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操殺死的第一功臣是誰?曹操的做法蘊含了什麼道理?

曹操殺死的第一功臣是誰?曹操的做法蘊含了什麼道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殺死的第一功臣是誰?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一、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誰都不敢掉以輕心。

很大程度上,“官渡之戰”決定了北方的歸屬。

當時的袁紹雄踞四州之地,相當於現在的河北山東和山西,曹操只有河南和安徽江蘇的一部分。

在“官渡之戰”中,袁紹擁有地緣、人口和財富優勢,兵微將寡的曹操只能疲於奔命。

最艱難的時候,曹操甚至給荀彧寫信:

“文若,我太南了......不如撤兵回許都吧,只要關起門來,我還是一方諸侯,實在不想拼了。”

荀彧捧着竹簡看完之後,氣死了:

“袁紹南下與你決戰,如果扛不住的話就沒有以後啦,還關起門來,做夢去吧。主公是最厲害的,站起來好好幹。”

曹操吐槽之後,心情好多了,重新打起精神和袁紹一頓PK。

2個月後,他的機會來了。

許攸是袁紹和曹操共同的朋友。

他們幾乎同時創業,由於袁紹是“四世三公”的家庭,屬於自帶流量的大IP,許攸毫不猶豫的跑去投奔袁紹。

至於曹操,呵呵,誰在乎呢。

就像很多兄弟一起創業的公司一樣,公司做大之後,小夥伴以元老自居,處處要求顯示優越性。

《三國志》記載,許攸自恃資格老,不停向袁紹要錢要地位,而袁紹卻不能滿足,於是許攸生出反心。

反正阿瞞也是朋友,我去投奔曹阿瞞。

也有一種說法是,許攸的家人犯事了,被抓進鄴城監獄,許攸感覺受到侮辱和不尊重,大怒,隨即南下投奔曹操。

曹操是什麼反應呢?

撫掌大笑。

曹操殺死的第一功臣是誰?曹操的做法蘊含了什麼道理?

剛入曹軍大營,許攸就給老朋友獻了一計:“袁紹的糧草都在烏巢,阿瞞啊,快去燒了那些糧草,不出三天袁紹必敗。”

於是,曹操選拔精銳步騎5000人連夜去放火。

糧草沒了,袁軍喝西北風啊?袁軍大將張郃等人立刻投降,袁紹也兵敗北歸,一場沒有希望的“官渡之戰”就此逆風翻盤。

2年後袁紹病死,再過兩年曹操攻破鄴城。

按照道理來說,攻破袁紹的第一功臣是許攸,沒有許攸獻計,也沒有偷襲烏巢等一系列行動。

可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剛進入鄴城,許攸騎在馬上大咧咧的對曹操說:“阿瞞兄,沒有我的話,你能進入鄴城嗎?呵呵。”

慶功宴上也不分場合:“曹阿瞞,你該怎麼謝我啊,普通賞賜可不要哈。”

曹操嘴上笑嘻嘻,心裏MMP。

沒多久啊,有人告發許攸犯法之類的,結果被關進監獄,一刀殺掉了事。

這段故事,歷來有很多解讀。

什麼許攸不懂做人、什麼曹操拉不下面子......但是都不夠深入,我覺得可以這麼看:

“不論在袁紹或曹操陣營,許攸都依仗身份提出過分要求。”

曹操也不是心胸狹隘的人,許攸在只有兩人的密室裏表功的話,曹操肯定不會說什麼,就算有意見也得藏着。

可許攸仗着交情邀功請賞,則是以私犯公。

曹氏、夏侯氏將領和曹操的關係更好,如果都這麼做的話,那不亂套了?隊伍還怎麼帶?

私交是私交,公務是公務,交情可以私下談,公務一定要光明正大。

那些創業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後,清理掉談交情、擺資格的所謂兄弟之後,才能獲得進一步良好發展。

同樣的道理。

曹操殺死的第一功臣是誰?曹操的做法蘊含了什麼道理? 第2張

二、

曹操並不孤單,類似的事情劉邦也做過。

公元前209年,剛剛從沛縣起義的時候,後來的“布衣將相”依然是草臺班子,連一身好衣服都沒有,誰都不知道前路在哪裏。

甚至連劉邦都不知道,明天是不是活着。

這樣的條件是當時創業者標配,大部分人都在混日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談笑之間稱兄道弟。

由於抹不開面子,職位晉升和分配利益,往往根據交情,以及和領導的關係遠近。

劉邦不一樣。

還在沛縣的時候,他就定好賞罰標準,就算之前再好的兄弟,也要在賞罰標準內提拔晉升。

KPI不合格的人,互相看過光屁股也沒用。

比如樊噲。

戰碭東斬首15級、攻城先登斬首23級、破李由斬首16級......記載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路從舍人升爲開國功臣。

