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春秋時期魯國政治家:季友的生平事蹟簡介

春秋時期魯國政治家:季友的生平事蹟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季友(?~公元前664年),姬姓,名友,春秋時期魯國政治家,魯桓公最小兒子,魯莊公之弟。

因手掌中生成一"友"字,故稱季友。魯莊公死後,先後擁立公子般、魯閔公和魯僖公爲國君,除掉了危害國家的慶父和叔牙,成爲國相,封邑爲費。

魯僖公十六年,卒,諡號爲成,世稱爲成季。

春秋時期魯國政治家:季友的生平事蹟簡介

公子慶父字仲,魯莊公之庶兄,其同母弟名牙字叔,則莊公之庶弟。莊公之同母弟曰公子友,因手掌中生成一"友"字文,遂以爲名,字季,謂之季友。雖則兄弟三人同爲大夫,一來嫡庶之分,二來惟季友最賢,所以莊公獨親信季友。

魯莊公即位之三年,曾遊郎臺,於臺上窺見黨氏之子孟任,容色殊麗,使內侍召之,孟任不從,魯莊公曰:"苟從我,當立汝爲夫人也。"孟任請立盟誓,魯莊公許之,孟任遂割臂血誓神,與魯莊公同宿於臺上,遂載回宮。歲餘生下一子,名般。

魯莊公欲立孟任爲夫人,請命於母文姜,文姜不許。必欲其子與母家聯姻,遂定下襄公始生之女爲婚,只因姜氏年幼,直待二十歲上,方纔娶歸,所以孟任雖未立爲夫人,那二十餘年,卻也權主六宮之政。比及姜氏入魯爲夫人,孟任已病廢不能起,未幾卒,以妾禮葬之。

姜氏久而無子,其娣叔姜從嫁,生一子曰啓。先有妾風氏,乃須句子之女,生一子名申。風氏將申託於季友,謀立爲嗣。季友曰:"子般年長。"乃止。姜氏雖爲夫人,莊公念是殺父仇家,外雖禮貌,心中不甚寵愛。

公子慶父生得魁偉軒昂,姜氏看上了他,陰使內侍往來通語,遂與慶父私通,情好甚密,因與叔牙爲一黨,相約異日共扶慶父爲君,叔牙爲相。髯翁有詩云:

淫風鄭衛只尋常,更有齊風不可當。

堪笑魯邦偏締好,文姜之後有哀姜。

春秋時期魯國政治家:季友的生平事蹟簡介 第2張

莊公三十一年,一冬無雨,欲行雩祭祈禱。先一日,演樂於大夫梁氏之庭。梁氏有女,色甚美,公子般悅之,陰與往來,亦有約爲夫人之誓。是日,樑女梯牆而觀演樂,圉人犖在牆外窺見樑女姿色,立於牆下,故作歌以挑之,歌曰:

桃之夭夭兮,凌冬而益芳。

中心如結兮,不能逾牆。

願同翼羽兮,化爲鴛鴦。

公子般亦在梁氏觀雩,聞歌聲出看,見圉人犖大怒,命左右擒下,鞭之三百,血流滿地,犖再三哀求,乃釋之。

公子般訴之於莊公,莊公曰:"犖無禮,便當殺之,不可鞭也,犖之勇捷,天下無比,鞭之,必懷恨於汝矣。"原來圉人犖有名絕力,曾登稷門城樓,飛身而下,及地,復踊身一躍,遂手攀樓屋之角,以手撼之,樓俱震動。莊公勸殺犖,亦畏其勇故也。子般曰:"彼匹夫耳,何慮焉?"

圉人犖果恨子般,遂投慶父門下。次年秋,莊公疾篤,心疑慶父,故意先召叔牙,問以身後之事,叔牙果盛稱慶父之才:"若主魯國,社稷有賴。況一生一及,魯之常也。"莊公不應。

叔牙出,復召季友問之。季友對曰:"君與孟任有盟矣,既降其母,可復廢其子乎?"莊公曰:"叔牙勸寡人立慶父何如?"季友曰:"慶父殘忍無親,非人君之器。叔牙私於其兄,不可聽之,臣當以死奉般。"莊公點首,遂不能言。

季友出宮,急命內侍傳莊公口語,使叔牙待於大夫針季之家,即有君命來到。叔牙果往針氏,季友乃封鴆酒一瓶,使針季毒死叔牙,復手書致牙曰:"君有命,賜公子死,公子飲此而死,子孫世不失其位,不然,族且滅矣!"叔牙猶不肯服,針氏執耳灌之,須臾,九竅流血而死。史官有詩論鴆牙之事,曰:

周公誅管安周室,季友牙酖靖魯邦。

爲國滅親真大義,六朝底事忍相戕。

春秋時期魯國政治家:季友的生平事蹟簡介 第3張

是夕,莊公薨,季友奉公子般主喪,諭國人以明年改元,各國遣吊,自不必說。

至冬十月,子般念外家黨氏之恩,聞外祖黨臣病死,往臨其喪。慶父密召圉人犖謂曰:"汝不記鞭背之恨乎?夫蛟龍離水,匹夫可制,汝何不報之於黨氏?吾爲汝主。"犖曰:"苟公子相助,敢不如命!"乃懷利刃,夤夜奔黨大夫家。時已三更,逾牆而入,伏於舍外。

