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魏徵死後李世民爲何墮落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

魏徵死後李世民爲何墮落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魏徵死後的李世民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唐太宗是一代明君,我們對他的評價更多的是讚美或讚頌,其實,在貞觀末期,唐太宗的所作所爲並不符合我們對他的印象,他墮落了,爲什麼?

很重要的原因是:魏徵死了。當然這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還在於自己的內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魏徵死後李世民爲何墮落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

唐太宗

一、在貞觀初年,皇帝是明君

唐太宗的確是個明君,早年參加建立唐朝的戰爭,幾乎憑一己之力平定了天下,唐高祖李淵不斷封賞這個功高震主的兒子,最後封他“秦王”、“尚書令”,還編了個職位叫“天策上將”,可見其功勞之大。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出政治舞臺,讓位給這個英明的兒子,李世民即位,開創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之治。

貞觀年間,唐太宗殫精竭慮、從善如流、任用賢才,這時的唐朝開始走向了繁榮的局面。

對太宗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魏徵了,不僅有他,還有很多人向太宗進諫,太宗往往都能接受。

魏徵一生曾經當過的主要官職就是“諫議大夫”,他的職責就是爲皇帝提出各種建議和問題,減少施政的錯誤。他與太宗之間有着良好的化學反應,君明臣直,相得益彰。

魏徵對太宗有着很多的制約,魏徵要做一個敢於直言進諫的名臣,皇帝也需要魏徵這樣的人來讓自己更加完美,洗刷自己“玄武門之變”時的污點。

兩人都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問題在於如何去行動。

唐太宗要徵18歲以下的人當兵,魏徵很多次拒絕,兩人甚至爭執起來,最後,魏徵說服太宗。

《資治通鑑》記載:皇帝要去南山遊玩,魏徵趕來質問皇帝“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嚴裝以畢,而竟不行,何也?”,皇帝笑着說:“初實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輟耳。”太宗怕魏徵生氣,不敢去遊玩了。

還有一次,皇帝在玩鷂鷹,魏徵來了,慌忙把鷹藏在自己懷中,魏徵奏事很久,鷹死在懷裏。“。上嘗得佳鷂,自臂之,望見徵來,匿懷中,徵奏事固久不己,鷂竟死懷中。”

皇帝也是人,也會生氣,多次進諫也讓皇帝不爽,氣急敗壞的皇帝也想殺了魏徵“會須殺次田舍翁。”

幸好被皇后勸諫說:“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皇帝這才轉怒爲喜。

魏徵帶動了一羣大臣進諫皇帝,貞觀初期,皇帝會接受各種大臣們的意見,政治清明,進諫成風。

二、魏徵死後,唐太宗開始墮落

魏徵死後李世民爲何墮落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 第2張

長安風雪夜

從貞觀中期開始,皇帝志得意滿,漸漸失去了廣泛納諫的胸懷,你進諫他還生氣,憤憤不平。清代趙翼的《廿二史札記校正》(卷十九)記載:“魏徵謂貞觀之初,導人以言,三年後見諫者悅而從之,近一二年,勉強受諫而終不平。”

貞觀十七年,魏徵死了,皇帝大哭,廢朝哀悼,給諡號。《舊唐書》(卷二十一)記載:“太宗親臨慟哭,廢朝五日,贈司空、相州都督,諡曰文貞”。

“帝親制碑文,併爲書石。其後追思不已,賜其實封九百戶。嘗臨朝謂侍臣曰:“夫以銅爲鏡,可以正 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皇帝親自爲魏徵書寫碑文,還有各種賞賜,常把魏徵比作自己的一面鏡子。

魏徵死後李世民爲何墮落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 第3張

魏徵墓

吃丹藥

唐太宗年輕時就有病,此病叫“風疾”或者叫“氣疾”,這種病怕熱,喜涼爽,屬於呼吸系統血液系統的綜合徵。貞觀十七年後反覆發作,朝政開始荒廢,爲了能治療此病,皇帝開始吃藥,但收效甚微,他開始對丹藥感興趣,認爲只有丹藥能治病並且還能達到“長生”的目的。

