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嚴禁太監干預政事,爲什麼明朝還是太監掌權?

朱元璋嚴禁太監干預政事,爲什麼明朝還是太監掌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朱元璋嚴禁太監干預政事 爲何明朝還是太監當道?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名出身草根的皇帝,辛辛苦苦10多年,終於打來江山。朱元璋非常重視權力,絕不允許有人分享和染指,哪怕跟着他出生入死的開國功臣。爲了大明王朝始終姓朱,朱元璋不惜對開國功臣大開殺戒。

開國功臣如此,太監也不例外。歷朝歷代太監亂政帶來的危害,歷歷在目。因此,從一開始,朱元璋就決定從根子上斷絕太監干政的任何可能。

1384年,朱元璋鑄造了一塊鐵牌,懸掛在宮門上。鐵牌上寫着11個大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內臣”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太監。這塊鐵牌掛出來後,猶如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掛在太監頭上,讓每一名太監如履薄冰。就這樣,在整個洪武時期,太監只有做奴才的份,根本無緣問津權力。

朱元璋嚴禁太監干預政事,爲什麼明朝還是太監掌權?

然而,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太監的身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朱棣發起“靖難之役”時,太監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有的還走上戰場爲他衝鋒陷陣。這使得朱棣有意識地拉攏太監,並提高太監的地位。1420年,朱棣違反了朱元璋關於“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的禁令,設立了東廠,以親信太監擔任首領。

不過,朱棣還是對太監保持着警惕。他在起用太監的同時,又對太監提出限制,規定太監不得認字和學習文化。一個文盲太監能有什麼作爲?所以,在永樂時期,太監沒有對國家造成什麼危害,還出現了鄭和等青史留名的太監。

朱元璋、朱棣都是強勢皇帝,太監在他們手裏翻不起浪。可是,明朝中期以後,在皇帝的縱容和偏愛下,太監一步步靠近權力中心。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廢除了朱棣關於“太監不得認字和學習文化”的規定,在宮中設立“內書堂”,讓太監學習文化知識。

本來,學習文化知識不是什麼壞事,可此舉卻無意打開了一個太監亂政的潘多拉魔盒。太監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文化的太監。短短几年後,就是朱瞻基親自培養的太監王振,將朱瞻基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送到蒙古人手中,如果不是大臣于謙等人當機立斷,擁立朱祁鎮弟弟朱祁鈺爲新皇帝,明朝恐怕得就此玩完。

明朝中期以後的皇帝,允許內閣參與批閱章奏,並把處理建議寫在紙上,最後由皇帝親自御批。這叫“票擬”。顯然,“票擬”爲內閣帶來了巨大的權力,爲了對衝內閣權力,皇帝又批准由司禮監秉筆太監代爲在章奏上用紅筆進行批閱,經掌印太監蓋章後生效。這叫“披紅”。於是,太監終於獲得了掌握中樞權力的機會

朱元璋嚴禁太監干預政事,爲什麼明朝還是太監掌權? 第2張

司禮監本是明朝太監二十四衙門之一,地位並不高。由於獲得了“披紅”權,頓時成爲二十四衙門之首,“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

明朝顯赫一時的大太監,如王振、劉瑾、魏忠賢等人,都是通過司禮監秉筆太監、掌印太監一職作威作福。劉瑾被稱爲“立皇帝”,魏忠賢被稱爲“九千九百歲”,權傾朝野,風光無兩。

劉瑾在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時,有人寫匿名信告他的狀。劉瑾惱羞成怒,假託皇帝命令,將文武百官全部召集到奉天門跪下。劉瑾站在奉天門旁邊,對這羣跪拜在地的官員一頓怒罵。官員們沒有一個敢出言反抗。到傍晚,劉瑾下令將五品以下的官員全部關進大牢。第二天,內閣大學士李東陽趕來申救,劉瑾也聽說這封匿名信是太監所爲,這纔將關押的大臣釋放出獄。

除了擁有“披紅”權,明朝太監還掌握了臭名昭著的“東廠”和“西廠”。這兩個機構直接聽命於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的節制,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可以隨意緝拿和審訊大臣。到了明朝末期,“東廠”還擁有自己的監獄。這就是說,明朝太監擁有了一整套的司法權。

朱元璋嚴禁太監干預政事,爲什麼明朝還是太監掌權? 第3張

大太監魏忠賢擔任東廠提督時,由其乾兒子田爾耕擔任錦衣衛指揮使。本來應該互相牽制的東廠和錦衣衛,狼狽爲奸,禍害民衆,“民間偶語,或觸忠賢,輒被擒僇,甚至剝皮、刲舌,所殺不可勝數,道路以目。”

當初,朱元璋立下鐵律,嚴禁太監干政。誰也沒有預料到的是,他的子孫們竟然親自培養出一羣如狼似虎的太監。由此,明朝也成爲中國古代三個太監當道的朝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