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嘉靖年間發生的一起刺殺案,是后妃指使還是宮女起義?

嘉靖年間發生的一起刺殺案,是后妃指使還是宮女起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嘉靖皇帝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嘉靖皇帝朱厚熜經歷了一個畢生難忘的驚魂夜。

這一夜,皇宮萬籟俱寂,一切看似尋常,微弱的燈火陪伴着皇帝沉入夢鄉。

正在此時,以宮女楊金英爲首的16名宮婢悄無聲息地來到御牀前,手中緊緊握着一根由多條絲花繩綁成的粗繩,計劃在嘉靖熟睡之時將他扼殺,這是隻有這幫最特殊的刺客才能謀劃的暗殺。

明清時期的紫禁城有嚴密的安保措施,像星爺打着燈籠在紫禁之巔逮捕四大高手這種故事情節,幾乎不可能發生,電影裏演一演就行了。僅僅是皇帝居住的乾清宮,就有九個房間,“上下共置牀二十七張,天子隨時居寢,制度殊異”,要想趁夜行刺,還得知道皇帝這天睡哪兒。更別說,他還要時不時到嬪妃宮中留宿,那麼多後宮佳麗總要雨露均沾吧。

可隨侍皇帝身旁的宮女們偏偏知道這些機密。宮變發生的這一夜,嘉靖帝來到端妃宮中就寢。端妃曹氏年輕貌美,是當時最受寵的妃子之一,她對宮女們的計劃一無所知,卻註定將因這場行動受到牽連。

危機臨近,嘉靖帝還在沉睡,楊金英見他毫無防備,與其他宮女拿出繩子套在了皇帝的脖子上,還有宮女用黃綾矇住了他的臉。萬事俱備,十幾名手無縛雞之力的宮女一擁而上,有人掐嘉靖的脖子,有人按住身體和四肢,並用力拉緊繩套。嘉靖從夢中驚醒,卻無力反抗,登時就要氣絕身亡。可是,衆宮女這才發現,她們慌亂之中誤將繩子的活釦打成了死扣,因此無論如何也拉不緊,嘉靖並沒有因此喪命,只是被勒昏了。

有一個叫張金蓮的宮女見計劃可能敗露,情急之下當了叛徒,偷偷跑去向方皇后告密。皇后得知此事後大驚失色,急忙帶領太監、侍衛前來救駕。在一片混亂中,方皇后還被宮女打了一拳,可皇后畢竟人多勢衆,很快就將這些刺客逮捕歸案。嘉靖皇帝陷入了重度昏迷,還有救。

這一年是農曆壬寅年,這一宮女行刺事件被稱爲“壬寅宮變”。

眼看嘉靖都快要嚥氣了,皇宮上下手忙腳亂,要趕緊想辦法救人啊。

爲皇帝看病是一門高風險的技術活,尤其是嘉靖重度昏迷,生死難料,治不好可是要被治罪的。正當衆人一籌莫展,一個叫許紳的御醫站了出來,冒着生命危險給嘉靖開了一副藥。嘉靖服藥後過了幾個時辰,口吐紫血數升,總算能開口說幾句話,從鬼門關走了一圈回來。

許紳給嘉靖開藥時,自己心裏也沒底,一直提心吊膽,一天下來身心疲憊,不久就得病去世。臨終前,許紳留下遺言:“我是沒救了。之前宮變,我知道自己開的藥若沒起效,一定會惹來殺身之禍,因此驚悸。此非藥石所能療也。”他把皇帝救活,自己卻被嚇死了。

嘉靖年間發生的一起刺殺案,是后妃指使還是宮女起義?

嘉靖皇帝經過這一番折騰,身體虛弱,需靜心調養,宮中事務全部交給方皇后處理,由她主持審理此案。方皇后命司禮監太監等審訊被捕的16名宮女。經過嚴刑拷打,逼問她們誰纔是背後的主謀元兇。

衆宮女把寧嬪王氏供了出來,一致供認此事是寧嬪所策劃。自嘉靖十年起,皇宮仿古制在後妃中設立九嬪。寧嬪是其中之一,兩年前剛得到冊封,可隨着紅顏漸老,已經失寵,在宮中地位不保。如果說她有刺殺嘉靖的動機,可能是對他刻薄寡恩、喜新厭舊感到不滿。

寧嬪“招供”後,曹端妃也被拉下水。寧嬪一口咬定端妃雖然沒有參與其中,但對這次刺殺早已知情,畢竟案發現場正是在她宮中。寧嬪這招夠狠,皇帝沒死成,倒是成功地拉端妃同赴黃泉。

