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自成烹殺了福王朱常洵?歷史上有記載嗎

李自成烹殺了福王朱常洵?歷史上有記載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的第三子,明光宗朱常洛的異母弟弟,他曾經距離皇位僅一步之遙。爲了最後一步,萬曆皇帝與羣臣鬥了十五年,最終低下了高貴的頭顱。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這件事就是著名的“國本之爭”。由於王皇后無子,按繼承法規定,皇長子朱常洛應該是無可爭議的接班人,可萬曆皇帝不喜歡朱常洛,而是偏心朱常洵。其實朱常洵也沒有什麼過人之處,萬曆之所以喜歡他,純粹因爲他的生母鄭貴妃,深得萬曆歡心。

萬曆皇帝曾經與鄭貴妃訂立盟約,要立朱常洵爲太子。只可惜鄭貴妃恃寵而驕,幾乎把後宮得罪了個光。後宮兩位最尊貴的女人,李太后和王皇后都力挺朱常洛。外朝大臣們以東林黨爲首,也盯着鄭貴妃窮追猛打。

“國本之爭”導致四位首輔下課,一百多位官員被牽連罷官。萬曆二十九年,心力憔悴的萬曆皇帝宣佈投降,冊立朱常洛爲太子,朱常洵爲福王。恐怕萬曆怎麼也想不到,這麼吉祥的一個“福”字,居然讓寶貝兒子死得極其悲慘。

李自成烹殺了福王朱常洵?歷史上有記載嗎

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鄭貴妃依然不死心,又炮製了“妖書案”、“梃擊案”,讓國本之爭再起風波。事情敗露後,鄭貴妃依然阻止朱常洵就藩,企圖東山再起。這件事惹怒了李太后,她訓斥鄭貴妃:我的兒子都就藩了,你兒子比我的兒子還特殊嗎?

萬曆四十二年,24歲的朱常洵,才被迫離京回到封地洛陽,國本之爭纔算畫上句號。

因爲國本之爭,萬曆皇帝賭氣三十年不上朝,連新入閣的內閣大臣都不知道皇帝長啥樣。有父親不顧法度的寵愛,有母親拼命式的溺愛,朱常洵過上了埋在錢堆裏的生活。萬曆將億萬計的奇珍異寶,大多賞賜給了他,又賜良田四萬頃。

這還不算,萬曆又以河南土地不夠豐腴爲藉口,從山東、湖廣割地併入福王府。後來朱常洵又覺得當地主太“土氣”,又伸手索要張居正被抄沒的家產,以及沿江各州縣的雜稅、四川鹽井榷茶稅收。

後來他又盯上淮河地區的鹽業,索取大量鹽引,在河南開了若干店鋪,強行用淮鹽替代河東鹽,做起無本萬利的生意。

在萬曆的驕縱下,朱常洵的財富,居然遠遠超過皇宮。到崇禎帝末年,河南地區流民遍地,饑民相食,朱常洵“閉閣飲醇酒”,絕不伸手援救災民。

崇禎十三年,李自成的大軍出關中,鋒指洛陽,農民軍都知道那裏有一個“大肥王”。當時正貶官在家的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求見朱常洵,勸他說:您趕緊散家財,救濟災民並招募人才和士卒,否則大難臨頭!

朱常洵不以爲然:憑什麼讓我掏錢?再說了他們一羣賊寇,哪能攻破固若金湯的洛陽?

第二年正月,李自成兵圍洛陽,朱常洵才覺得大事不妙。他出資千金,臨時拼湊了一支軍隊,交給參政王胤常、總兵官王紹禹,期望他們能守住洛陽。不料,幾天後的一個夜晚,王紹禹反水,他與李自成勾結,開北城門引狼入室。

朱常洵得到消息,從城頭用繩子垂吊出逃,跑到迎恩寺藏匿。第二天,“大肥王”就被人從寺廟中揪出來殺掉。

關於朱常洵的死,還有兩種記載,一個是他的墓誌銘,另一個是彭孫貽的《流寇志》。

墓誌銘記載說,洛陽和福王府被攻破後:“王獨挺身抗節,指賊大罵,慷慨激烈,與城俱亡......剛腸浩氣,雖死猶生。”

意思是朱常洵與李自成大軍進行了殊死搏鬥,最後“壯烈犧牲”,臨死前還過足了嘴癮,一副浩然正氣,寧死不屈的偉丈夫形象。

而《流寇志》中的朱常洵,完全是另一個形象:“闖賊跡福王所在,執之……王見自成,色怖乞生……賊置酒大會,臠王爲俎,雜鹿肉食之,號福祿酒。”

朱常洵被捕後,完全癱軟成一團“肥豬肉”,驚恐地跪倒祈求獲得一條生路。可他的這個願望沒實現,李自成說你不是“福王”嗎,“福”和“祿”在一起才吉祥,牽一頭“鹿”來!

李自成一聲令下,把朱常洵切成碎肉,與鹿肉攪拌在一起,讓衆人分食,還給這道宴席起名“福祿酒”。

《明史》說朱常洵藏匿寺廟,被搜出殺害,《墓誌銘》把朱常洵誇成一朵花,《流寇志》則展現了一個貪生怕死,卻又死得極其悲慘的朱常洵,到底哪一個纔是真的?

首先墓誌銘記載最不可信,這東西跟悼詞一樣,除了猛勁誇大,不大可能出現對死者的批評,真實性很可疑。《明史》的描寫更詳實,也更“平和”,趨於中性,可信度更高。

民間傳得最廣的“福祿酒”說法,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呢?

《流寇志》記載了從崇禎元年,到康熙二年之間,各地民間武裝,對晚明和清政府的抗擊事件。從書名不難看出,彭孫貽對農民軍的態度是蔑視的。

從《流寇志》的內容考證來看,裏面出現不少謬誤之處。不過,其中絕大多數內容,歷史參考價值非常大,談遷的《國榷》和《明史》的編撰,都參考了《流寇志》。

《明史》是由清人編寫,它不會袒護明朝,更不會袒護李自成。既然如此,假如有“福祿酒”事件,《明史》有什麼理由不採納呢?這個故事裏,既有李自成的殘忍,又有朱家子孫的貪婪懦弱,正好可以映襯清朝的“偉大”啊。

李自成烹殺了福王朱常洵?歷史上有記載嗎 第2張

連《明史》都不採用,只能說明這件事的可信度太低。那麼,彭孫貽從哪裏蒐集到的資料呢?還是他道聽途說的結果呢?

道聽途說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爲《流寇志》是彭孫貽的個人著作,不是官修,他蒐集資料的難度非常大,難免存在驗證不周祥的情況。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流寇志》被刪改了。在《流寇志》裏,只說朱常洵被割了一塊肉,被殺後其屍體交給福王府太監安葬,而《平寇志》則成了“烹殺”,被人喝湯吃肉啥也沒剩下。《平寇志》,就是清人根據《流寇志》改編的作品。

因此,原版的《流寇志》,情節應該《明史》比較接近,沒有所謂的“福祿酒”,更不存在駭人聽聞的“福祿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