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始皇勞民傷財修長城,爲什麼也不打匈奴?

秦始皇勞民傷財修長城,爲什麼也不打匈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秦始皇的一些趣事,歡迎閱讀評論。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秦始皇停止北伐,反而去耗盡全國的財力、人力去修築長城呢?這麼做不是勞民傷財,本末倒置嗎?讓我們站在秦始皇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算一筆經濟賬。

首先,秦始皇統治的民衆基本上都是農民,而如果要深入大漠與匈奴作戰,就需要相當大數量的騎兵。把平時基本不騎馬的農夫轉變爲強大的騎兵,這不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同時由於這些農民當了兵,不能再從事農耕了,還要蒙受生產上的勞動力損失。況且,即使有了強大的騎兵,還要送他們到北方深處作戰,糧草的運輸和損耗也是一筆很可怕的開銷。

秦始皇勞民傷財修長城,爲什麼也不打匈奴?

其次,古代沒有高速公路和鐵路,也沒有大貨車,糧食運輸只能靠人力和畜力,史記中曾經記載,從中原地區運送1石糧食抵達北方的前線,路上運輸隊消耗的糧食就達到了192石。而匈奴騎兵的作戰成本卻很低,遊牧民族從小在馬背上長大,他們可以一邊放牧,一邊作戰,後勤保障比農耕民族好太多了。

第三,農耕民族作戰的成本不僅比遊牧民族要高,而且作戰的收益也少得可憐。

即使是秦軍佔領了廣袤的草原,他們也無法耕種,因爲中原的稅收主要是從農民的頭上獲取的,沒有了農民,要大片的草原有什麼用?即使打贏了,秦朝也會被高昂的戰爭成本壓垮。

秦始皇勞民傷財修長城,爲什麼也不打匈奴? 第2張

漢武帝雄才大略,曾經在對匈奴的戰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可是勞民傷財,大大削弱了國家的經濟實力,間接導致了漢朝的衰落,明成祖朱棣五出漠北,苦戰多年,把蒙古各部趕得四處奔逃,但仗打到最後,最先吃不消的卻是明朝。

反觀騎馬的遊牧民族,他們來去如風,掠奪農耕民族積累的財富,而且輕而易舉,收益驚人。成本低,收益高,遊牧民族怎麼會不熱愛劫掠戰呢?

所以,秦始皇借鑑戰國時期的經驗,想到了修築長城。有了長城這種防禦工事,流動的戰場將會變爲固定的戰線。遊牧民族就無法重演來了就搶、搶了就跑的鬧劇,他們必須先在長城一線與守軍打一仗。

如此一來,防守的農耕民族可以從附近的農田獲得糧食,進攻的遊牧民族卻遠離了放牧的草場。而且長城一線多爲羣山,重要的道路上又修建了堅固的關隘,步兵只要固守防線,遊牧民族的騎兵就毫無用武之地。

所以,秦始皇纔會耗盡全國的財力、人力去修築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