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分別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分別是怎麼死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趙光義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之死,之所以遺留種種糾纏不清的傳聞,根子就在一件事——趙光義的皇位來得正不正?假如趙光義靠殺兄謀位,那麼這三個人的死,很可能就是趙光義爲鞏固皇位,蓄意的謀害行爲。

史料是如何記載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之死的呢?史料背後又有哪些值得探析的地方呢?從中我們又能得出什麼結論呢?

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之死的史料記載

先交代一下三個人的關係。趙匡胤兄弟五人,大哥和小弟早夭,剩兄弟三人。趙匡胤是老大,趙光義是老二,趙廷美是老三。趙匡胤生了四個兒子,老大和老三早夭,僅剩趙德昭和趙德芳哥倆。

趙德昭之死按《宋史》記載,趙德昭因爲受到宋太宗趙光義的訓斥而自殺,趙光義爲何要訓斥趙德昭?

原來太平興國四年征討遼國的一次戰鬥中,宋軍潰敗,親征的趙光義失蹤,軍中有人提議擁立趙德昭。雖然這事沒有進行,但是讓趙光義產生忌諱。

歷史上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分別是怎麼死的?

大軍回京後,因爲戰事不利,趙光義遲遲沒有封賞官兵,趙德昭因爲這事向趙光義進諫,惹怒了心情不爽的趙光義,他訓斥趙德昭:等你將來做皇帝自己封賞他們吧!這話分量太重,趙德昭驚恐之下,回家就自殺了:

“四年,從徵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上所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德昭以爲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爲之,賞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

在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中,描寫得更加詳細一點:

“德昭惶恐,還宮,謂左右曰:‘帶刀乎?’左右辭以宮中不敢帶。德昭因入茶酒合,拒戶,取割果刀自刎。”

在司馬遷的《涑水記聞》中,趙德昭之死的記載則顯得匪夷所思,說趙德昭喜歡吃大肥肉,吃多了把自己吃壞了身體:

“德昭好啖肥劕肉,因而遇疾不起。”

趙德芳之死就在趙德昭去世後僅僅兩年(太平興國六年),年僅二十二歲的趙德芳也突然暴亡,他竟然是睡了一個覺,再也沒有醒來:

“六年三月,寢疾薨,年二十三。車駕臨哭,廢朝五日。”

趙廷美之死趙德芳去世後三年的雍熙元年,三十七歲的趙廷美病逝於房州:“雍熙元年,廷美至房州,因憂悸成疾而卒。”

太平興國七年,趙廷美勾結盧多遜,企圖謀害趙光義奪位,事泄後被奪開封府尹,遷徙西京洛陽。不久有官員告趙廷美,在洛陽期間不思反悔,言多不遜。因此趙廷美被削王爵,改封涪陵縣公,遷徙房州:

“趙普以廷美謫居西洛非便,復教知開封府李符上言:‘廷美不悔過,怨望,乞徙遠郡,以防他變。’詔降廷美爲涪陵縣公,房州安置。”

史料背後透露的種種疑問直指趙光義

從史料記載來看,似乎三人的死亡很正常,沒什麼可說的。不過,有幾個背景材料交代後,大家或許就會覺得,這三起死亡案件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1.趙光義作爲趙匡胤的弟弟是如何得到皇位的?

2.趙匡胤爲何不把皇位傳給兒子趙德昭或者趙德芳?

3.如果說趙光義是按“金匱之盟”上位,趙廷美死得也太是時候了吧?

4.趙廷美的謀反案是否屬實?

之所以由以上疑問,根子就在趙光義的皇位獲得存在爭議。偏偏在趙光義上位不久,五年內跟皇嗣有牽連的三個人,都先後去世。

趙德昭、趙德芳的死,似乎是趙光義爲了掩蓋殺兄謀位的罪行,徹底絕了趙匡胤的兒子們,以鞏固自己的皇位。趙廷美之死,又像是爲金匱之盟打補丁,解除趙廷美作爲皇嗣對趙光義的威脅。

歷史上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分別是怎麼死的? 第2張

不過,以上說法僅僅是從邏輯關係推演的結果,需要事實作證。基於結論,人們還是從史料中得出了一些分析結果。比如,趙德昭之死,明顯是被逼死,所謂吃肥肉吃死太欲蓋彌彰;趙德芳睡死,大概率是遇害;趙廷美謀反就是冤案,他也是被一步步逼死的。

客觀來講,雖然三個人的死亡時間節點疑點太大,但是真的沒有確鑿證據證明,他們就是被害死的。那麼,三人的死亡到底是時間巧合,還是另有陰謀呢?

是巧合還是陰謀?沒有實證指控趙光義

我認爲,從時間本身來講,就是巧合,從意願上將,確實更符合趙光義的願望!直白一點說就是,三個人的死,是趙光義願意看到的事,但不能因此就說一定是趙光義下了毒手。

趙德昭之死趙光義是有責任的,不過這個責任屬於無心之責。試想一下,在自己失蹤的情況下,竟然有人準備擁立趙德昭,這樣的事件,無論哪一位皇帝都不會無動於衷。至少它釋放了一個信號:人們對趙光義的皇位是存在疑慮的!

在這種情況下,趙光義表現出來的猜忌可以理解,不算過分。趙德昭進諫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顯然時機不好。打了敗仗還想請賞,尤其是發生自己差點被擁立的情況下,換誰做皇帝,都會聯想到:別人擁立你,你就替別人請賞,想幹嘛啊?

所以,趙德昭之死趙光義雖有責任,屬於無心之責。

趙德芳之死史書記載很簡略,後世的爭議僅僅是猜測,沒有任何根據。從時間節點和死亡方式上,雖說有點離奇,但絲毫沒有趙光義謀害的影子。

趙廷美謀反事件,應該是真假各半,至少趙廷美自己也是有責任的,不完全是冤案。

趙廷美謀反案由多部門聯合審結,是公開的,假如完全是冤案,趙光義不敢這麼做,也沒法做到明目張膽地構陷。案件審結後,由王溥牽頭,朝中重要官員聯合奏請處置。至少從程序上看,趙廷美謀反案的處置是合法的,不能單憑猜測就認爲是冤案。

歷史上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分別是怎麼死的? 第3張

這個案子之所以帶來猜疑,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趙普和盧多遜之間的政治鬥爭慘雜其中,讓案情複雜化;二是趙廷美敏感的身份。猜疑歸猜疑,如果想坐實趙光義謀害趙廷美,沒有實證。

結論不在史冊在人心

其實歷史的真相永遠也無法還原了,留下的只有爭議。我個人認爲,這三個人的死屬於正常死亡,沒有陰謀。

趙德昭之死,趙光義有輕微責任,不是故意陷害。趙德芳之死跟他們家族的遺傳病史有關,趙氏皇族遺傳基因的問題,從趙弘殷開始就有所體現。趙廷美謀反雖有擴大化的傾向,但是絕不是完全捕風捉影,肯定不是趙光義製造的冤案。

人們之所以更傾向於趙光義是兇手,其原因就是趙光義得位不正,人們帶着這個情感偏向,用審視的目光看待每一件發生在趙光義身邊的事。

趙光義即便沒有殺兄,他得位肯定不正,至少他是在沒有合法即位手續的情況下,非法自立的。本質上,他是從侄子手上搶過來的皇位,從道德層面說,他該受到譴責。

所以,有時候過度糾纏於真相也很沒意思,人們願意將趙光義列爲嫌疑犯,推上被告席,那就這麼做吧,公道有時候不在史冊,而在於人心!