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公叔痤真的是毀掉魏國基業的罪人嗎?真相是什麼

公叔痤真的是毀掉魏國基業的罪人嗎?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叔痤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說到戰國時代,很多人第一反應會想到秦國。的確,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實現一統,被稱爲千古一帝。在他的背後正是強大的國家在支撐他,才能讓他成就偉大的功業。

但是在戰國初期,秦國的實力卻不能和戰國末期的秦國同日而語,這時候的秦國在中原列強的眼中,和義渠國、鬼方國一樣都是西方地區的狄戎國家,遠離中原文明,國家實力積弱,因此在政治上遠離秦國。

公叔痤真的是毀掉魏國基業的罪人嗎?真相是什麼

此時的最強者是魏國,魏國在中興之主魏文侯的帶領下,政治領域重用李悝,開展變法;軍事領域重用吳起,打造了強大的魏武卒。因此百姓富強,國家強盛,擁有極其可怕的軍事力量,在和當時另外兩大強者齊和楚的爭霸中佔據了先機。

魏文侯和李悝相繼去世後,魏國仍然是人才輩出,國力不退反增。在另一位國相田文去世後,公叔痤憑藉其優秀的才能繼任了魏國國相,並且一生忠心耿耿輔佐魏武侯和魏惠王,守衛基業,壯大祖國。

不過公叔痤雖然有知人之明,但是對國家利益考慮得相對少一些,爲自身的利益考慮得多一些,倘若國家利益和自身利益不發生衝突,他就會肝腦塗地去報效國家;如果自身利益可能遭受損害,他寧可犧牲國家利益也要保全自身的利益。這種性格在他處理吳起和商鞅問題時展現得淋漓盡致,最終將兩位出色的政治家拱手相讓給別國,直接損害了魏國的根本,毀掉了魏國的基業。

爲保全相位排擠吳起

昔日魏國能成爲戰國七雄中的最強者,離不開魏文侯的功勞,魏文侯發掘了李悝這位超級人才,使得國力蒸蒸日上。後來,機緣巧合下,吳起來投奔魏國,魏文侯不清楚吳起的爲人,就去找李悝商量。據《史記·七十列傳·孫子吳起列傳》中記載:

"吳起於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文侯問李克曰:'吳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於是魏文候以爲將,擊秦,拔五城。"

李悝對吳起"貪而好色"的評價也許不甚客觀,但是他對吳起的軍事才能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因此魏文侯才決定重用吳起,並立刻收到了五座城池的回報。

吳起得到重用後,打造了一支強大的魏武卒部隊,創造了七十餘戰無一敗績的偉大記錄。但是在魏文侯去世後,繼任者魏武侯沒有其父親那樣寬闊的心胸,他認爲吳起本來就是降將,又功高震主,很有可能背叛魏國。巧合的是,公叔痤也十分忌憚吳起,他雖然和吳起沒有矛盾,也沒有利益衝突,但是他害怕自己的國相位置被吳起取代。

於是公叔痤在手下人的建議下聯合魏武侯和魏國公主聯合演了一齣戲,用來試探吳起。他們首先告訴吳起要將公主許配給他作爲獎賞,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政治聯姻。並且在談論婚禮的時候讓公主佯裝發怒,訓斥公叔痤,吳起看到後,覺得魏國王室輕視有功之臣,心裏不舒服,於是起身告辭,魏武侯因此對吳起的忠心產生了懷疑,吳起害怕魏武侯降罪,於是離開魏國逃到楚國。

公叔痤真的是毀掉魏國基業的罪人嗎?真相是什麼 第2張

那麼公叔痤此番建議的出發點有沒有可能是真心地爲魏武侯消滅潛在的隱患呢?答案是否定的。公叔這個姓氏十分少見,後人在衆多史料中都很難發現公叔氏的基業,再考慮到魏國當時不拘一格的降收人才,因此可以推斷公叔痤缺乏背景,是憑藉自己強大的政治才能和政治智慧才爬上高位的。

因此來說,公叔痤不管對朝堂衆臣和天下形勢,都有着清晰明確的判斷的,身居高位的他比誰都清楚吳起的作用。魏國處在四戰之地,周邊強敵環伺,本該優先結交盟友,但是憑藉着吳起和他率領的魏武卒,四處出擊,千里奔襲,抵抗齊秦楚三國,拓地千里。這種戰功不是尋常武將能做到的。

