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從一個小兵到安史之亂,安祿山到底是怎麼上位的?

從一個小兵到安史之亂,安祿山到底是怎麼上位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安祿山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文化人是不罵人的。然而,一旦嬉笑怒罵起來那可是非常過癮的。

《資治通鑑》裏司馬光也罵人,“獠”,“田舍翁”,“豎子”,“胡”……而且還讓事主自己來說,因爲年代久遠,現今讀來很少人能體會其中意味而已。

從一個小兵到安史之亂,安祿山到底是怎麼上位的?

關於出身:不知姓啥也不知種族

(安)祿山謂(哥舒)翰曰:“我父胡,母突厥,公父突厥,母胡,族類頗同,何得不相親?”翰曰:“狐向窟嗥不祥,爲其忘本故也。兄苟見親,翰敢不盡心!”祿山以爲譏其胡也,大怒,罵翰曰:“突厥敢爾!”

這是安祿山在一次宴會上對哥舒翰說的話,原本想套近乎,拉攏哥舒翰。安祿山說自己是雜種,父親是粟特胡人,母親是突厥人。而哥舒翰跟自己應該屬於同類,他爹是突厥人,他娘是于闐胡人。在安祿山看來,他跟哥舒翰“族類頗同”應該很親近的。

哥舒翰回答,“古人說,狐向窟嗥叫最不吉祥,原因是其忘本。如果你能夠與我相親,我豈敢不盡心!”從此處看出來安祿山太沒有文化了,認爲哥舒翰用“狐”字譏諷他是胡人。當場發怒了,大罵哥舒翰“你這個突厥,怎麼敢如此?”

此段文字,一是表明安祿山沒有文化,出身胡種;二是缺乏政治韜略,造反必然失敗。

然而,安祿山真正的身世背景,其實在此前就有交代。安祿山原來叫阿犖(luo)山,母親本來是個女巫,他父親死後,母親帶着他改嫁突厥安延偃。“本營州雜胡”,所以說安祿山到底是哪個種族還是個問題。

“會其部落破散,與延儼兄子思順俱逃來,故冒姓安氏,名祿山。”不僅種族問題是個謎,姓名也是假冒的。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無名無姓,不知祖宗的胖子,卻能夠平步青雲,扶搖直上,權力遮天,並在大唐鼎盛時期造了反。

安祿山從“互市牙郎”的打工仔究竟是怎麼一步步爬上高位的?細數安祿山的上位之路,堪稱一部大唐“厚黑學”,也的確是一部勵志故事。

初遇貴人:一句話改變了命運

安祿山逃難進入大唐,先是在邊境打工,做了“互市牙郎”。應該是不具備編制的底層公務員,確定物價的官員。安祿山長相肯定不會英姿帥氣,應該是比較兇狠霸道,所以在邊境集貿市場上“以驍勇聞”。

在這打工出名之後,安祿山遇到了他人生中的貴人——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張守珪把安祿山調到自己麾下,任命爲捉生將。捉生將巡查邊境發現敵方探子,就押回來審問軍情的。安祿山幹得還不錯,每次幾個人出去,經常能夠帶回來幾十個契丹人。

還有一點,安祿山爲人狡猾聰明,善於揣測別人的心意。張守珪比較喜歡,就收了安祿山作義子。

安祿山應該是乾的不錯,很快被提拔了。

開元二十四年,張守珪派平盧討擊使、左驍衛將軍安祿山討奚、契丹叛者,安祿山自以爲強大,不把叛亂放在眼裏,孤軍深入遭到對方打擊竟然失敗了。

這次軍事出擊竟然失敗了,就需要有人承擔責任,張守珪就上報處斬安祿山。

在臨刑之前,安祿山大聲呼喊,“大人究竟想不想消滅其他奚、契丹?爲什麼要殺安祿山。”沒想到,這句話竟改變了安祿山的命運,也改變了大唐的命運。張守珪因其作戰勇猛,也覺得殺了可惜。於是,就把他送到京城,讓皇帝決定。