另外,在貞觀十九年,太宗徵高麗,受了傷,到了幷州,“病癰(毒瘡),御步輦而行”,這可能是積勞成疾,也可能就是服用丹藥所導致的,貞觀二十一年,高士廉死,皇帝想去弔喪,大臣以皇帝吃了丹藥不便出行爲由,拒絕皇帝去。這年三月,太宗“患風疾,苦京師盛暑”。四月,公卿上言請修終南山廢太和宮以清暑,手詔曰:“比者風虛頗積,爲弊至深,況復炎景蒸時,溫風鏗節,沈痾屬此,理所不堪,久欲追涼,恐成勞擾,今卿等有請,即相機行。”此太和宮後來改叫翠微宮,這個地方比長安涼爽,有利於緩解皇帝的病情。

貞觀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大破帝那伏國帝國,“使方士那羅邇娑婆於金飈門造延年之藥”皇帝讓俘虜的方士那羅邇娑婆在金飈門造延年藥。"令依其本國舊方合長生藥,以兵部尚書崔敦禮監主之,發使天下,徵求靈草祕石,不可稱數,歷年而成"。

皇上的病不僅不好轉,反而因爲吃了這歷年而成的“延年之藥”,導致病情加重,“力疾至顯道門外,赦天下。”數日後,“敕太子於金液門聽政。”

最終在貞觀二十三年,皇帝病逝於翠微宮含風殿。

對於太宗皇帝因食丹藥而死的故事,後代的大臣們並不避諱,有時他們會以此勸諫皇帝。《舊唐書》載:“高宗咸亨中欲餌胡僧所合長生藥,東臺侍郎郝處俊進諫,即舉太宗服丹之事爲教訓”。

大興宮殿

唐初國力弱,廢除了很多勞煩百姓的工程,唐太宗時期國力漸強,開始像修宮殿,給事中張玄素進諫曰:“陛下初平東都之始,層樓廣殿,皆令撤毀,天下翕然,同心欣仰。豈有初則惡其侈靡,今乃襲其 雕麗?”唐太宗最終聽取意見,沒有再提這件事。

貞觀十年,“賢內助”長孫皇后在年僅三十六歲時病逝,也讓皇帝沒有了最重要的幫手。她與皇帝訣別時說:“願陛下親君子,遠小人,納忠諫,屏讒慝,省作役,止遊畋”。這是對皇帝的擔憂。

魏徵死後李世民爲何墮落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 第4張

長孫皇后

特別是魏徵死後,皇帝沒有了最大的顧忌,加上自己吃了丹藥後性情大變,脾氣暴躁起來,開始任性行事,不計後果了。

貞觀十一年正月,新作飛山宮於洛陽。

十四年八月,又新作汝州(今河南汝州市)襄城宮。

十八年,詔閻立德營建驪山宮殿、御湯,名湯泉宮。

二十年七月,宴五品以上于飛霜殿,其殿在宮城玄武門北,因地形高敞,層閣三城,軒欄相注,又引

水爲潔淥池,樹白楊槐柳,與蔭相接,以滌炎暑焉。十月,司空房玄齡及將作大匠閻立德大營北闕,制顯道門觀併成。

二十一年四月重修的終南山太和宮。

三、總結

人無完人,即使是唐太宗這樣的優秀帝王,也有很多缺點和遺憾,如果身邊有值得信任的,像長孫皇后、魏徵這樣的人,他會自律很多。一旦失去了外部的制約,人就容易過於放鬆,皇帝的絕對權力會最終使自己的完美形象完全崩塌。

唐太宗自貞觀十七年以後,失去了魏徵,也就失去了進取心和自律,他開始變成貞觀初年他最不屑成爲的人,他開始向“好大喜功的隋煬帝”轉變,幸運的是,他之後又出現了武則天、唐玄宗這樣的政治家,唐朝才得以進一步發展。

唐太宗晚年的沉迷丹藥和大興建築,是他本人的遺憾,但回到那個時代、那種環境,確實是一種很難突破的局面。

參考書目:

劉昫著《舊唐書》中華書局

司馬光著《資治通鑑》中華書局

趙翼著《廿二史劄記校正》中華書局

穆渭生《唐太宗的敗德弊政:餌丹藥與興土木》陝西教育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