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孫丕揚爲什麼要開後門求辭官?明朝辭官很難嗎

孫丕揚爲什麼要開後門求辭官?明朝辭官很難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孫丕揚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自古以來,削尖腦袋跑官要官者多如過江之鯽,開後門要求辭官的現象卻難得一見,萬曆朝的孫丕揚如此別出心裁,的確與衆不同。

孫丕揚自己曾經連續十幾次打報告要求辭官,但都泥牛入海,杳無音信。此次辭官之所以獲准,是因爲他將辭職報告遞進時,特地派人向內閣次輔張位疏通,表示自己求歸心切,請張位票擬諭旨時“須得如願”。次日,孫丕揚本人又向張位寫了一封手書,其中特別寫到“久病殘喘”,懇求張位“擬旨允放”。

孫丕揚爲什麼要開後門求辭官?明朝辭官很難嗎

孫丕揚爲什麼要開後門求辭官?

孫丕揚是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被任命爲吏部尚書的。這是一個正直剛強,有事業心和責任心、很想有所作爲的官員。然而孫丕揚上任以後,開展工作異常艱難,處處受到掣肘。萬曆皇帝怠於政務,20多年不上朝處理政務,既不接見大臣,也不批示文件,朝廷和地方上的行政機構多無人負責,而且長期不補,缺官現象十分嚴重。作爲主管全國官吏任免工作的吏部首腦,孫丕揚很想改變這一局面。然而萬曆皇帝雖然因孫丕揚素有威望而任用他,但對他同樣不甚信任,不但吏部研究上報的官員任免名單皇帝不批,而且孫丕揚上疏改進官員任免工作的請求也留中不發,孫丕揚整日處於無所事事、毫無作爲的狀態之中。

這本來就使孫丕揚感到憋氣,更讓他氣惱的是,皇帝好不容易同意增補某個職位,吏部把推薦名單報上去之後,萬曆帝往往只挑選其中的第二或第三名加以任用,排在推薦名單最前面的官員反而不用,這不是對吏部的工作明顯不信任嗎?後來在考察地方官吏時,他又與右僉都御史沈思孝發生爭執,使自己陷入一場惱人的人事糾紛之中,而明神宗又不明確表態支持自己的工作,孫丕揚於是託辭有病,多次請求回家休養。萬曆帝對他的辭職請求,同樣不理不睬。

孫丕揚爲什麼要開後門求辭官?明朝辭官很難嗎 第2張

應該說,孫丕揚是因爲想幹事而幹不了才迫不得已提出辭職的,所以,他的所謂辭職,其實只是故意做出的一種姿態,無非是想通過這種極端的方式引起皇帝的注意,從而使吏部的工作得到重視,改變缺官不補的狀況。哪知道“萬事不理”的萬曆帝對他的辭職報告總是“視而不見”,孫丕揚的一番苦心算是白費了。一粒石子丟進一潭死水裏,都會激起一朵小水花,孫丕揚接二連三地打了20多次辭職報告,怎麼連個漣漪都沒有呢?無奈之下,孫丕揚才退而求其次,向內閣“開後門”,請他們票擬批答時從中“幫忙”,以便“玉成其事”。

很顯然,孫丕揚此回是演戲給內閣看,企圖給內閣製造“壓力”,讓他們感到事態的“嚴重性”,然後請出皇帝對他進行挽留。孫丕揚的這種做法或說手段,可以稱作“迂迴進攻”或“曲線救國”:自己既然無法觸動萬曆帝這尊大神,那就藉助內閣這個小鬼吧。由此看來,孫丕揚確實着急到了火燒眉毛、急火攻心的程度。

孫丕揚既然是假辭職,他所希望出現的理想局面自然是內閣大臣紛紛嚮明神宗提出請求,要皇帝對孫丕揚“再三撫慰”、“百般挽留”。殊不知孫丕揚的一切設想都是一廂情願。萬曆四十年閏八月,吏部尚書孫丕揚辭官獲准,明神宗准許他乘驛站馬車離京。

孫丕揚爲官清慎,在吏部尚書任上深孚衆望,由於一招出錯而弄假成真,不得不離職而去。吏部失去了他這樣有力的尚書,缺官不補的情況更加嚴重,不能不令人遺憾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