至天明時,小內侍啓門取水,圉人犖突入寢室。子般方下牀穿履,驚問曰:"汝何至此?"犖曰:"來報去年鞭背之恨耳!"子般急取牀頭劍劈之,傷額破腦,犖左手格劍,右手握刃刺般,中脅而死,內侍驚報黨氏,黨氏家衆操兵齊來攻犖,犖因腦破不能戰,被衆人亂斫爲泥。

季友聞子般之變,知是慶父所爲,恐及於禍,乃出奔陳國以避難。慶父佯爲不知,歸罪於圉人犖,滅其家,以解說於國人。夫人姜氏欲遂立慶父,慶父曰:"二公子猶在,不盡殺絕,未可代也。"姜氏曰:"當立申乎?"慶父曰:"申年長難制,不如立啓。"乃爲子般發喪,假訃告爲名,親至齊國,告以子般之變,納賄於豎貂,立子啓爲君,時年八歲,是爲閔公。

閔公乃叔姜之子,叔姜是夫人姜氏之娣也。閔公爲齊桓公外甥,閔公內畏哀姜,外畏慶父,欲借外家爲重,故使人訂齊桓公,會於落姑之地。閔公牽桓公之衣,密訴以慶父內亂之事,垂淚不止。桓公曰:"今者魯大夫誰最賢?"閔公曰:"惟季友最賢,今避難於陳國。"桓公曰:"何不召而復之?"閔公曰:"恐慶父見疑。"桓公曰:"但出寡人之意,誰敢違者?"乃使人以桓公之命,召季友于陳,閔公次於郎地,候季友至郎,並載歸國,立季友爲相,託言齊侯所命,不敢不從,時周惠王之六年,魯閔公之元年也。

是冬,齊侯復恐魯之君臣不安其位,使大夫仲孫湫來候問,且窺慶父之動靜。閔公見了仲孫湫,流涕不能成語;後見公子申,與之談論魯事,甚有條理,仲孫曰:"此治國之器也!"囑季友善視之,因勸季友早除慶父,季友伸一掌示之,仲孫已悟孤掌難鳴之意,曰:"湫當言於吾君,倘有緩急,不敢坐視。"慶父以重賂來見仲孫,仲孫曰:"苟公子能忠於社稷,寡君亦受其賜,豈惟湫乎?"固辭不受。慶父悚懼而退。

孫辭閔公歸,謂桓公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也!"桓公曰:"寡人以兵去之,何如?"仲孫曰:"慶父兇惡未彰,討之無名,臣觀其志,不安於爲下,必復有變,乘其變而誅之,此霸王之業也。"桓公曰:"善。"

閔公二年,慶父謀篡益急,只爲閔公是齊侯外甥,又且季友忠心相輔,不敢輕動。

忽一日,閽人報:"大夫卜齒奇相訪。"慶父迎進書房,見卜齒奇怒氣勃勃,問其來意,卜齒奇訴曰:"我有田與太傅慎不害田莊相近,被慎不害用強奪去,我去告訴主公,主公偏護師傅,反勸我讓他,以此不甘,特來投公子,求於主公前一言。"慶父屏去從人,謂卜齒奇曰:"主公年幼無知,雖言不聽,子若能行大事,我爲子殺慎不害何如?"卜齒奇曰:"季友在,懼不免。"慶父曰:"主公有童心,嘗夜出武闈,遊行街市,子伏人於武闈,候其出而刺之,但云盜賊,誰能知者。吾以國母之命,代立爲君,逐季友如反掌耳。"卜齒奇許諾,乃求勇士,得秋亞,授以利匕首,使伏武闈。閔公果夜出,秋亞突起,刺殺閔公。左右驚呼,擒住秋亞,卜齒奇領家甲至奪去,慶父殺慎不害於家。季友聞變,夜叩公子申之門,蹴之起,告以慶父之亂,兩人同奔邾國避難。髯翁有詩云:

子般遭弒閔公戕,操刃當時誰主張?

魯亂盡由宮閫起,娶妻何必定齊姜!