和吳起相比,雖然自己也在努力治國,但是自己的功勞沒有那麼明顯。公叔痤如果將國家打理的井井有條,那麼魏王只會認爲這是他的分內工作,做好了是理所應當,倘若做不好,那麼就是他的過錯了。相比之下,每次吳起勝利歸來,都會激起魏國朝堂上下乃至魏王的一片讚賞,獲得分封無數,長此以往,如果公叔痤犯了錯誤,那麼他的位置很容易被吳起取代。

假如吳起不在魏國,那麼魏武卒的統帥之位必將交由他人,之前吳起積累的戰功和名望也將一同付之東流。在公叔痤看來,那個時候,魏國的軍事力量由於保留了全部魏武卒仍然十分強大,但是自己卻少了一個巨大的政治對手和潛在隱患,魏國其他人由於不具備吳起那樣的名望和戰功,想要取代自己成爲國相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終,爲了保護自己的地位,公叔痤選擇主動出擊,並拉上魏武侯和公主,一起演繹了一場大戲。

吳起離開後,朝堂上的形勢果然如公叔痤預料那般,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此時魏武侯已經去世,魏惠王繼位,公叔痤作爲元老擔負起了更多的責任。由於公叔痤缺乏強有力的政治對手,自感相位無憂,他又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魏國的治理和建設中,和之前排擠吳起時判若兩人。

魏惠王八年,公叔痤親自掛帥,率領魏軍和韓、趙聯軍在澮水北岸交戰,以一敵二,大敗敵軍。消息傳到國內,魏惠王十分興奮,親自出城迎接得勝歸來的公叔痤,並且要以一百萬畝土地封賞他。可是公叔痤卻做出了出人意料地舉動,他向後倒退幾步,深深地拜了兩拜,表示對魏惠王的感謝和拒絕,不敢領賞。

公叔痤真的是毀掉魏國基業的罪人嗎?真相是什麼 第3張

魏惠王很奇怪,於是向公叔痤詢問原因。據《戰國策·卷二十二·魏策一》中記載:

"共叔痤反走,再拜辭曰:'夫使士卒不崩,直而不倚,撓揀而不闢者,此吳起餘教也,臣不能爲也。前脈形埊之險阻,決利害之備,使三軍之士不迷惑者,巴寧、爨襄之力也。縣賞罰於前,使民昭然信之於後者,王之明法也。見敵之可也,鼓之不敢待倦者,臣也。王特爲臣之右手不倦賞臣何也?若以臣之有功,臣何力之有乎?'王曰:'善。'於是索吳起之後,賜之田二十萬。巴寧、爨襄田各十萬。"

公叔痤此舉可以說是震古爍今,尤其是他特意提到了吳起的功勞,更是讓魏人感到敬佩,紛紛稱讚他的品德高尚,願意跟隨他爲國家立功。

公叔痤此舉的真正目的是爲了彌補自己當年排擠吳起的過失和補償他的後人嗎?答案是否定的。魏惠王在位時間長達五十年之久,此時正處於他上位的初期階段,國家此時以平穩過渡爲主,不宜有巨大的動作。魏惠王之所以採取這種治國方式,是因爲他需要時間消化父親魏武侯留下的政治遺產。

魏惠王的潛在政治對手是誰呢?其實就是魏國的舊貴族和掌握各方面權力的大臣,不僅僅是他,戰國時代多位太子正式繼位前都要面對類似的隱患。如果不能妥善協調各方面關係,引起衆多既得利益者的不滿,那麼不僅魏惠王難以順利治理國家,能否繼續坐在國君的位置上都是一個未知數。

倘若魏國國內因爲魏惠王和舊貴族產生矛盾,那麼必然會發生內亂,極大地削弱魏國的實力,被其他國家趁虛而入。公叔痤爲了避免這種情況,決定以身作則,籠絡魏國的各方勢力。他清楚地知道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戰勝趙韓聯軍不在話下,因此在封賞的時候主動提出要重賞吳起的後人,就是爲了告訴其他魏國勢力,魏惠王和他連吳起這種"叛徒"爲國家做出的貢獻都沒有忘記,更何況其他人呢。這就是他謙遜賞地的根本原因。

當時衛國貴族後裔公孫鞅聽說了公叔痤謙遜賞地的事蹟後,認爲他是幫助自己出仕的貴人,於是主動投奔於公叔痤。公孫鞅雖然喜歡研究刑名之學,有一定的治國才幹,但是此時他畢竟年輕,也沒有巨大的名聲和出色的經歷,所以暫時沒有得到公叔痤的重用。不過,隨着兩人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政治經驗豐富的公叔痤敏銳地發現了公孫鞅的才能,饒是如此,他還是沒有向魏惠王推薦公孫鞅。