從一個小兵到安史之亂,安祿山到底是怎麼上位的? 第2張

捆綁進京:開啓發跡之路

這次進京不僅沒有要了安祿山的命,反而爲安祿山開啓了發跡之路。

時任宰相張九齡批閱,“守珪軍令若行,祿山不宜免死。”按照張宰相的意思,砍頭執行軍令是必須的。最終,唐玄宗複覈,沒有同意殺人,免官及以往軍功一筆勾銷。玄宗把這個唐朝掘墓人給留下來了。張九齡宰相留下了一個預言,“臣觀其貌有反相,不殺必爲後患。”張九齡的兩個預言最終都得到了驗證,後面還有關於李林甫的。

當然,至於究竟是什麼原因唐玄宗對安祿山格外垂青,沒有砍安祿山的腦袋。《資治通鑑》沒有更多的記錄,估計與張守珪乾爹奏摺的表彰有關,再者與安祿山到處送禮有關係。

禮不下下人:大肆送禮買口碑

開元二十九年,當時朝中御史中丞張利貞到河北調研,身爲平盧兵馬使的安祿山極盡阿諛奉承之能。迎送往來絕對給足了張利貞面子,還給送上大禮;而且連張利貞的手下都收到安祿山的好處。經過打點下,張利貞回到長安後替安祿山說盡了好話,使安祿山平步青雲。

“八月,乙未,以祿山爲營州都督,充平盧軍使,兩蕃、渤海、黑水四府經略使。”這進步如同坐了電梯。靠文采麼?應該不是,不然至於“胡”“狐”不分。靠軍功麼?應該也不是,大唐強盛,誰敢有那作死的想法。

“平盧兵馬使安祿山,傾巧,善事人,人多譽之。”

如此而已。

安祿山狡詐奸猾,善於服侍別人,所以大家都對他讚不絕口。所以,皇帝身邊的人,只要經過安祿山轄區,不僅安排得妥妥當當,臨走時還有一筆數額不小的賄銀。這些人在皇帝耳朵邊歌功頌德,“安祿山”這個名字頻繁地出現在唐玄宗的耳朵裏,有什麼效果可想而知了。

天寶元年,安祿山便被任命爲平盧節度使,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軍政高官。那時候大唐總共設置了十個節度使(經略使),安祿山是其中一個。六年時間,從名不見經傳的捉生將到節度使。

在仕途上往上爬,像青藤纏樹一樣,一定要牢牢抱住靠山攀緣。只要能夠向皇帝表忠心,安祿山不放過任何機會。

御史中丞張倚受皇帝寵信,想給兒子謀個一官半職。吏部尚書爲時任宰相李林甫兼任,李宰相顧不上選吏小事,基本上交給了禮部侍郎宋遙、苗晉卿。宋苗想借機會討好張御史,給張御史兒子作弊,弄了一個名額,搞得“羣議沸騰”,然而沒有人告訴皇帝。

安祿山在別人告訴了這個消息之後,就把這事捅到玄宗皇帝哪裏去了。後來,在唐玄宗面試時,張御史兒子當場交了“白卷”。就這一次,安祿山“公直”受到了大家的稱頌,而且皇帝更加寵信。

謊話連篇:溜鬚拍馬耍嘴皮

天寶二年初,安祿山來到長安覲見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十分青睞安祿山,二人相見恨晚,待遇相當厚重,安祿山隨時進宮李隆基隨時可以接見。

安祿山小嘴蜜甜,專門討李隆基的歡心。這與他經歷有關係,類似於韋小寶謊話連篇,卻能刺撓的唐玄宗心癢癢。

安祿山也會編故事,功夫一點也不比韋小寶差。“去年臣治下的營州發生了蝗災,蝗蟲就像黑雲一樣烏壓壓一片,用不一會兒就啃光了土地裏的莊稼。身爲忠君愛國的臣子,我焚香對天祈禱‘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願使蟲食臣心;若不負神祇,願使蟲散。’也許是上天聽到了臣的禱告,一會兒飛來了一羣神鳥,瞬間就把蝗蟲吃了個精光,老百姓的收成可算是保住了。”

