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痛恨貪官污吏,那他有過鋪張浪費的事蹟嗎?

朱元璋痛恨貪官污吏,那他有過鋪張浪費的事蹟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朱元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太祖朱元璋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節儉。在沒當上皇帝前,有次部下送他一張金牀,他當場就把牀毀了,並表示自己討厭這樣的奢侈。稱帝后經常吃素,自己的馬車還是修補過後的,皇后更是穿着褪了色的衣裳,這些歷史記載的種種都表明朱元璋是一個勤儉節約的皇帝。

可是卻很少有人提到他做過的最鋪張浪費的一件事:建立規模龐大的中都城。

1、 修建中都城

才建國三年(洪武三年),朱元璋就決定在自己的家鄉鳳陽建立都城,並把這座都城定位爲未來的權力中心,取名“中都”。這個都城的周長是六十餘里,城內有文華殿、奉天殿、武英殿等和後宮五區。

朱元璋痛恨貪官污吏,那他有過鋪張浪費的事蹟嗎?

午門外有中書省、都督府、御史臺,在其旁配套有祭祀祖宗的太廟、祭土地神的太社壇和五穀神的太稷壇。都城內外更是有歷代帝王廟、開國功臣廟、城隍廟、國子監、朝日壇(每年於春分之日祭祀太陽的地方)、山川壇(祭祀先農諸神的場所)、觀星臺等機構。

這些設施可謂是應有盡有啊。

爲了建立中都城,朱元璋更是興師動衆、大興土木。徵調了工匠、壯丁一百五十多萬人,使用的材料除了石頭是本地的外,其他的如磚瓦、木材都是從外面調運過來。

爲了防止外運來的磚瓦被偷工減料,每個磚瓦上均刻有提供地、製作人、製作時間。而宮殿的樑柱更是從遠在四川的原始森林中砍回的楠木。從四川到鳳陽的距離有一千五百多公里,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運輸這些木材,可謂是“難於上蜀道”。

在《明中都》中記載了運輸的過程,這一千五百公里的路程分爲水路和陸路。砍好的楠木通過長江和運河,流入淮河,再經濠河進入中都城不遠的東湖,之後再進行陸運。因楠木實在過於巨大,需要用特製的大車來裝,二百多人來拉。而木材太過沉重,纏了鐵皮的車輪還是會不停的被壓壞,因此除了拉車的人外,還有另外扛車輪的,以便能及時更換,而每天能前進的路程也就十多里路。就運楠木已是這般艱辛,更別提其他方面了。

在《明史·葉伯巨傳》中提到:今鳳陽,黃陵所在,龍興之地,而率以罪人居之,以怨嗟愁苦之聲充斥園邑。《明太祖實錄》更是談到:近營中都,聞軍士多以疫死,蓋盛暑重勞,飲食失節,董其役者又督之太急,使病無所養,死無所歸。

可見修建中都城耗費了多少的財力、物力、人力,又激起了多少的民憤。

2、 中都城秒變爛尾城

當中都城修了六年,接近完工的時候,朱元璋卻緊急下詔停止營建中都城,理由竟是“役重傷人”。

朱元璋痛恨貪官污吏,那他有過鋪張浪費的事蹟嗎? 第2張

不過這個理由也太官方了吧,修建那麼大的一個工程,必定是要勞民傷財的,而作爲一個皇帝,過了六年後才說“役重傷人”?現在“役”也“役”了,“傷”也“傷”了,再把整個工程停下來也不能再彌補役傷帶來的後果,而最重要的是把中都城變成爛尾城豈不是造成更大的損失?

顯然這只是罷建的表面原因。罷建的重要原因有幾個:第一,朱元璋第一謀臣兼風水大師劉基在告老還鄉之前對朱元璋說:鳳陽雖帝鄉,然非天子所都之地,雖已置中都,不宜居。他認爲鳳陽的風水不好,四周都是平原,無險可守。這間接影響了朱元璋對鳳陽的看法。

第二,在《明史》中記載:時造鳳陽宮殿,帝坐殿中,若有人持兵鬥殿脊者。太史李善長奏:諸工匠用鎮壓法,帝將盡殺之。這段記載主要是說由於不斷的趕工期,累死了許多人,民怨很深。當朱元璋來鳳陽驗收工期時,許多的工匠進行抗議,結果遭到朱元璋的血腥屠殺。屠殺的結果反而激起更大的民憤。

第三,在《鳳陽縣誌》中提及:數百里間,王侯之家,甲第相望,冠蓋如雲。這段話說的是朱元璋在考察中都城時發現這些公侯伯爭相競富,紛紛把房子建的金碧輝煌,這讓向來疑神疑鬼的朱元璋很是不安,總覺得這幫人有一天會聚衆造反。

種種的原因使朱元璋罷建了中都城。

3、 及時補過

在罷建中都城後,朱元璋昭告天下《中都告祭天地祝文》,其中提到:今爲鳳陽,於此建都。土木之工既興,役重傷人,當該有司,疊生奸弊,愈覺尤甚。

之後他也放棄了遷都中都的計劃,並告誡大臣,今後的建築只求安固,不事華麗,凡雕飾奇巧,一律不用,唯有樸素結實的纔可以流傳百世。 後面下令將已建好的宮殿拆了,拆除後的木材用來修建寺廟。至此,不斷有人去拆其他的設施設備,最後只剩下四面孤零零的城牆。

對於這個事情的歷史記載,朱元璋也是極力掩蓋,許多的正史都是一筆帶過。

也許是歷史上太多的統治者窮奢極侈,再加上朱元璋有緊衣縮食的作風形象,大興土木這件事兒也就不足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