比如夏侯嬰。

和蕭何一起攻破胡陵賜爵五大夫、破李由賜爵執帛、因爲和秦軍作戰勇猛賜爵滕公。

凡是追隨劉邦的功臣,升遷路徑大抵如此。

不是說之前關係好,就隨手封官許願,張口閉口說“兄弟在一起開心就好”,而是公是公,私是私。

與其說劉邦的兄弟都牛逼,不如說不牛逼的兄弟都被淘汰了。

是,漢初開國功臣都和劉邦的關係好,但也正因爲公私分明,晉升路徑清晰,大家纔有奮鬥的動力啊。

那些稱兄道弟的團隊,紛紛消散在歷史長河。

漢朝建立後,劉邦經常請客吃飯。

開國功臣喝了酒,忍不住要爭功,甚至到拔劍決鬥的地步,劉邦坐在主位上看的心煩透了。

叔孫通是儒家弟子,看出劉邦的苦惱:

“陛下不必憂慮,只要制定禮儀,大家就不會如此了。”

經過制定、彩排等一頓操作,此後不論上朝或者喝酒,大家都謹守君臣禮儀,不再談什麼兄弟感情。

劉邦滿意的一塌糊塗,並說了一句話:

“今天才知道帝王的尊貴。”

你看看,公私不分的話,領導連最基本的尊重都體會不到。

曹操殺死的第一功臣是誰?曹操的做法蘊含了什麼道理? 第3張

三、

孔子在《論語》中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倒不是說女子和小人如何,其實在人際交往中,很多人都是這樣。

許攸是近則不遜遠則怨的典型。

自我修養極好的君子,畢竟是少數。

尤其在職場中,上下級之間一旦談交情,往往意味着要突破某些原則,用檯面下的手段來達成目的。

因爲光明正大的途徑太難,或者耗費時間太長,所以談交情更有利於走捷徑。

捷徑走多了,領導身邊往往又會聚集起小圈子,大部分資源都被小圈子瓜分,那些圈子外的人沒有利益,也會抱團取暖。

而用潛規則聚攏的小圈子,往往是最不牢靠的。

一旦有風吹草動,猢猻們馬上做鳥獸散,根本不用指望他們有什麼留戀。

而團隊內由於私交而互相抱團,也是走向沒落的開始。

比如電視劇中的土匪,什麼大當家二當家的滿天飛,最終都難逃滅亡的命運。其實劉邦也是土匪出身,最終卻成器了。

其中的根源,不可不深思啊。

再延伸一點。

那些平時不怎麼聯繫的親戚,一旦找上門和你談交情,往往是要借錢......如果你讓他寫借條算利息,馬上得罪人:

“都是親戚,你怎麼這樣?”

因爲寫借條算利息是公,他不願意付出代價,所以才談交情攀親戚,謀劃搞潛規則嘛。

以前經常有人找我借錢,其實我也窮的要死,但是又礙於關係拉不下面子,只好把錢借出去。

借就借吧,可是很長時間要不回來。

後來我就學會了,想借點小錢沒關係,但是數額稍微多點必須寫借條,並且簽字按手印。

我不管對方是不是打算按時還錢,甚至可以不摧對方還錢,但我一定要有具有法律效應的東西來掌握主動權。

慢慢的,找我借錢的人果然少了,但是朋友之間的交情並沒有減少,該吃吃該喝喝。

真的輕鬆了好多啊。

曹操殺死的第一功臣是誰?曹操的做法蘊含了什麼道理? 第4張

四、

如果注意觀察的話,那些事業有成的人,往往是公私分明的人。

這點在領導身上特別明顯。

教員和周先生一起工作50年,關係和感情不可謂不好,但他們從來不是朋友,更不是所謂的兄弟。

自始至終,他們之間的稱呼始終是同志。

朋友兄弟是私交,同志是公務......職場上不談私情,其中的區別就在這裏。

而教員的朋友基本都是純文人,就算請客吃飯交情再好,也不會把私交帶入職場上。

仔細想想,一次都沒有。

反觀蔣先生,動不動就和別人義結金蘭,許崇智、馮玉祥、張漢卿......哪一個不是用完就坑的。

後來的黃埔學生爲了爭寵也相互抱團,在戰場上鬧了不少笑話。

說到底,領導的上限就是團隊事業的上限。

如果有一天,領導和你勾肩搭背互稱兄弟,那你一定要留個心眼:

他很可能在謀劃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