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末三傑是誰?他們生前都有什麼貢獻?

宋末三傑是誰?他們生前都有什麼貢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元軍攻克臨安,謝太皇太后抱着五歲的小皇帝宋恭帝出城向元軍投降。宋度宗的楊淑妃在國舅楊亮節的護衛下,帶着自己的兒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出逃,在金華與大臣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文天祥等會合。同年趙昰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時年只有7歲,是爲宋端宗。兩年後,歷經顛沛流離之苦的趙昰病死於碙洲荒島之上。他的弟弟、時年七歲的趙昺被擁立爲帝,他也是宋朝最後一位皇帝。在南宋生死存亡的時刻,以“宋末三傑”爲代表的壯士們,慷慨赴國難,踏上了歷史留給他們的最後舞臺。一羣南宋王朝僅存的精英,置身於這天涯海角的一隅,保衛着風雨中飄搖不定的流亡政權,直到生命的終結。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張世傑,宋末抗元名將,累官至太傅、樞密副使,封越國公,與陸秀夫、文天祥並稱“宋末三傑”。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四月,張世傑隨宋朝二王(益王趙昰、廣王趙昺)進入福州。五月,與陳宜中、陸秀夫等尊奉趙昰爲帝,張世傑被任命爲籤書樞密院事。這時的南宋小朝廷在元軍的大舉進逼之下只得四處流亡,時刻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僅僅兩年之後,九歲的趙昰在顛沛流離中病死,他的弟弟、時年七歲的趙昺被擁立爲帝,他也是宋朝最後一位皇帝。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春,元軍浩浩蕩蕩陸續抵達崖山,對南宋形成三面包圍之勢,決定南宋命運的崖山海戰拉開序幕。在這場大戰中,由於張世傑、陸秀夫等人的部署失當,兵力佔優勢的宋軍最終大敗,軍民死者數十萬人,元軍數次以高官厚祿招降張世傑,皆被拒絕。

宋末三傑是誰?他們生前都有什麼貢獻?

戰敗後的張世傑原本還想侍奉楊太后尋求趙氏的後代而立,以再圖後舉,但楊太后亦赴水而死,恢復宋朝的最後一絲希望也就此破滅。臨死之前,張世傑道:“我爲趙氏,能做的事都做盡了,一君亡,又立一君,現在又亡。我還沒有死的原因是希望敵兵退,再另立趙氏以存祀啊。現在到了這個地步,豈非天意啊!” 不久張世傑在大風雨中溺卒於平章山下。

陸秀夫,字君實,今江蘇省建湖縣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張世傑等共同擁立益王趙昰於福州。後進升爲端明殿學士、簽發樞密院事,左丞相,與張世傑共同秉政。當時君臣流亡海濱,大小政事都疏於治理,陸秀夫依然堅持信念,鼓勵衆臣。端宗趙昰病死後,陸秀夫等又擁立時年七歲的趙昺爲帝。在之後的崖山海戰中,宋軍大敗,陸秀夫原本想要護衛末帝趙昺的座船一起逃走,但被元軍所阻,在得知突圍無望之後。陸秀夫將自己的妻子兒女趕下海去,自己揹着末帝趙昺赴海而死,當時他年僅四十四歲,許多忠臣亦追隨其後,十餘萬軍民跳海殉國。

宋末三傑是誰?他們生前都有什麼貢獻? 第2張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宋瑞,今江西省吉安人。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爲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五月,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共同擁立益王趙昰於福州。後赴福建聚兵抗元,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廣東海豐五坡嶺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範將其押赴崖山,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寧死不發一言。後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於大都就義。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