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詩人羅隱,爲什麼有其才而不能得其名呢?

唐朝詩人羅隱,爲什麼有其才而不能得其名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羅隱的故事。

大唐盛世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名家高手人才輩出,名篇佳作也層出不窮。在星光燦爛的唐朝詩人中,有這麼一個才華橫溢的才子,他寫了不少詩,很多詩句膾炙人口,婦孺皆知,至今仍然廣爲流傳。

比如,他寫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話往往被生活失意的人在自遣時拿來引用;

又比如,他寫的“採得百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的句子多被用來形容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

還有,他寫的“我未出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常常用來形容兩個人惺惺相惜、同病相憐……

然而,這些詩句的作者卻不爲今人所熟知,就如同當今演藝圈的“十八線明星”,讓觀衆看着陌生,更叫不上名字。或者說像一些“歌紅人不紅”的歌手一樣,他們演唱的歌我們頗感熟悉,甚至還能隨隨便便哼上幾聲唱上幾句,可對於他們的名字,卻完全沒有任何印象。

唐朝詩人羅隱,爲什麼有其才而不能得其名呢?

這位“詩紅人不紅”的詩人,名字叫羅隱。真是人如其名,羅隱聲名隱遁,一度默默無聞,如今亦籍籍無名。

那麼,究竟爲什麼羅隱有其才而不能得其名呢?請君暫品香茗一盞,且待果爸娓娓道來。

仔細斟酌,羅隱“人不出名詩出名”的原因,應該是不外乎下面三點:

一.科考十年不中,一生鬱郁不得志

羅隱出生於唐朝末年,從859年開始參加科舉考試,前前後後共考了十多年。“十二三年就試期”就是他對自己“復讀”生涯的尷尬記錄,後人稱之爲“十上不第”。

羅隱初次進京趕考時,在鍾陵一旅店留宿,遇見店中的歌妓雲英,從此兩人相識。

十二年後,羅隱又進京趕考,在鍾陵再遇雲英。雲英實話實說:“公子應試都十多年了,到現在還沒考中呀!”

羅隱聽罷,只能搖頭苦笑。他聽說雲英也一直當歌妓,沒有嫁人,大有同病相憐之感,於是賦詩一首:

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除了話中暗含的對現實的不滿外,更多的是自嘲與無奈,心中的酸楚只有他自己知道。

古時秀才都有一句座右銘:“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羅隱屢試不正,自然是與成名的機會完美錯過。

二.狂放不羈,一生窮困潦倒。

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是因爲羅隱沒有才能?答案是否定的,之所以屢屢落榜與他的驕傲和狂放有關。

“我用腳就能……”,這一句式的開創者,就是羅隱。

民間有個傳說:羅隱一天乘船外出,同船乘客有一位朝中的官員。船家出於好心,提醒平素口不遮攔的羅隱注意言行。

誰知羅隱根本不買帳,牛氣地說出一句經典的臺詞:“他朝中的官員算個球,我用腳寫個文章都比他強百倍!”驚得船上的人都張大了嘴巴。

其實,羅隱就是這種性格,他不趨炎附勢,不會巴結領導,他只想憑自己的才能取得功名。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那時候考場上肯定連“公正、公平、公開”的口號都沒有,羅隱不屑於巴結達官貴人,達官貴人自然也不屑於舉薦羅隱。

於是羅隱一生懷才不遇,因而窮困潦倒。他萬般無奈,只有作《自遣》詩自嘲: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後兩句詩“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憂來明日愁”,幾乎是千百年來不思進取、及時行樂、得過且過的鍍金擋箭牌。

屢試不第,羅隱心灰意冷,最終放棄謀取功名,委身在越王錢鏐門下混飯吃。他感於自己辛辛苦苦十多年都沒有考中進士,還不如一個耍猴人,他憤而寫出了《感弄猴人賜朱紱》,對昏庸的皇帝進行了諷刺。

十二三年就試期,五湖煙月奈相違。何如買取胡孫弄,一笑君王便著緋。

年歲漸老、寄人籬下,卻還是不改狂放不羈的本色,羅隱自然更是難有出頭之日了。

三.長相實在難看,骨灰粉都“取關”

雖有古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理想雖然很豐滿可現實卻真的很骨感,古往今來各行各業都是“外協”優先,小仙女小鮮肉自帶流量。

