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晁錯:大漢騎兵之父,匈奴鐵騎的最大剋星

晁錯:大漢騎兵之父,匈奴鐵騎的最大剋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晁錯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一場蕩氣迴腸的戰史,正是漢朝反擊匈奴。

從開國初年受困於匈奴入侵,不得不以和親換和平的屈辱,再到六十年臥薪嚐膽後,漢武帝亮劍匈奴的滾滾征程。熱血一吼的漢軍,以追亡逐北的慷慨戰鬥,不但一舉擊敗了陰雲壓頂的匈奴強敵,更打出華夏文明大國崛起的征途。諸如衛青霍去病等抗匈名將,更以其痛打匈奴的輝煌戰功,享盡後世無盡尊崇。

但比起衛青霍去病兩位戰果卓著的英雄。這場反擊戰開打之前,那段漢王朝忍辱負重的年月裏,兩位從沒上過戰場的漢朝人,卻絕對有資格,享受與衛青霍去病一樣的英雄待遇。他們,正是漢朝能夠在歷經屈辱忍耐後,上演熱血軍事輝煌的幕後英雄。

一、大漢騎兵之父——晁錯

公元前200年,率軍抗擊匈奴入侵的漢高祖劉邦,在白登山陷入匈奴鐵騎重圍。驚險脫身以後,更是忍辱與匈奴定下“和親”之策。開始了休養生息的漢朝,六十多年以女人財物向匈奴換和平的屈辱歷史。

但是同樣是這一年,一位匈奴鐵騎命中註定的剋星,也出生在了河南禹縣:晁錯。

晁錯這個名字,熟悉西漢“文景之治”歷史的朋友們,通常都非常耳熟。這位漢初大儒伏生的高徒,“文景之治”時代性情剛正的能臣,漢景帝早年做太子時,就視他爲恩師。待到漢景帝登基後,官居御史大夫的晁錯,以驚人眼光,看到了漢朝嚴重的諸侯王問題。然後以鐵腕手段施行削地政策,激起了震驚西漢的七國之亂。驚慌失措的漢景帝,爲安撫造反諸侯,將晁錯殘酷殺害。一代智者,就此蒙冤。

晁錯:大漢騎兵之父,匈奴鐵騎的最大剋星

然而,就是在晁錯蒙冤後不久,因晁錯之死越發猖狂的造反諸侯們,終於招來漢景帝重拳打擊時,晁錯生前的另一個低調貢獻,此時也終於初見規模:全新的漢朝騎兵。沒錯,不誇張的說,晁錯,堪稱西漢騎兵之父。

雖說白登山之圍後,知恥後勇的漢王朝,就開始狠抓騎兵建設。但悲催的後果是,越抓反而越衰落。劉邦年間的漢朝騎兵,還能與匈奴血戰一場。待到漢文帝登基後,“恐匈症”竟在漢軍裏瘋狂蔓延。新一代的漢朝騎兵,竟連迎擊匈奴的勇氣都喪盡。匈奴幾次大規模入侵,連甘泉宮都一把火燒掉。可本該保家衛國的漢軍騎兵呢?只是眼睜睜看着匈奴燒殺,最後“禮送”匈奴出境。慫包如此,連漢文帝都氣得睡不着覺。

但漢文帝十一年,即公元前169年,三十一歲的晁錯,卻以一封石破天驚的奏摺,叫漢文帝從此長舒一口氣:《言兵事疏》!

這是一封顛覆了漢朝傳統邊防軍建設理念,卻開啓漢軍強大之路的智慧奏摺,在這封奏摺裏,晁錯以犀利的筆墨,剖析了漢軍騎兵的各種驚人差距,卻也指出了華夏軍隊的傳統優勢:堅甲利刃。只有將華夏民族高科技的裝備優勢,與華夏軍隊強大的紀律性結合,打造一支全新的騎兵,纔有戰勝匈奴的可能。

更叫漢朝諸多功臣宿將氣壞的是,同樣是這封奏摺裏,晁錯居然“大逆不道”的狠誇匈奴,熱烈呼籲漢王朝以優厚待遇條件,將匈奴軍將“挖牆”到漢軍中來,不惜一切代價,學會匈奴騎兵作戰的長處。但別看大臣們氣,漢文帝卻是讚歎連連,然後堅定不移的推行下去:一直到漢武帝反擊匈奴的大戰時期,衛青霍去病將軍麾下都不乏匈奴裔出身的虎將,他們與漢軍袍澤們並肩作戰,不停書寫功業。

而更加堅定推行的,就是晁錯《言兵事疏》裏的全盤計劃。在之後的幾十年裏,從漢文帝到漢景帝再到漢武帝,每一任帝王都對晁錯的軍事主張奉行不輟,曾經幾十萬人都不敢對匈奴動手的漢軍,從此滿血重生。一批批全新的名將也應運而生。正是在晁錯蒙冤的“七國之亂”裏,完全以晁錯理念重建的漢軍鐵騎南下助戰,輕鬆將數十萬諸侯叛軍打的稀里嘩啦,一舉扭轉戰局!

