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何蕭撻凜死後,宋遼和平百年?真相是什麼

爲何蕭撻凜死後,宋遼和平百年?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蕭撻凜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說到宋朝,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會是它那命運多舛的歷史。唐亡之後,中華大地上曾經萬國來朝、多民族融合的美好願景早已成爲了泡影,宋、邊疆的少數民族與其他藩國的漢人政權爲了爭奪正統天下打的你死我活,其中的遼宋更是爆發了長達25年的鏖戰。不過歷史上卻有這麼一個人,遼宋戰爭成就了他的崛起,他的死亡則結束了戰爭,他便是遼國名將---蕭撻凜。

白手起家,冉冉升起的一顆將星

蕭撻凜作爲遼國景宗、聖宗兩朝名將,不同於遼國"耶律家族"的將門世家,他的履歷卻更像宋太祖趙匡胤。蕭撻凜雖然在血緣上貴爲蕭太后的堂弟,但實際上全是依靠其自己在基層的摸爬滾打,一步步的從軍部侍衛官到前線的右監門衛大將軍,再以其豐富的軍旅生涯從檢校太師登頂蘭陵郡王的高位。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偉大需要其他庸人的襯托,而一位將才的誕生就必須腳踩另一位傳奇的屍體。公元986年,蕭撻凜以諸軍副部署的身份隨遼軍伐宋,並在此戰中設計困陷宋朝名將楊業獲得大勝,可以說這一戰奠定了之後遼國長期進犯宋朝的基調,也將蕭撻凜個人的威望提升到了頂點。

爲何蕭撻凜死後,宋遼和平百年?真相是什麼

主將身死戰爭止,偶然還是必然?

歷史總是充滿着巧合和驚喜,無數的偶然也暗示着必然。公元1004年,蕭太后的鐵腕政治使得遼國達到了其歷史上最爲強盛的時期。與此同時,遼國也開始了對於宋朝的全面攻伐,最終雙方大軍集結,遼宋兩國間最大規模的會戰一觸即發。然而戲劇性的是,已身爲遼軍主將的蕭撻凜在戰爭開始前的地形視察中竟死於宋軍巨弩的突然射擊。

出師未捷身先死,大戰在即主將折,誰都沒有想到戰爭在開始之前這位擊敗楊業的傳奇遼將就這樣"先行一步"了,也許是因爲蕭撻凜在歷史中退場的方式太過草率,一時間遼軍竟陣腳大亂開始向宋朝求和,宋真宗也在一陣迷糊中和遼國簽下了維持長達百餘年的"澶淵之盟"。

可是問題來了,爲什麼一個人的死亡能夠結束一場牽動如此多人的戰爭呢?一切都是因蕭撻凜而起的嗎?或者說,蕭撻凜此人在整個遼宋戰爭中是否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無論是個人戰績還是在國家力量的對比中,蕭撻凜作爲一名將軍所能帶來的影響還是太小了。

首先我們進行橫向對比,集結在澶州的遼軍中除了蕭撻凜所任的南京統軍使以外,還有着將官世家"耶律家族"的各位耶律將軍,而身爲遼國權力頂點的蕭太后在蕭撻凜陣亡之前也有着明確的伐宋目標。可以說也許主將戰前意外身亡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了遼軍的士氣,但是卻很難徹底打亂一整個大戰的進程,就像一個正處於上升期的公司,一位銷售總經理的離職對於整體公司走向的影響還是太小。

那麼,我們再進行縱向對比,在歷史上由於統帥陣亡而改變戰爭走向的事件也發生過許多次,由北宋往前看,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六祁山伐魏但最終病死於五丈原,由此蜀漢政權徹底失去了逐鹿中原的可能。由北宋往後看,宋末元初之時,蒙古首領蒙哥大汗率軍滅宋在釣魚城受阻,爲了鼓舞士氣蒙哥大汗臨陣督戰卻意外死於宋軍的守城投石,由於權力真空和內鬥所向披靡的蒙古大軍最終敗退。

爲何蕭撻凜死後,宋遼和平百年?真相是什麼 第2張

上述二者皆是統帥身亡改變了整體戰爭走向的典型例子,但是它們和澶淵之戰中蕭撻凜的死之間也有着諸多不同。首先是其統帥的地位不同,諸葛亮之於蜀漢、蒙哥大汗之於蒙古的重要性都要遠遠大於蕭撻凜這位南京統軍使在遼軍中的地位。可以說諸葛亮是蜀國中的第一權臣,名義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際上"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蒙哥大汗就更不用說了,他是蒙古政權的最高領導人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大哥,這兩者如果放到遼國都應該對等於蕭太后的政治地位。

其次,即便都是主帥身死,上述二者的歷史走向卻和蕭撻凜之死所導致的和平結局截然不同。諸葛亮死於五丈原後,雖有魏延叛變這種小插曲,但姜維和整體蜀漢政權依然支持北伐。

蒙哥大汗被擊斃後,由於權力真空的內鬥使得蒙古短暫撤軍,但在忽必烈得勢之後,蒙古大軍依舊開始了伐宋的進程。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蕭撻凜無論是地位上還是影響力上都遠遠低於上述二者,但是他死後戰爭卻突然結束了呢?筆者認爲,一場不合理的戰爭會因爲政治強人的崛起而開始,但是一場必要的戰爭卻不會因爲政治強人的隕落而結束。