萬分不幸的是,羅隱是一個奇醜無比的男人。

據史料記載,宰相鄭畋的女兒特別喜歡讀羅隱的詩,並且十分崇拜羅隱,把羅隱想像成了一個濃眉大眼、玉樹臨風的超級無敵大帥哥,一心想與他結爲秦晉之好。

唐朝詩人羅隱,爲什麼有其才而不能得其名呢? 第2張

一日,羅隱來宰相府拜訪,鄭小姐得知興奮不已,便悄悄躲在屏風後面,偷偷觀察心中崇拜已久的“夢中情人”兼“青春偶像”。

但當她看了羅隱的真容後,居然覺得萬分噁心,從此再也不讀羅隱的詩,這就如同網戀見光死一樣。連骨灰粉都果斷取關羅隱,由此我們可知,羅隱的相貌是何等醜陋。

當代小夥真情難覓年年過“沒有情人的情人節”,只能以“家貧人醜一米六九”自嘲。古時羅隱又何嘗不是如此無奈。

小編隨想:羅隱醜陋的外貌遮不住一顆愛美之心

俗話說得好:“愛美之心,人兼有之。”羅隱長得雖醜,但他想得美啊。你看寫的《杏花》,美如畫卷,都分不清到底是想寫“美花”還是寫“美人”:

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半開半落閒園裏,何異榮枯世上人。

由此可見,儘管羅隱自己相貌不咋滴,可他的求偶標準並不低。他爲西施翻案,爲楊貴妃鳴不平,足以見得他的心裏只住得下大美人。

吳越爭霸時,越王勾踐對吳國的戰爭失敗後,越王臥薪嚐膽,採用“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的策略,將西施送與吳王夫差。吳王抱得美人歸後,建館娃宮供其居住,從此荒於國政,沉迷於酒色中。越王勾踐乘機攻打吳國,吳國不堪一擊,就此壽終正寢。

此後,西施便背上了惡名,很多文史作品紛紛將吳國的滅亡歸罪於西施。而羅隱則打破了傳統的觀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在詩中,羅隱用明確的態度否定了西施亡國的觀點,改變了“紅顏禍水”的傳統認識,爲西施洗罪,爲美女正名。

唐朝詩人羅隱,爲什麼有其才而不能得其名呢? 第3張

唐朝末年僖宗年間,黃巢起義攻破長安,僖宗倉惶逃至四川避難。

而在此100多年前安史之亂中,唐玄宗也曾出逃四川,半路因下屬兵諫而被迫賜死楊貴妃於馬嵬坡,楊貴妃也成了玄宗慵政誤國的替罪羊。

針對當時僖宗逃蜀,羅隱用《帝幸蜀》記述了這件事。

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詩中的“阿蠻”即唐玄宗,羅隱以唐玄宗現身說法:上次的禍亂你們歸罪於楊貴妃,而這次禍亂又起,你們還能埋怨誰呢?可謂筆鋒犀利,對統治者的腐敗無能進行了辛辣地諷刺,從而爲香消玉殞的楊貴妃開脫罪名,恢復榮譽。

羅隱面貌雖然奇醜無比,卻心有淵博大愛,他的一些詩表現了對老百姓疾苦的深切關懷與無限同情。

長安城中一場大雪之後,兩種不同的場景觸動了羅隱柔軟的心。他看到,豪門深院中的權貴們在花天酒地時,大批的窮苦百姓卻沒有柴火取暖,甚至連飯都吃不飽。傷心之餘,他創作了爲貧民百姓疾呼的《雪》:

莫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爲瑞不宜多。

羅隱更有一首婦孺皆知的《峯》,常年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真可謂膾炙人口。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

這首詩是感於現實而作,看似描寫蜜蜂,歌頌蜜蜂的辛苦,實際上詩中寄予了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表達了對那些不勞而獲的權貴們的憤怒。“蜂”在這裏實際上就是辛勤的勞動人民的化身。

唐朝詩人羅隱,爲什麼有其才而不能得其名呢? 第4張

小結:

外表美美在一時,心靈美永駐芳華。

羅隱面貌雖醜,卻關心人民疾苦,其情操比那些道貌岸然的貪官污吏要美過千萬倍。

羅隱雖然遠沒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名聲大震,但他那些閃爍着人性光輝的詩篇卻照樣光照千古,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