卻說國人素服季友,聞魯侯被殺,相國出奔,舉國若狂,皆怨卜齒奇而恨慶父,是日國中罷市。一聚千人,先圍卜齒奇之家,滿門遭戮,將攻慶父,聚者益衆,慶父知人心不附,欲謀出奔,想起齊侯曾藉莒力以復國,齊、莒有恩,可因莒以自解於齊。況文姜原有莒醫一脈交情;今夫人姜氏,即文姜之侄女,有此因緣,凡事可託。遂微服扮作商人,載了貨賂滿車,出奔莒國。

夫人姜氏聞慶父奔莒,安身不牢,亦想至莒國躲避。左右曰:"夫人以仲故得罪國人,今復聚一國,誰能容之?季友在邾,衆所與也,夫人不如適邾,以乞憐於季。"乃奔邾國求見季友。,季友拒之弗見,季友聞慶父。姜氏俱出,遂將公子申歸魯,一面使人告難於齊。

齊桓公謂仲孫湫曰:"今魯國無君,取之如何?"仲孫湫曰:"魯,秉禮之國,雖遭弒亂,一時之變,人心未忘周公,不可取也。況公子申明習國事,季友有戡亂之才,必能安集衆庶,不如因而守之。"桓公曰:"諾。"

乃命上卿高傒,率南陽甲士三千人。吩咐高傒相機而動:"公子申果堪主社稷,即當扶立爲君,以修鄰好。不然,便可併兼其地。"

高傒領命而行,來至魯國,恰好公子申、季友亦到。高傒見公子申相貌端莊,議論條理,心中十分敬重,遂與季友定計,擁立公子申爲君,是爲僖公。使甲士幫助魯

人,築鹿門之城,以防邾、莒之變。季友使公子奚斯,隨高傒至齊,謝齊侯定國之功,一面使人如

莒,要假手莒人以戮慶父,啖以重賂。

卻說慶父奔莒之時,載有魯國寶器,因莒醫以獻於莒子。莒子納之,至是復貪魯重賂,使人謂慶父曰:"莒國褊小,懼以公子爲兵端,請公子改適他國。"慶父猶未行,莒子下令逐之。

慶父思豎貂曾受賂相好,乃自邾如齊,齊疆吏素知慶父之惡,不敢擅納,乃寓居於汶水之上。

恰好公子奚斯謝齊事畢,還至汶水,與慶父相見,欲載之歸國。慶父曰:"季友必不見容,子魚能爲我代言,乞念先君一脈,願留性命,長爲匹夫,死且不朽!"奚斯至魯覆命,遂致慶父之言,僖公欲許之。季友曰:"使弒君者不誅,何以戒後?"因私謂奚斯曰:"慶父若自裁,尚可爲立後,不絕世祀也。"奚斯領命,再往汶上,欲告慶父,而難於啓齒,乃於門外號啕大哭。慶父聞其聲,知是奚斯,乃嘆曰:"子魚不入見而哭甚哀,吾不免矣。"乃解帶自縊於樹而死。奚斯乃入而殮之,還報僖公。

僖公嘆息不已,忽報:"莒子遣其弟嬴拿,領兵臨境,聞慶父已死,特索謝賂。"季友曰:"莒人未嘗擒送慶父,安得居功?"乃自請率師迎敵,僖公解所佩寶刀相贈,謂曰:"此刀名曰'孟勞',長不滿尺,鋒利無比,叔父寶之。"季友懸於腰胯之間,謝恩而出。

行至酈地,莒公子嬴拿列陣以待。季友曰:"魯新立君,國事未定,若戰而不勝,人心動搖矣,莒拿貪而無謀,吾當以計取之。"乃出陣前,請嬴拿面話,因謂之曰:"我二人不相悅,士卒何罪。聞公子多力善搏,友請各釋器械,與公子徒手賭一雌雄,何如?"嬴拿曰:"甚善。"兩下約退軍士,就於戰場放對,一來一往,各無破綻,約鬥五十餘合,季友之子行父,時年八歲,友甚愛之,俱至軍中。時在旁觀鬥,見父親不能取勝,連呼:"'孟勞'何在?"季友忽然醒悟,故意賣個破綻,讓嬴拿趕入一步,季友略一轉身,於腰間拔出"孟勞",回手一揮,連眉帶額削去天靈蓋半邊,刃無血痕,真寶刀也!莒軍見主將劈倒,不待交鋒各自逃命,季友全勝,唱凱還朝。

僖公親自迎之於郊,立爲上相,賜費邑爲之采地,季友奏曰:"臣與慶父、叔牙並是桓公之孫,臣以社稷之故,酖叔牙,縊慶父,大義滅親,誠非得已,今二子俱絕後,而臣獨叨榮爵,受大邑,臣何顏見桓公於地下?"僖公曰:"二子造逆,封之得無非典?"季友曰:"二子有逆心,無逆形,且其死非有刀鋸之戮也,宜並建之,以明親親之誼。"僖公從之,乃以公孫敖繼慶父之後,是爲孟孫氏。慶父字仲,後人以字爲氏,本曰仲孫,因諱慶父之惡,改爲孟也。孟孫氏食採於成;以公孫茲繼叔牙之後,是爲叔孫氏,食採於郈。季友食採於費,加封以汶陽之田,是爲季孫氏。於是季、孟、叔三家,鼎足而立,並執魯政,謂之"三桓"。

是日,魯南門無故自崩,識者以爲高而忽傾,異日必有凌替之禍,兆已見矣。史官有詩云:

手文徵異已褒功,孟叔如何亦並封?

亂世天心偏助逆,三家宗裔是桓公。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