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北宋三大家是哪三個人?中國畫史上三大畫家的簡介

北宋三大家是哪三個人?中國畫史上三大畫家的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宋三大家指中國畫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寬三大畫家。開創了唐人所未開拓新畫風,較爲完善了中國山水畫面貌。

北宋三大家另指中國書法史上的黃庭堅、蘇軾、米芾。

北宋三大家是哪三個人?中國畫史上三大畫家的簡介

董源字叔達,人稱董北苑。五代南唐時曾爲後苑副使,後入北宋。他的山水畫承荊浩、關仝的傳統,變更方法,創用"披麻皴",建立一種平和秀雅的風格。水墨學王維,着色學李思訓,墨氣淋漓,放縱活潑。工秋嵐遠景,大多畫江南真景,嵐色鬱蒼,枝幹勁挺,平淡天真,表現出江南山水的特有情趣。

董源不僅以畫山水見長,也能畫牛、虎、龍及人物。作爲山水畫家,董源也是不專一體的。宋人稱許其大設色山水景物富麗,宛有李思訓風格。但其最有獨創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運用披麻皴和點苔法來表現江南一帶的自然面貌,神妙地傳寫出峯巒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煙霏的江南景色。他用筆甚草草,近視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創造性。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圖》和《瀟湘圖》,將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間草木暢茂、雲氣滃鬱的特定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其筆墨技法是與他所表現的特定景色充分適應的。

宋代沈括稱他"多寫江南真山,不爲奇峭之筆"。所畫山形,多是長江中下游一帶的丘陵,大都爲坡陀起伏,土山戴石,很少作陡峭嶄絕之狀。這與較早於他的荊浩所表現的氣勢雄偉的北方山形正好成爲鮮明的對比。董源很重視對山水畫中點景人物的刻畫,每每都帶有風俗畫的情節性,有時實爲全畫的題旨所繫。雖形體細小,簡而實精,人物皆設青、紅、白等重色,與水墨皴點相襯托,別饒一種穠古之趣。其傳世作品還有《龍宿郊民圖》等。

北宋三大家是哪三個人?中國畫史上三大畫家的簡介 第2張

董源所創造的水墨山水畫新格法,當時得到巨然和尚的追隨,後世遂以董巨並稱。在宋代,除了米芾、沈括十分欣賞董巨畫派之外,一般論者對董巨的評價並不高。到了元代,取法董巨的風氣漸開。湯垕認爲:"唐畫山水至宋始備,如(董)元又在諸公之上",對董源有了新的認識。元末四家和明代的吳門派,更奉董源爲典範,明末"南北宗"論者雖然在理論上尊王維爲"南宗畫祖",但實際上卻是在祖述董源。元代黃公望說:"作 山水者必以董爲師法,如吟詩之學杜也"。清代王鑑說"畫之有董巨,如書之有鐘王,舍此則爲外道"。董源在後世能夠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在中國山水畫史上是罕見的。

據畫史記載,董氏善山水人物、雲龍、牛虎,無所不能,尤以山水畫最爲著名,開創南派山水。其山水多以江南真山入畫而不爲奇峭之筆,記載說他山水多畫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唐無此品"。米芾曾盛讚其山水曰:"峯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五代的《畫鑑》裏記載:"董源山水有二種:一樣水墨,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樣着色,皴文甚少,用色濃古,人物多用紅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種皆佳作也。"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董源善畫,龍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爲奇山峭之筆",又稱"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擅畫水墨及淡着色山水,喜用狀如麻皮的皴筆表現山巒,上多礬頭(山頂石塊)苔點,多畫叢樹繁密,丘陵起杖,雲霧顯晦和溪橋漁浦、汀渚掩映的江南景色,後人稱其所作平淡天真,爲唐代所無。也有設色濃重之作,山石皴紋甚少,景物富麗,近於李思訓格調,而較放縱活潑。兼工龍、牛、虎和人物。

傳世作品:

《瀟湘圖》卷,現藏故宮博物院;

《夏山圖》卷,藏上海博物館;

《夏景山口待渡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

《龍宿郊民圖》及《洞天山堂》二軸,均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

五代至北宋初年是中國山水畫的成熟階段,形成了不同風格,後人概括爲"北派"與"南派"兩支。董源的《瀟湘圖》被畫史視爲"南派"山水的開山之作。董源現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瀟湘》、《夏山》、《龍宿郊民》等圖。《瀟湘圖》卷,五代,縱50釐米,橫141釐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家范寬

范寬生卒年月不詳,(據畫史記載,他生於五代末,在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1)年還健在。)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畫家,生活於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陝西華原(今耀縣)人。因爲他性情寬厚,不拘成禮,時人呼之爲"寬",遂以范寬自名。據《宣和畫譜》記載,他"風儀峭古,進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范寬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來他覺悟到應當重視對自然山川景物的觀察、體驗,因而長期生活於陝西華山、終南山等處,觀覽雲煙慘淡風月陰霽的微妙變化,對景造意,將崇山峻嶺的雄強氣勢老樹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動地現於筆下。他畫山石落筆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筆觸(被後人稱爲雨點皴),畫出岩石的形貌質感。畫上的大山巍然矗立,渾厚壯觀,具有壓頂逼人的氣勢。范寬代表作有《溪山行旅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雪景寒林圖》(現藏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等。

北宋三大家是哪三個人?中國畫史上三大畫家的簡介 第3張

畫家李成

李成,中國五代及北宋畫家。字鹹熙。原籍長安(今陝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於五代時避亂遷家營丘(今山東昌樂),故又稱李成爲李營丘。他博學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詩酒書畫,後醉死陳州(今河南淮陽)客舍。擅山水,師承荊浩、關仝,並加以發展,多畫郊野平遠曠闊之景。多作平遠寒林,畫法簡練,筆勢鋒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稱;畫山石好像捲動的雲,後人稱這種表現技法爲"捲雲皴"。米芾形容李成的畫"淡墨如夢霧中,石如雲動",這種"石如雲動"的形象成爲以後畫家用李成筆法作畫的重要風格標記。他和關仝、范寬形成爲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的三個主要流派,學他畫法的較多。畫跡在北宋時已經很少,米芾甚至提出了"無李論"之說。作品成功地表現了煙靄霏霧和風雨明晦的氣候變化中自然山水之靈秀,具有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的特點。今有《讀碑窠石圖》(圖中人物爲王曉所畫)、《寒林平野圖》、《晴巒蕭寺圖》、《茂林遠岫圖》等傳世。李成對北宋的山水畫發展具有極大影響,師承者衆多,有許道寧、李宗成、翟院深、郭熙、王詵、燕文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