如果說寧嬪有作案動機,端妃若是想刺殺嘉靖那就匪夷所思了。她是嘉靖的寵妃,因美貌得寵,常伴其身邊飲酒狎歡,就像養在籠中的金絲雀,嘉靖若死,她就失去了一切,一點兒好處也撈不着。

端妃得知自己將被治罪,大喊冤枉,至死都說自己是被誣陷。她極有可能是這起事件中的無辜牽連者。

如此一來,“兇手”在不到十天內都已落網,這場宮變即將結案。審案官員上報嘉靖皇帝稱:

金英(楊金英)與蘇川藥、楊玉香、邢翠蓮、姚淑翠、楊翠英、關梅秀、劉妙蓮、陳菊花、王秀蘭親行弒逆,寧嬪王氏首謀,端妃曹氏時雖不與,然始亦有謀。張金蓮事露方告,徐秋花、鄧金香、張春景、黃玉蓮皆同謀者。

之後,刑部得到方皇后以嘉靖名義頒佈的諭旨,會同錦衣衛將楊金英等16名宮女押赴市曹凌遲處死,剉屍梟首。史書記載,端妃、寧嬪與衆宮女“悉磔於市,並誅其族屬十餘人”,很多人都採用這一說法。但南開大學林延清教授認爲,此說法不實。端妃與寧嬪的身份是嬪妃,不應該在街頭行刑,這兩個女子是在宮中被祕密處死的。明朝的一些皇帝雖說重口味了點兒,但還不至於那樣殘害自己的女人。

幾天後,大學士嚴嵩等上疏道:“事出倉卒,人心驚惑。今雖甫平,猶恐傳聞未定。”他們請皇帝昭告天下,以安定人心,順便辟謠。嘉靖帝在詔書中宣佈自己一切平安,將會祭告天地、宗廟、社稷,要臣工安心工作。此案到此告一段落。

對於這個結果,方皇后可說是唯一的贏家。

她不僅立下大功,還利用這次機會除掉了正受寵的競爭對手曹端妃。嘉靖一朝,帝后關係一直不太和睦。方皇后是嘉靖的第三任皇后,在她之前的兩任皇后都遭受過嘉靖的“家暴”,那些往事還歷歷在目。

嘉靖的第一任皇后是孝潔皇后陳氏。

有一次,懷孕的陳皇后和嘉靖帝在宮中閒聊,有兩個妃子進來獻茶。嘉靖見二妃玉手細膩白嫩,當場就拉過來撫摸了一把。陳皇后心生醋意,投杯於地,起身就要離開,這下子觸怒了嘉靖。嘉靖勃然大怒,大聲呵斥,身懷六甲的陳皇后受到驚嚇,流產後大病一場去世。臨死前,陳皇后想見母親一面,冷酷無情的嘉靖還不准許。

第二任皇后張氏遭受到更加殘暴的對待。一次,張皇后爲大臣求情,竟然被嘉靖下令狠狠鞭撻了一頓,並遭到廢黜。

方皇后一方面對得寵的嬪妃有些嫉恨,另一方面也畏懼嘉靖的喜怒無常。有學者認爲,此次審理案件時將端妃也牽連進去,“顯系方皇后主意”。後來嘉靖帝身體康復,才知道端妃臨刑前堅稱自己不知宮女們的謀劃,此事確有冤情,爲愛妃之死深深痛惜。端妃慘死後,疑心病重的嘉靖帝還一直懷疑宮中鬧鬼,對大臣徐階說:“壬寅大變,內有枉者爲厲。”

更爲蹊蹺的是,壬寅宮變五年後,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方皇后也在一場意外中離奇去世。

當天,皇后居住的坤寧宮突然失火,宮中太監報告嘉靖,他卻眼看着大火燃燒而不派人前去救火,最終使方皇后在驚懼中死去。之後哀悼皇后時,嘉靖還耐人尋味地說了一句:“後救我,而我不能救後。”有人認爲,嘉靖對方皇后見死不救,是痛恨她擅作主張處死端妃,但皇后救駕有功,沒有過失,不能公開廢后,只能出此下策。

一個失寵的嬪妃,指使十幾個宮女行刺皇帝,本就耐人尋味,之後皇帝的寵妃含冤而死,五年後皇后也死於非命。壬寅宮變似乎成了後宮三個女人的一場宮鬥,真相難道如此簡單嗎?

