有誰真的可以很偶然的就得到幸福與美滿。只是世人只看到了偶然。那背後的艱辛,背後的堅持,背後的虔誠,只有自己知道。

他還有一首詩,題爲《感懷》,我很喜歡。

調與時人背,心將靜者論。

終年帝城裏,不識五侯門。

世俗的一切都與自己無關,自己只需靜下心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功名利祿榮華富貴,我不需要;達官貴人豪客巨賈,我也不需要。

我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就是張繼一個普普通通的讀書人讀出來的大道理——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然後就是堅持,再堅持,或許下一秒機會就會來臨。

名留青史,爲什麼不呢?是爲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