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說明末援遼官軍是明朝的催命符?真相是什麼

爲什麼說明末援遼官軍是明朝的催命符?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明末援遼官軍爲何成大明催命符,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明末遼東這個巨大的黑洞對於明代國來說不僅僅是損失無數錢糧精兵那麼簡單。在遼東戰場上九死一生的援遼官軍成了後來明末農民軍的骨幹力量。最終成爲顛覆帝國者。

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進攻撫順,在撫順殲滅了前來增援的遼東軍隊主力。明朝的遼東防線頓時出現巨大漏洞。在後續的薩爾滸等一系列戰事中,在遼東作戰的主力都是從各地調集軍隊參與。這其中就包括陝西三邊的官軍。

爲什麼說明末援遼官軍是明朝的催命符?真相是什麼

但隨着明軍在戰場上的一敗再敗,這些援遼軍隊紛紛成了潰兵。崇禎元年七月,崇禎召對廷臣於平臺,兵部尚書王在晉說:“遼釁且十年,東援之兵,亡者不歸,歸者不伍,今邊餉匱,或闕至三十月。”崇禎問戶部左侍郎王家禎,王家禎說:“延綏闕甚。” 這其中就說明了兩個問題,首先是援遼官兵潰逃,第二個問題是陝西的邊軍缺餉嚴重。既然回到軍中也得忍飢挨餓,那這些士兵就只有造反一條路了。

這些人一加入起義軍就展現出完全不同的戰鬥力。最早在陝西起義的王二很快就被地方官用州縣兵就將其消滅了。但這些潰兵就不同了,清澗人王左桂是延綏逃兵,他糾集騎兵上萬人在宜川造反,直接發展到攻城掠地。更有名的要數從遼陽逃回陝西的神一元。聚衆三千人,於崇禎三年十二月初一襲破新安邊營,收集該營兵民進攻寧塞,城中人開門迎納。神一元殺明參將陳三槐,又攻柳樹澗堡,堡中飢軍饑民迎入。農民軍攻克寧塞,圍靖邊三晝夜。

爲什麼說明末援遼官軍是明朝的催命符?真相是什麼 第2張

崇禎四年正月,明副總兵張應昌、左光先進攻保安,神一元和高應登等首領戰死。但農民軍又擁護神一元的弟弟神一魁爲首領,繼續統領這一支農民軍與明軍作戰,神一魁約合河套蒙古部落千餘騎到保安共擊明軍,大敗明軍。但蒙古部落進保安城後,“大掠而去”,神一魁只好棄城南走,率領數萬農民軍去攻寧夏,擊潰明都指揮使王英部隊,明總兵杜文煥和賀虎臣不能抵擋,各自退兵。神一魁又率農民軍進攻慶陽,攻破合水,宛如“破竹之勢,其鋒不可當”。這已經證明這些所謂的農民軍戰鬥力已經足以與明軍正規的邊軍相對抗。後來三邊總督楊鶴在奏摺中這樣說道“蓋此賊與河曲之賊,皆東西兩路慣戰邊兵,攻一城即破一城,破一城即據一城”。明朝的官僚也很清楚的知道爲什麼這些官軍會造反。

對於造反官軍的苦衷連作爲鎮壓起義軍最直接的當事人楊鶴都表示理解。楊鶴再給崇禎的奏報上這樣說道“蓋邊兵生於塞上,舍從軍別無事事,父兄子弟死者陣亡,生者補伍,衝鋒陷陣,常懸帶血之刀,臥雪眠霜,半作沙場之骨。援遼之後,從來征戰幾人回,此邊兵所共苦也。臣防秋出塞,視見延西一帶,極目黃沙,比之中東二路更苦。從前歷過月餉,實是缺乏四年。地本不毛,一物不產,頻年亢旱,粟貴如珠,欲其不作賊不可能也。”可見當時的情況是不造反就沒活路了。

爲什麼說明末援遼官軍是明朝的催命符?真相是什麼 第3張

崇禎皇帝的態度是怎樣的呢?崇禎三年六月兵科給事中劉懋對崇禎說“營卒乏餉三十餘月。”這樣的情況下不造反,這些已經三十個月沒發工資的官軍實在沒活路了。劉懋請求崇禎發數十萬帑金來安撫飢兵。但這時的崇禎想的卻是“專籌東事,裁各邊餉”。到了這個時候崇禎還想的是縮減工資,完全不把士兵的死活放在心上。可見這一場禍事最直接的責任人就是最高統治者崇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