公叔痤真的是毀掉魏國基業的罪人嗎?真相是什麼 第4張

不久之後,公叔痤病重,即將不久於人世,魏惠王親自去探望這位老相,並且希望得到關於國相接班人的建議。據《史記·七十列傳·商君列傳》中記載:

"魏惠王親往問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原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座召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爲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

這時公孫鞅才知道,原來公叔痤一直十分重視自己。

出於對公叔痤的感激,公孫鞅在安葬了老相後,仍然沒有離開魏國,渴望得到魏惠王的召喚,可惜他的期待卻像泥牛入海一樣。由於此時他已經無法得到公叔痤的供養,連生存都成了問題,恰逢此時秦王求賢若渴,發佈檄文,招攬天下人才,出於對生計的考慮,公孫鞅西行入秦,沒想到他的建議讓秦王十分受用,讓他主持變法,爲秦國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筆者認爲,倘若公孫鞅在公叔痤死後能得到任用,哪怕只是一個小吏,也不至於爲生存發愁,至少能安安穩穩地立足於魏地,繼而有可能展現才能,壯大魏國。這種觀點並非空穴來風,因爲公孫鞅的變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完完全全照搬當年讓魏國強大的李悝變法,二人在治理國家的策略上驚人地相似。

李悝變法的核心是將土地分配給私人,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增強產量,國家在豐年以平價購買餘糧,荒年以平價售出,以平糧價;主張同時播種多種糧食作物,以防災荒。在政治上,李悝削減了世襲貴族的權力和財富,提出了按勞分配的理念,讓許多苦於沒有背景的人憑藉其做出的實際貢獻獲得重用。

公孫鞅變法的土改基本是完全照搬李悝在農業方面的改革,其核心是鼓勵農民耕種,提高糧食產量,爲之後的戰爭儲備糧草;公孫鞅之所以能夠成功變法的原因也是在秦王的配合下削弱了既得利益舊貴族的權力,提高了中央集權,和李悝也十分相似;在軍事上公孫鞅制定了詳細的軍功晉級制度,也是模仿了李悝按勞分配的政治理念,只不過當時李悝在軍事領域沒有插手吳起的工作,所以後世缺乏對其軍事領域貢獻的瞭解。不難看出,公孫鞅照搬的這套魏國變法的精華,爲之後秦國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公叔痤真的是毀掉魏國基業的罪人嗎?真相是什麼 第5張

如果將李悝和魏文侯治下的魏國稱作創造輝煌的時代,那麼公叔痤的時代就應該被稱作承上啓下的時代。魏國能在戰國初年強大的重要原因在於李悝和吳起,在失去這兩位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後,魏國能繼續維持穩定,也確實不能否認公叔痤在其中的作用(雖然吳起離魏有公叔痤的原因,但是魏武侯也是重要推手,不能僅僅責怪公叔痤一人)。

不過公叔痤也確實有着巨大的缺點,那就是雖然他知人善用,但是他總是擔心比他更有能力的人取代了他的位置,所以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始終堅持兩點,第一點是不犯錯誤,第二點是限制他人。第一點還可以讓人接受,是一種謹慎的表現,對國家和個人來說都算不上是一件壞事。但是第二點,對於魏國來說,似乎並不是一件好事。

魏國曾經將秦牢牢限制在函谷關內

公叔痤由於懼怕吳起和公孫鞅對他的地位造成威脅,於是在這兩人沒有過錯的前提下,對吳起進行排擠,對公孫鞅進行隱藏,而且他的手段十分隱祕,處理事情的過程也比較得體,沒有引起當時別人,尤其是國君的非議和不滿。但是這兩人沒有爲魏國效力,確確實實對魏國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損失。吳起離開後,無人可以繼續訓練和補充魏武卒的新生力量,在馬陵一戰後,魏武卒喪失殆盡,導致了魏軍青黃不接,在之後的戰鬥中基本再無勝利,而公孫鞅更是帶着魏國變法的先進經驗,成爲讓秦國壯大的關鍵人物。

從表面上看,公叔痤一生忠心耿耿,知人善用,盡忠於國家,即使沒有大功也沒有大過,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稱職的政治家;可是當我們仔細剖析他的人生經歷和性格後,會發現他爲了保全自己而罔顧國家利益,在幾個關鍵的節點做出了對魏國長期發展十分不利的決定,也導致了魏國基業在不知不覺中毀壞,失去了復霸的資本,最終一蹶不振,淪落爲二流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