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的趙德芳跟包拯一點關係都沒有,二十三歲去世

歷史上的趙德芳跟包拯一點關係都沒有,二十三歲去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真實的趙德芳,二十三歲去世,和清官包拯沒有半點關係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趙德芳,也叫八王爺,被人尊稱“八賢王”,源自於戲曲演義中。趙德芳被虛構爲手持金鐗,上打昏君,下打饞臣的正氣凜然的形象,是正義化身,是古典文學名著《楊家將傳》、《楊家府演義》、《三俠五義》和《萬花樓》的人物。

“八賢王”這個虛構人物不僅增加了“楊家將”、“包青天”等故事的戲劇性衝突,更是滿足了人們崇敬忠臣、懲處權奸的心理要求。

在古代,皇帝都被稱爲九五之尊,意思是權力最大的人,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見古代人們認爲,天底下所有的東西,都應該是皇帝的,就是你手上的東西,也是皇帝賞賜給你的,但古人也考慮到一個問題,如果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要是他犯錯誤了,豈不是引起大禍,所以古代往往還有一種東西可以制約皇帝的權利,這就是金鐗。

歷史上的趙德芳跟包拯一點關係都沒有,二十三歲去世

當然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金鐗這種東西很難說,不過,根據歷史的民間傳說,在宋朝趙光義時代,倒是有一把金鐗,這把金鐗的擁有者叫趙德芳,這把金鐗也非常神奇,上面刻有九條盤龍,據說可用它“上打昏君,下打佞臣”,尤其是打皇帝時,皇帝被打死了,則金鐗上的龍就會少一條。

那麼趙德芳是如何擁有這一把金鐗的呢?這還得從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說起。

趙匡胤滅了南唐打下大宋江山,他一共生下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二子趙德昭、三子趙德林、四子趙德芳,其中長子和三子均夭折了,只有趙德昭和趙德芳長大成人,按理說皇帝有兒子,他駕崩後就該傳位給兒子的,但趙匡胤死後,卻是皇弟趙光義當了皇帝。

至於趙光義是如何當上皇帝的,是不是奪取了兄長的大權,還是用什麼陰謀手段呢,這已經成爲歷史之謎了,這段故事在歷史上被稱爲“燭光斧影”。因爲趙匡胤死前的當天晚上,只有他的弟弟趙光義在場。

我們先來研究一下這個趙匡胤死時的所謂“燭光斧影”。

按照宮廷禮儀,趙光義是不可以在宮裏睡覺的,他卻居然能在宮裏睡覺。太監、宮女不該離開皇帝,卻居然都離開了。忙亂的人影、奇怪的斧聲,以及趙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一一都告訴人們,這是一場起先策劃的血腥謀殺。

還有說是太監王繼恩假傳聖旨。這王繼恩有何膽量,敢違背大宋皇后的旨意,本該傳旨趙德芳,卻傳來了趙光義?倘若事敗,不是殺身之禍麼?其實這種說法,只不過把篡位的罪過加在一個太監身上而已,同時也掩蓋了殺兄的罪行。

關於“金匱之盟”的真僞問題。

杜太后去世時,趙匡胤只有34歲,正值壯年,他的兒子德昭14歲了。即使趙匡胤幾年後去世,也不會出現後周柴世宗遺下7歲孤兒羣龍無首的局面。杜太后一生賢明,怎能出此下策?況且,“金匱之盟”是趙光義登基5年後才列舉證人、公佈出來的。爲什麼不在趙匡胤死時,堂堂正正公佈出來呢?

歷史上的趙德芳跟包拯一點關係都沒有,二十三歲去世 第2張

還有一些疑點,也使人們對趙光義有非議。

趙光義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換年號。——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號紀年。可是趙光義把只剩下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爲興國元年。這就打破常規的迫不及待,只有一個解釋:搶先爲自已“正名”。是不是他心裏有鬼?

逼殺趙匡胤的長子德昭(當時已30歲),趙匡胤幼子德芳(僅26歲,又一說23歲)也神祕地暴病身亡。趙匡胤的遺孀死後,趙光義不按皇后禮儀發喪。這些都是偶然的?

最最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趙光義的子孫後代卻相信他的老祖宗“殺兄篡位”的說法,把皇位又傳給了趙匡胤的後代。這裏說的是宋高宗趙構傳位的事。

據說趙構沒有兒子,誰來繼承皇位呢?大臣們議論紛紛。有一種強有力的意見是:趙匡胤是開國之君,應該在他的後代中選擇接班人。起初,趙構對這種議論嚴加貶責。忽然有一天,他又改變主意,說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宋太祖趙匡胤帶他到了“萬歲殿”,看到了當日的“燭光劍影”的全部驚景,並說:“你只有把王位傳給我的兒孫,國勢纔有可能有一線轉機。”於是趙構終於找到了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慎,並且把皇位傳給了他。這時離那個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經有187年了。

這恰恰說明了:趙構承認了祖先的罪孽,也給了趙匡胤之死一個基本的答案。

當然這些分析畢竟沒有確鑿證據,誰也搞不清楚趙光義的皇帝之外,是皇兄任命的還是他搶來的!但不管怎麼說,最終,他還是成爲了皇帝。

據說,趙光義成爲皇帝后,對趙德昭和趙德芳兩兄弟似乎有愧,而趙匡胤的正宮娘娘更是不滿,本該是自己兒子趙德昭繼位的,稀裏糊塗的就變成趙光義了,於是趙德昭去找這位叔叔理論,但雙方談不攏,加上趙德昭性情剛烈,他便直接撞死在金鑾殿的柱子上,這下趙光義更加理虧了,不僅奪了哥哥的皇位,還逼死了哥哥的兒子。

歷史上的趙德芳跟包拯一點關係都沒有,二十三歲去世 第3張

趙光義見哥哥的兒子只還剩下趙德芳了,爲了彌補自己的過錯,他對這個侄子還是很好的,他希望告訴對方,就算我當了皇帝,也不是無情無義之人,不會讓你無依無靠的,於是他給趙德芳封了八個王的頭銜,分別是天王、地王、財王、水王、行王、花王、賢王、大王,於是後人把趙德芳說成爲“八賢王”,也就是這樣來的。

趙德芳一人擁有八個王的頭銜,也就是可以領八個王的俸祿,但趙德芳對此並不滿意,因爲八個王始終還是王,完全不能跟皇帝相比,按理說皇位應該是他的,趙光義看到侄子仍不滿意,便給他賜下一條金鐗,這就是前文所說的九龍金鐗,趙光義賦予八賢王特權,可用這把金鐗“上打昏君,下打佞臣”,打死一個皇帝不用頂罪,只需去掉鐗上一條龍就行了。

當然,這本是一個傳說的故事,可後來被民間越傳越神,越傳越走樣,於是八賢王稱爲正氣凜然的化身,他還出現在楊家將、包青天等故事中,其實這些都是戲曲虛構的,歷史上的趙德芳,在23歲時就死掉了,而且楊家將和包青天時代,跟趙德芳所在的時代也對不上。

趙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趙匡胤第四子,宋太宗趙光義之侄,宋真宗趙恆的堂兄,北宋宗室。歷任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尉等。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病逝,時年23歲,追贈中書令、岐王,諡號康惠。後加贈太師,改封楚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