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宋代,八品官也未必吃得起羊肉

在宋代,八品官也未必吃得起羊肉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宋朝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歷來國家之法大都是決定國家性質的治國之法。趙宋一代卻有悖這一常理,將載於“祖宗家法”而又似乎無關緊要的一些東西揉進了根本法律。

在宋代,八品官也未必吃得起羊肉

《續資治通鑑長編》載:“至於虛己納諫,不好畋獵,不尚玩好,不用玉器,飲食不貴異味,御廚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

這是宰相呂大防對宋哲宗趙煦說的話。這句話是調整皇族成員的行爲規範,其中“虛己納諫”、限制“畋獵”、禁止“玩好”,各朝多少都有提及,而“飲食不貴異味,御廚止用羊肉”,則讓人匪夷所思了。

宋皇室禁止將熊掌、鹿茸、娃娃魚之類的稀罕之物帶到皇家食堂,而代之以較爲常見的羊肉。宋代皇室喜食羊肉是出了名的。《後山談叢》載“御廚不登彘肉”,飯食只用羊肉,這是宋代皇宮內的規矩。

加之,又上升到“祖宗家法”這一層面,趙宋皇室喜愛羊肉甚至氾濫起來。宋仁宗趙禎時,宮中一日宰羊80只,一年需用100000餘隻。仁宗去世時,爲了給他辦喪事,竟然將京師的存羊都捕盡了。仁宗之後,他的堂孫神宗也繼承了對羊肉的獨特偏好。據載,御膳房每年消耗“羊肉四十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兩,常支羊羔兒一十九口”。這個數字可謂驚人。

宋朝皇室爲什麼喜歡吃羊肉呢?

在宋代,八品官也未必吃得起羊肉 第2張

這要從羊肉本身說起。古人向來認爲羊肉味美。《說文解字》將“美”的解釋就和“羊”聯繫起來。“美,甘也。從羊從大。”古人吃羊肉也是對美味的一種追求。此外,在古代常見的家畜中,牛是生產工具,國家禁止食殺;豬和狗肉的量有比較少,難以規模養殖。所以,食用羊肉本來就是古代肉食大宗。

羊肉在宋代,被賦予特殊的藥用價值。宋代官修《政和本草》將羊肉與人蔘並列,認爲羊肉具有補中益氣、壯陽益腎的功效。

爲什麼宋朝皇室特意提出,並列入祖宗家法呢?早在宋太祖趙匡胤時,就與羊肉有着扯不清關係。據說,他落難時發明了羊肉泡饃,後來對羊肉一直念念不忘。也有說法,趙匡胤是屬豬的,特別愛護豬,不吃豬,故而吃羊。這當然沒有什麼根據。不過,據史料記載,北宋建立伊始,吳越國王錢弘俶去朝拜,太祖以禮相待,讓御廚烹製南方菜餚。御廚準備不及,倉促之下,便“取肥羊肉爲醢”,通過醃製等工序,製作完成了一道叫做“旋鮓”的菜餚,深受太祖和錢弘俶的喜愛。自此以後,皇室日常肉食消費,“首薦是(羊)味”,後世一直沿襲。”(《鐵圍山叢談》)

既是皇室傳統,便是祖宗家法。而在封建社會,帝王的“家法”在一定程度上即是“國法”。宋室喜愛羊肉,造成了羊肉的緊缺。有多緊?有人說差點吃掉滅絕,這純屬笑談,因爲宋代宋代疆域不小,但產羊的地方卻不多。宋代北到白溝河,南方更不要說了,產羊的地方屈指可數。當時,規模產羊的地區要麼在西夏,要麼在遼國。而這兩個國家對宋是亦敵亦友的關係,心情好時,搞點國際貿易,出口點羊肉,可見宋代的羊肉多緊缺。史載,自神宗起,朝廷每年四十萬貫從契丹買羊,部分自用,部分流向市場,高價賣出。

羊肉成爲皇家專屬,對於普通人只能是望而卻步的美食。由於供應不及,價格自然上漲,一般人家將羊肉當作珍品食用,中產階級每月也要忍痛才能吃上羊肉。

南宋旅遊著《老學庵筆記》記載了一首歌謠“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意思是,你只有把蘇軾的文章搞懂了,才能當官吃羊肉。可見,羊肉的難得。

當然,當了官未必就能吃得起羊肉。《古今譚概·換羊書》中曾經記載這樣一個故事。蘇軾的好朋友韓宗儒比較貪吃,每每得到蘇軾的墨跡就到殿帥姚麟那裏換數斤羊肉。蘇軾當時在翰林院供職,又趕上皇帝生日,事情又多,韓宗儒又派人送來書簡,蘇軾笑曰:“傳語本官今日斷屠。”韓宗儒是大理寺丞(正八品),屬於寄祿官,沒實務,但工資不會太低。他吃羊肉都有困難,更不要說尋常百姓家了。

蘇軾雖然是一代文豪,墨跡難求,但他被貶時也是吃不起羊肉。據說,“東坡肉”之所以用豬肉就是因爲買不起羊肉的原因。

在宋代,八品官也未必吃得起羊肉 第3張

北宋尚且如如此,宋室南遷後,離產羊地更遠,羊肉就更爲緊俏了。粗略統計,北宋初年一隻羊大約500錢,熙寧年間價格5貫有餘,而到了南宋,則漲到了13貫之多。

有傳言,北宋皇室吃羊太多,導致性格綿軟,以致被虎狼一般的金軍給滅了。這純屬人們的調侃之詞。有宋一代,上層社會喜食羊肉,羊肉極爲緊俏倒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