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包拯二十八歲就高中進士,爲什麼三十八歲纔開始做官?

包拯二十八歲就高中進士,爲什麼三十八歲纔開始做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包拯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包拯這個名字,恐怕沒有幾個人會陌生,斷案如神正直清白,人稱“包青天”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在影視劇中見到的包拯,少年時期便屢破奇案,被朝廷所賞識,但畢竟是虛構出來的,真實歷史上的包拯,年輕的時候有沒有這樣才能出衆?他二十八歲中了進士,卻一直在家待到十年之後纔出去做官,這又是出於什麼緣由呢?

包拯二十八歲就高中進士,爲什麼三十八歲纔開始做官?

包拯,也即包希仁,我們俗稱的包青天,他在二十八歲那年即考中進士,之後卻沒去做官,直到十年之後,三十八歲的包拯纔開始離家外出做官。

其實包公並非像《少年包青天》中描述的那樣,從小時候就開始斷案,他的青少年時期和當時的小夥伴們差不多,也是一直過着一種平凡的生活。

直到他二十八歲的時候才進京趕考,成績很優秀,被錄取在進士甲科前三十名之內。而且,在北宋時期,考試成績十分優秀的考生才能被劃入進士甲科的範疇,比進士甲科低一個層次的是進士乙科,大文豪蘇軾當年中的即是進士乙科。

可見,當年的包公就已經非常優秀了。另外,前三十名以內的進士是可以直接被授予官職的,儘管授官一事實非小事,宋朝對進士的任用也是非常的謹慎。

包拯二十八歲就高中進士,爲什麼三十八歲纔開始做官? 第2張

一般情況是朝廷先讓那些前三十名之內的進士到基層鍛鍊,而且一般只是授予他們正八品官的官級,直接把他們派到地方去做知縣。

二十八歲的包公考上進士之後,首先被派遣到江西的一個大縣——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縣)去做知縣,當時的建昌縣可是一個大縣,派他去做領導也可以看出朝廷對他的器重。

可是二十八歲的包公竟然沒有去做官,相反卻留在了家中,而且這一留就是十年,直到三十八歲的時候纔出去做官。

這不禁讓人心生疑惑,二十年的寒窗苦讀,只爲考取功名、報效國家。今天終於有了成果,朝廷對自己的重視也十分明顯,出入官場的機會伸手可得,報效國家的門路就在眼前。可包公終究沒有去做官。

爲什麼呢?官場黑暗,心生厭倦?不願同流合污,只想做個閒人?恐怕都不是。

包拯二十八歲就高中進士,爲什麼三十八歲纔開始做官? 第3張

《宋史·包拯傳》中記載道:“始舉進士,除大理評事,出知建昌縣。以父母皆老,辭不就”。

正所謂“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母在家,包拯也不願遠離父母外出做官。

於是包公就向上級請求辭去建昌知縣的任命,並希望能夠得到一個離家近一些、級別稍微低一些的職務,朝廷也很體諒他,改派他問和州稅監。

包公再次徵求父母的意見,竟然又遭到了拒絕。《宋史·包拯傳》上記載道:“得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

朝廷體諒包公並授予他和州稅監的官職,可是包公的父母好像是鐵了心地不讓包公外出做官。父母老了,希望孩子能夠陪在身邊,這可能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願了,可是孩子的前途也很重要啊。

包拯二十八歲就高中進士,爲什麼三十八歲纔開始做官? 第4張

可不管怎麼說,自幼便受儒家文化薰陶的包公最終權衡再三,向朝廷辭去了官職,留在家中照顧雙親。

至於外出做官一事,還是在包公父母去世,守孝三年之後,包公新官上任,知天長縣。孔子曾說:“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

就是這樣,孩子在父母的懷抱中度過了漫長的時光,三歲的時候才能離開父母的身體,獨立地行走,而爲父母守孝三年又有什麼不應該的呢?

正所謂:“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