到了漢武帝反擊匈奴的年代裏,新型的漢軍騎兵,更叫驕橫的匈奴鐵騎大跌眼鏡:不但能夠以優勢的裝備與強大的機動力面對面血拼,甚至可以深入草原漠北,追擊匈奴頑敵。漢軍的戰旗從雲中五原隆隆開進,幾十年間一路碾壓匈奴,終於由漢將陳湯在中亞斬殺郅支單于,徹底洗雪昔日國恥。關於漢軍戰鬥力的一句豪言,當時更成爲共識:一漢當五胡!

豪言背後,正是幾十年前,晁錯以無比的智慧勇氣,爲漢朝鐵軍帶來的華麗轉身!但是,晁錯的理念雖然強大,倘若沒有強大的經濟國力支持,實現也是萬難。所以另一位低調的老前輩,論貢獻也足以與他比肩:張蒼。

二、科技達人——張蒼

張蒼生於公元前256年,年輕時曾拜在思想家荀子門下學習,同門師兄弟有秦國丞相李斯、法家創始人韓非,張蒼的名氣沒有老師大,也沒師兄弟們大,甚至還不如他的弟子——西漢著名文學家賈誼。張蒼好像被歷史無視了,他這麼低調,爲什麼?因爲他一心一意地做學問去了。

晁錯:大漢騎兵之父,匈奴鐵騎的最大剋星 第2張

張蒼非常喜歡看書鑽研,甭管吃飯、睡覺,書不離手。秦朝時他擔任過御史,掌管着宮中的文書檔案,這正方便了張蒼閱遍各種書籍,他的大腦如同一部內存極大的計算機,看過就存儲起來。而且,張蒼在韻律、數學、曆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只是,他的前半生一直不走運,直到有一天,被王陵發現。運氣背到家的張蒼因爲犯事要被斬首,刑場上,身材魁梧的他被扒下衣服,露出一身白膩的皮膚,正巧被路過的王陵看見,驚歎之餘向沛公求情,總算將其救下,沒想到,張蒼有驚無險,就此時來運轉。

隨後,張蒼跟隨劉邦立下了不少功勞,在大漢建國後被封爲北平侯,不久,又被任命爲主計。這就是國家的財政部長,官不小看着還是件美差,但在當時來說,真讓人抓狂。

大漢初立啥都缺,最缺的就是錢。張蒼走馬上任後,掌控着整個王朝的財務用度,各郡國的會計賬簿交上來,都由他加加減減算計着,財務的合理安排,讓大漢很快脫離缺錢的窘境,實現財政增收,國庫漸漸充盈起來。但管錢對張蒼來說實在是小事一樁,對於漢朝,他還有更大的貢獻。

都說科技興國,這是真理:就算富得流油,沒有科技照樣要看別人臉色,所以說,發展科技是硬道理。漢朝初立那會,科技方面幾乎空白。相比秦朝來說,時間在前進,科技卻走了回頭路。秦末大亂,各地工匠大量死亡,好多珍貴工藝技術失傳,項羽的一把大火燒了阿房宮,也順勢燒掉了統一度量衡的所有資料。

沒有工匠,沒有資料、圖紙,武器、農具等器具,大漢做啥不像啥。這可愁壞了帝國一把手劉邦,沒有技術支持,強大我漢朝不成了一句空話?不過不用急,所有的難題,把張蒼請出來就全部解決了。張蒼的大腦就是一臺計算機,先前在秦朝時讀過的書,看過的圖,存的滿滿的。現在全部一件一件複製出來,再加上他的個人創新,從工藝規範到流程到細則,張蒼全都制定出來,漢朝的科技發展由此駛上正軌。

漢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勞苦功高的張蒼被任命爲丞相,這時他已經80歲高齡。如果以爲張蒼躺上高位吃老本那就錯了,別看年齡大,能力一點都沒減少。張蒼擅長音律,當上丞相後,又開始主持制定律令,並由此制定出各種器物的度量標準,用以作爲天下百工的規範,正是“天下作程”。張蒼的這一貢獻,使整個漢朝研究律歷的學者,都師承於他。

此外,在曆法方面,張蒼主張延用秦時舊曆;在推求五行的運轉後,他認爲漢朝正值水德旺盛,所以建議推崇黑色;除了爲西漢制定了各項立法及一套較完整的度、量、衡理論外,還主持校訂了《九章算術》,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數學發展作出很大貢獻。

西漢的發展,離不開衛青等在疆場廝殺的將士,同樣離不開晁錯、張蒼這樣的幕後英雄,正是他們的合力貢獻,才使西漢一步步走向強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