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番薯王”朱以海,兩次錯過皇位曾抗清18年

明朝“番薯王”朱以海,兩次錯過皇位曾抗清18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朱以海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衆多抗清義士中,有一位很有代表性,因爲他是皇族宗室,被稱爲明朝“番薯王”。這位王爺曾兩次錯過皇位,以監國身份堅持抗清18年,在史書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他就是魯王朱以海。

朱以海是朱元璋第十世孫,魯荒王朱檀的後代,他的父親是魯肅王朱壽鏞,哥哥是魯安王朱以派。當初清軍入關掠奪,朱以派爲了避免被清軍羞辱,於是帶着弟弟們自縊而死。唯獨朱以海選擇活下來,他藏在死人堆中,躲過了清軍的屠殺。

等到清軍撤出去之後,朱以海的兄弟們都死了,所以崇禎帝便讓他承襲了魯王爵位。可惜好景不長,當上魯王的一年後,李自成就殺到了京城,並計劃對朱以海的封地山東發兵。

朱以海聽到消息後,便南逃到了浙江,隨即爲南明效力。南明弘光帝爲了安撫諸王,就對他們委以重任,其中朱以海就負責守衛台州。

明朝“番薯王”朱以海,兩次錯過皇位曾抗清18年

然而南明內部並不團結,很快就產生內訌,給清軍入侵製造了良機。很快,弘光帝就被清軍俘虜,第二年就被處死了。南明羣龍無首,於是剩下的大臣就擁戴朱以海監國。

或許有人會說,爲什麼不直接擁立朱以海登基,而只是讓他監國呢?這是因爲當時弘光帝只是被俘虜,還沒有死,如果朱以海登基,就等於篡位。等到第二年弘光帝被處死後,朱以海的確想過要登基。然而此時隆武帝已在福州稱帝,他便第一次錯過皇位。

沒能當上皇帝,朱以海自然是失望的。隆武帝爲了安撫他,就讓他辭去監國之職,仍然封他爲魯王。朱以海沒有辦法,就想答應隆武帝的要求,可是弘光朝大臣張國維、熊汝霖等人不同意,還殺了隆武帝的使者。之後就爆發了“唐魯之爭”,這也相當於是南明內訌,再次給清軍入侵提供了良機。

就在“唐魯之爭”愈演愈烈的時候,清軍先後攻陷了紹興、台州、福建等地。朱以海在衆人保護下,逃往舟山避難,而隆武帝則被清軍俘虜,之後也被殺害。這就是隻顧着內訌的後果。

朱以海逃到舟山後,在這裏繼續主持抗清工作。永曆帝朱由榔稱帝后,他又向永曆帝稱臣,他態度十分恭順,就是害怕重蹈“唐魯之爭”覆轍。永曆帝爲了籠絡朱以海手下的人,便特許他保留監國身份,讓他在浙東一帶主持抗清事宜。

朱以海在浙東一帶抗清多年,可惜始終寡不敵衆,最終還是被攻陷了。這次失敗後,朱以海就在衆人的保護下,逃到了廈門鄭成功的地盤。鄭成功是隆武帝的心腹愛將,對於當初的“唐魯之爭”,他對朱以海是有意見的。但出於國難當頭的原因,他還是暫時原諒了朱以海,並將他安置在金門。

明朝“番薯王”朱以海,兩次錯過皇位曾抗清18年 第2張

由於金門不產稻米,所以朱以海往往只能用番薯來充飢,從而有了“番薯王”的稱號。他知道鄭成功不滿自己,所以無奈取消了監國的身份,仍然以魯王自居。又讓手下人積極配合鄭成功,任憑其差遣,這才讓鄭成功消除了戒心。

之後,傳來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殺的消息,此時朱以海手下的人,決定擁立朱以海稱帝,以便帶領大家繼續抗清。然而忠於隆武帝的鄭成功,堅決反對他們的建議。朱以海也不敢與鄭成功正面對抗,也就只好放棄這個想法,於是第二次與皇位錯過。

兩次沒能當上皇帝,讓朱以海鬱結難舒,身體慢慢也變差了,同年就病死在金門,享年45歲。雖說朱以海抗清18年時間裏,有成功阻擊清軍的事例,也有挑起內訌的過錯,但他比起那些只知逃亡的宗室們,還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