政治強人,強人政治,人在政興,人亡政息

唯物史觀認爲,歷史是由人民羣衆決定的,英雄也許會加速歷史的發展速度,但歸根結底還是取決於人民羣衆諸多選擇的總體方向。回到蕭撻凜之死來看,對於遼國來說一位"英雄"的死去能否改變國家意志的決定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遼國政權上下都已經認爲伐宋是一場急需的、必要的且能夠獲得巨大利益的戰爭,那麼即便是蕭太后這種最高領導人的死都無法改變遼國伐宋的歷史進程。

所以說,在筆者看來,所謂蕭撻凜的死帶來了遼宋百年和平本就是僞命題。蕭撻凜之死只是意外,遼國退兵的這一切要歸咎於遼國內部的政治強人!而這個所謂的政治強人就是蕭太后和她的政治附庸。

如上文提到的,公元1004年的遼國在蕭太后的鐵腕政治中達到了其歷史上最爲強盛的時期。一般來說長達25年的遼宋戰爭到了這個時候雙方早已人困馬乏,不過一反常態的是,到了戰爭末尾時遼國的國力卻越發強大了。

爲何蕭撻凜死後,宋遼和平百年?真相是什麼 第3張

其實,這暗示着遼國已經轉型爲了以戰養戰的畸形社會結構。不同於宋朝漢人的農業型社會,契丹人本身就是以放牧爲主的民族,放牧無法長期做到自給自足,所以戰爭紅利使得他們本來就不夠安穩的社會形勢愈發陷入戰爭。而在這種情況下,唯一能夠控制遼國的也就只有蕭太后這種政治強人了。

不過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政治強人的關鍵在於強人,而不在於政治,維持強人地位與權威的唯一道路就是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這也是爲何蕭太后會發動與宋的大決戰,作爲一個女性強權者,她需要的僅僅是得到勝利,哪怕遼宋雙方整體趨勢上不應該戰爭也得去創造戰爭勝利的條件。

遼宋之間無休止的戰爭,不應該發生的戰爭

可是問題來了,爲什麼一個人的死亡能夠結束一場牽動如此多人的戰爭呢?一切都是因蕭撻凜而起的嗎?或者說,蕭撻凜此人在整個遼宋戰爭中是否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無論是個人戰績還是在國家力量的對比中,蕭撻凜作爲一名將軍所能帶來的影響還是太小了。

其次,即便都是主帥身死,上述二者的歷史走向卻和蕭撻凜之死所導致的和平結局截然不同。諸葛亮死於五丈原後,雖有魏延叛變這種小插曲,但姜維和整體蜀漢政權依然支持北伐。

蒙哥大汗被擊斃後,由於權力真空的內鬥使得蒙古短暫撤軍,但在忽必烈得勢之後,蒙古大軍依舊開始了伐宋的進程。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蕭撻凜無論是地位上還是影響力上都遠遠低於上述二者,但是他死後戰爭卻突然結束了呢?筆者認爲,一場不合理的戰爭會因爲政治強人的崛起而開始,但是一場必要的戰爭卻不會因爲政治強人的隕落而結束。

爲何蕭撻凜死後,宋遼和平百年?真相是什麼 第4張

其實,這暗示着遼國已經轉型爲了以戰養戰的畸形社會結構。不同於宋朝漢人的農業型社會,契丹人本身就是以放牧爲主的民族,放牧無法長期做到自給自足,所以戰爭紅利使得他們本來就不夠安穩的社會形勢愈發陷入戰爭。而在這種情況下,唯一能夠控制遼國的也就只有蕭太后這種政治強人了。

不過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政治強人的關鍵在於強人,而不在於政治,維持強人地位與權威的唯一道路就是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這也是爲何蕭太后會發動與宋的大決戰,作爲一個女性強權者,她需要的僅僅是得到勝利,哪怕遼宋雙方整體趨勢上不應該戰爭也得去創造戰爭勝利的條件。

遼宋之間無休止的戰爭,不應該發生的戰爭

前面已經提到過蕭撻凜在前線作戰4年就累遷至南京統軍使,這對於真正的平民布衣來說根本不可能,唯一的解釋就是蕭撻凜也算是蕭太后所提拔的親信之一,也是這個政治女強人身後的支柱之一。有了附庸有了勝利,接下來需要的就是自己的附庸帶來一場勝利。

不過,這一切都隨着蕭撻凜的意外陣亡破滅了,失去了自己依仗的政治附庸使得蕭太后的派系元氣大傷,同時由於不能夠保證其自身派系奪得勝利果實,政治女強人開始動搖。就這樣,遼宋之間長達25年的紛爭結束了,蕭撻凜的死就這樣和另一場勝利綁定在了一起,那是遼宋兩國庶民的勝利-----和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