這番鬼話純屬扯淡,可是李隆基偏偏相信了,而且寫進了史書。

編瞎話不只是這一次。

天寶四年,安祿山寫信給皇帝,“臣討契丹至北平郡,夢先朝名將李靖、李勣從臣求食。”這不是明確拿自己跟李靖、李勣相媲美麼,順便把唐玄宗跟李世民相提並論了,這馬屁拍得舒服而且高明。

裝傻充愣:外似癡傻內藏狡黠

天寶三年,三月,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兼任范陽節度使。

爲了表示唐玄宗的知遇之恩,安祿山屢次派兵進攻北方少數民族。天寶四年,不堪受辱的契丹人與奚人終於宣佈與唐朝決裂,殺掉了和親公主叛變。黑心的安祿山終於可以奉命討伐了。

“祿山體充肥,腹垂過膝,嘗自稱重三百斤。外若癡直,內實狡黠。”

唐玄宗指着安祿山的大肚子問,這裏面裝着什麼,怎麼能這兒大呢?這時安祿山的回答,看出來他的聰明狡黠了,“沒有什麼別的,全是對皇帝的一片忠心。”這馬屁拍得多讓人舒服。

有一次,唐玄宗讓安祿山拜見太子李亨,他故意裝傻充楞不拜。當左右的人叫他下拜時,他裝模作樣地說:“我是胡人,不懂朝儀,太子是什麼官?” 唐玄宗告訴他:“朕千秋萬歲之後,太子就是將來的皇帝。” 安祿山要的就是這句話,馬上接過話茬:“臣愚,心裏只有陛下一人,不知還有太子。”這話說的,給人的感覺非但沒有低三下四的諂媚,而且在憨厚、耿直裏流露出的忠誠。

“祿山在上前,應對敏給,雜以詼諧。”

還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殿設宴招待他,楊貴妃也在場。幾杯酒下肚,唐玄宗讓安祿山與楊貴妃兄妹結拜“敘兄弟”。

可安祿山出人意料,竟然拜楊貴妃爲乾孃,跪下就給乾孃磕頭,並且進宮都是先拜見楊貴妃。唐玄宗就好奇地問安祿山,怎麼先拜楊貴妃而不拜皇帝呢?安祿山應對很聰明:“我是胡人,我們的禮節是先母而後父。”其實,他心裏狡猾狡猾的,唐玄宗對楊貴妃言聽計從,討好眼前的乾孃楊貴妃比直接討好唐玄宗更容易。

那時候,同爲節度使的王忠嗣屢次上奏說安祿山要造反。然而,唐宣宗皇帝根本沒有在意。

安祿山得到了楊貴妃的青睞,也獲取了唐玄宗的信任。因此,不久他求兼任河東節度使得償所願,而且還差賜予了鐵券。三鎮節度使,大唐天下十佔其三。

天寶十年,李隆基命令有關部門在長安給安祿山修建了豪宅,地段絕佳,而且要求“但窮壯麗,不限財力”。據司馬光說,安祿山府上連廚房、衛生間都掛滿了金飾,連皇宮都沒達到這個水準。

安祿山喬遷新居那天,李隆基停止了球賽,親自登門道賀,盛況空前。

結束語:安祿山並不高明的厚黑

安祿山從名不見經傳小人物爬到這樣的地位,張九齡能夠預測到,王忠嗣能夠發現苗頭,太子也都能看出來,爲啥唐玄宗卻能放任安祿山做大呢?難道是因爲安祿山善於在唐玄宗面前僞裝,或者博取了唐玄宗的歡心?未必如此,這裏面應該還隱藏着更深刻複雜的歷史背景和政治因素。

不過,在安祿山向上爬的過程中,所玩弄的並不是很高明的厚黑學,以及安祿山那些自嘲的笑話看看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