事情並沒那麼簡單。

關於宮女行兇的動機,還有另一種說法。在這一說法中,不僅端妃是被冤枉的,寧嬪或許也不是主謀,這場宮變,其實是由於嘉靖帝虐待宮女,以楊金英爲首的宮女爲求自保主動發起的一次“起義”。

嘉靖皇帝愛煉丹,自小就沉迷於道教,整天想着修仙。長期服用丹藥易造成慢性汞中毒。史書記載,嘉靖帝服藥多年後臉色灰暗,四肢麻木,性情暴躁,顯然就是“靈丹妙藥”的療效。這要是吃了真沒病,可以出來走兩步。

道士們爲了討皇帝歡心,就發明了各種丹藥,其中一種所謂的長生不老藥叫做“紅鉛”,是用宮女的經血燒煉而成。嘉靖帝求丹心切,在民間大選少女入宮。爲了採取經血,宮中還強迫宮女服藥催經下血,她們飽受摧殘,不少人因失血過多而死,就算不死,也會遭受病痛折磨。爲了保持“潔淨”,宮女經期時甚至不能正常飲食。嘉靖性情乖戾,還經常因一些小事對宮女進行責罰,動輒打罵。

史書記載,“(宮女)因此殞命者,多至二三百人,蓄怨積苦,發此兇謀”,“宮人等不勝怨懼,同謀構亂”。總結一句話,壬寅宮變就是無良老闆嘉靖皇帝自己作死,殘忍迫害小宮女,引起了反抗。

嘉靖年間發生的一起刺殺案,是后妃指使還是宮女起義? 第2張

這一說法有一定說服力,宮女親眼目睹姐妹們飽受殘害,不堪受辱,不願坐以待斃,才向皇帝發出史無前例的挑戰。試想一下,即便楊金英等人刺殺成功,也註定難逃一死,她們是爲宮中受苦的姐妹們奮起抗爭,終究會因謀刺皇帝而慘死,可如果沒有這個皇帝,宮女們就不用再受這種折磨。十六人捨棄生命,只是爲了讓其他人更好地活着,而下此決心的人,不過是一幫十幾歲的少女。

原本被認爲是主謀的寧嬪貴爲九嬪之一,儘管失寵,可顯然不會因爲取宮女經血而與嘉靖產生矛盾,爲了爭寵行刺皇帝也要承擔極大的政治風險,得不償失。如果說她是爲打抱不平而支持宮女謀刺皇帝,這思想就太超前了。因此,寧嬪是否真的是幕後主使,有待商榷。

壬寅宮變到底是一場宮闈爭鬥,還是一場宮女起義?亦或是某些勢力策劃的政變?可惜的是,真相早已被掩埋。嘉靖帝也沒有從這場事變中吸取教訓,而是變本加厲,更加熱衷於求仙問道,將朝政視爲兒戲。

壬寅宮變過去大半年後,嘉靖進行自我反思,說:“朕若非依賴天地鴻恩遏除宮變,又怎能有今天呢?”他以爲,宮女犯上作亂,全靠上蒼保佑才剷除禍害,不僅沒有絲毫自責,還有些自鳴得意。此後,嘉靖不是痛改前非、體恤宮人,而是爲了答謝天神勞師動衆,下令在朝天宮齋醮(道教齋戒祈禱儀式)七日。

嘉靖帝更加狂熱地崇信道教,一心煉丹。他因遭遇刺殺而心有餘悸,也爲了專心玄修,特意從乾清宮搬到了長樂宮(後更名爲永壽宮)居住,從此久居西苑,求仙問道,不上朝視事。他忙着齋醮祈禱,朝廷日常事務難以打理,更需要一個聽話懂事的助手。

《明史紀事本末》曰:“猜忌之主,喜用柔媚之臣。”在壬寅宮變同一年入閣的嚴嵩,因寫得一手好青詞(舉行齋醮時獻給上天的祝文)、擅長拍馬屁而贏得嘉靖信任。之後他更是在嘉靖後期怠政時,利用內閣首輔的有利地位一手遮天,網羅黨羽,遂使朝政日益腐敗,嘉靖初年改革正德年間弊政的清明局面,就此蕩然無存。

此後二十多年間,嘉靖帝依然迷戀着丹藥,還是接着徵選宮女,還是繼續採集經血,平時除了嚴嵩和宮人,見的最多的人就是道士。史書記載,壬寅宮變的十年後,“嘉靖三十一年冬,命京師內外選女十八歲至二十四歲者三百人入宮。嘉靖三十四年九月,又選十八歲以下者一百六十人”。爲嘉靖煉丹的道士也直言不諱地說:“供煉藥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