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孝文帝拓跋宏處死太子,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

孝文帝拓跋宏處死太子,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孝文帝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自古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都要進行一些漢化改革的措施,畢竟想以少數人去統治人口數量龐大的漢人,原先遊牧部落的制度根本不足以應對。

而古往今來,漢化改革最激烈的要數孝文帝拓跋宏(元宏)了。他本是鮮卑人,爲了推行漢化改革,命令所有人穿漢服,而且帶頭改了鮮卑姓(拓跋)爲漢姓(元),甚至不惜處死了帶頭反抗的親兒子(太子拓跋恂)。

但是孝文帝從遷都洛陽僅41年後,北魏就滅亡了,而這與他一系列激烈的漢化改革有着直接關係

孝文帝拓跋宏處死太子,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

西晉末年,由八王之亂引發的五胡亂華,鮮卑族也在混亂中建立了一方勢力。公元398年,拓跋珪在平成(今山西大同)正式稱帝,建立北魏政權。

後來出了個偉大的拓跋燾,花了20年時間,收服柔然,滅了胡夏、北燕、北涼等,逐漸統一了北方,與南方的劉宋形成南北朝對立的局面。

從魏晉時期,中原的世家大族在所有政權中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作爲外來戶的北魏政權,必須要有效平衡皇權貴族與漢人世家大族之間的關係,畢竟跟漢人士族合作才能在中原站穩腳跟,而世家大族也想在鮮卑貴族這裏尋求庇護。

孝文帝拓跋宏處死太子,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 第2張

在此期間,北魏的經濟依然有一部分依靠的是畜牧業。所以說北魏初期,是一個兼有農業和畜牧業兩種經濟類型的帝國。拓跋燾的漢化改革相對就比較緩和一些,一爲平衡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之間的關係,二是農耕受天氣影響,立足未穩的北魏還需要畜牧業的支撐。

但他的後繼之君拓跋宏卻是在漢文化的薰陶下成長起來的,他年僅5歲便登基了,但朝政後來被一個漢族女人來把控的,那就是著名的馮太后。

她大刀闊斧實行了漢人的俸祿制,原先鮮卑貴族的財富大多靠搶,現在再搶他人財物就是犯法了,需要跟朝廷領俸祿。她還實行了一套均田制,來改善經濟。總之在馮太后掌權期間,可以說讓北魏的漢化改革前進了一大步。

但馮太后死後,孝文帝23歲親政,年輕氣盛的他,根本不滿意現在的進度,而他從小飽讀漢人詩書,認爲應當遷都到漢人的文化中心洛陽。

把洛陽對於孝文帝文化上的意義拋開不看,僅從地理位置上就接近南朝,也更方便他蕩平南朝,統一天下。再者,平成(大同)的鮮卑貴族衆多,孝文帝漢化改革阻力太大,他必須脫離鮮卑貴族的勢力中心才能順利漢化改革。

於是,遷都洛陽就成了孝文帝改革的第一步。公元493年,拓跋宏假借南下征伐的名義,率領衆臣和20萬大軍南下。

而到了洛陽卻下起了瓢潑大雨,孝文帝心想天助我也,各大臣都來勸阻拓跋宏不再繼續南下,而孝文帝也順勢拋出了兩個選擇,要麼繼續南下,要麼乾脆遷都洛陽。衆大臣一路上苦不堪言,自然同意了遷都洛陽的決定。

但是留守平成的鮮卑貴族就不樂意了,這也加深了皇權和漢人士族與鮮卑貴族之間的矛盾。按理說孝文帝遷都洛陽已經邁出一大步了,應該修養磨合幾年再說。

但僅兩年後,他又提倡都說漢語、寫漢字,還禁止穿鮮卑服裝,而且鼓勵鮮卑族和漢族之間通婚,把北魏的制度和法律都改了,尊崇孔子。

甚至帶頭改姓,把拓跋氏改爲元姓,所以孝文帝就有了兩個名字,一個是拓跋宏,一個是元宏。他的一些列激進的漢化改革,激起了鮮卑貴族的反彈,他們私下裏聯繫,還把太子元恂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來反對改革。

當時太子才15歲,只是爲了平成比洛陽更涼快一些,就被當成了出頭鳥,最終被他狠心的老子一刀給砍了。

孝文帝如此激進的改革,最終激起了鮮卑貴族的叛亂,畢竟他們戰功赫赫,卻進不了北魏徵服的高層政治舞臺。

著名的六鎮之亂就是起點,再之後10年中,中國北方叛亂不斷,最終導致北魏分裂,高歡在鄴城建立了東魏,宇文泰在長安建立了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